|
学生问:女53,消化不好,能食。嗓子有点干,有点刺激,一有刺激感就咳,无痰。腿浮肿,于二十多岁开始,现查腿脚不肿,自诉喝水多就肿。咽不红肿。爱叹气打嗝。觉胃总胀气。口不泛酸。右眼前黑影。紫外线过敏。不怕冷,有点怕热,不怕风,无潮热,不爱出汗,天热稍微出点汗。头顶发紧,有时要敲,一般不痛,不晕。左肩风一吹就痛,腰痛。颈有点硬。膝痛(自诉有关节炎),小腹一般不痛,年轻时来月经痛,十二指肠溃疡于2003年查出,于三个月前萎缩性胃炎。上楼喘。以前背痛,乳腺瘤摘除术后就不痛。口爱干,一刺就想喝水,爱喝水,喝水自沉正常,喝凉开水,一天两杯。食可,一餐一小碗。睡眠以前好,老家吉林,现到昆明睡眠不好,睡不着,有时易醒。小便黄,吃药后才黄,不吃不黄,次数不多,晚上有时起一次,有时不起。大便一般早上一次,有时两次,大便不成散,色有点黑。白带几乎没有,月经于三十多岁不正常。四十岁左右就没有了。体显胖,脸胖,面略白,唇淡红略白,舌薄,质可,苔薄白,略腻,尖略红。左寸关尺缓中沉取得,左寸关缓中沉取得,尺沉缓。去年左侧乳腺瘤摘除术,子宫肌瘤于2005年杳出,十二指肠溃疡于2003年查出,于三个月前萎缩性胃炎。重度脂肪肝。眼玻璃体混浊。
了一居士:
错杀了人怎么办?
要严谨,人命关天啊
大六壬金口诀,是真东西,但是,要抛弃五行生克那套东西
认识与接受,是要有过程的
错了,而是太简单
我从来都不记
具体开方用量,我翻书抄方,绝对错不了
他的千金方,就是用来临证索方,是“字典”
不接受就滚蛋
你能几百个方子的每味药用量都记准?
是的,你没那么多精力去背方剂
谁也没有
记住方证就行
具体用量,必须严格抄方
你那个病案,真武汤加桂枝、半夏就可以。
温经汤合真武也行,大概思路没错
用方越精越好
辨证用方,可以有差异,但是病机不能搞错
这个病的病机就是寒饮
方证是土炮,药症是导弹
桂枝,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
辛味,能够发散。发散,是个什么样子呢?辛味,服到胃里,以胃肠为中心,向周身体表发散,多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向外发散的过程中,一切病邪,都会随之而排出体外。为什么说它辛味解表?因为外邪向里走,遇到辛味外发,被驱赶了出去。为什么辛味发散药,又多能降逆呢?它一般通过两种机制降逆。一种就是气得旁流,气逆冲上,毛孔就像减压阀门,开了毛孔发汗,就会起到降逆的作用。还有一种,就是辛而温热的药,入里能够温化水饮,使水逆得以温化。桂枝是辛温药,能发散,能降逆,温性,能够温通气血,化水气。它更巧妙的一个作用就是甘滋。甘甜,暖胃,能生津液,补中气,也就是元气,发汗等,会使津液涌向体表而丢失,怕造成胃中津液不足,它的甘滋,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部队打仗,自己配备着粮饷一样。
这是药症本草经的部分内容
jfsj: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刘师:这个半夏,要用旱半夏,而且还要生用,不然疗效不好。后人整出来什么矾制半夏,你给涩了它的辛散,还能散结气了吗?现在用的半夏都是水半夏,就像葱一样,水葱和旱葱能一样吗?小品方就提到,半夏多用戟喉,不是明白告诉人们,过去都是生用吗?伤寒书对于毒药都有说明,为什么不说明半夏?那个半夏苦酒汤,不用生半夏去戟这个喉,能止咽痛?这个旱半夏,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十二剂里面,它有温渗的作用,降逆,去水饮。
你很有心啊
把书中的药症都抽取了
桂枝30,半夏80
半夏40也行
学不精,是因为夹杂
一杯清水,捏一捏土放里,就浑浊了,就糊涂了,就不清醒了
你舍不得放下时方的杂念
你倒背如流,不会用也白搭
错简的条文,当然难理解
好理解就怪了
吃反了吗?——怎么理解?
这句话,要是经典说的,估计也会两千年众人各说其理,争论不休
实际上,错简了,是“吃饭了吗”的错简
虎魄(琥珀),写成了“虎睛”
后人变本加厉,特意解释一下,虎睛(一对)阴干
还得一对
我就纳闷,去哪搞虎眼睛?得花多少银子?
你们看看,着后人误解有多厉害
都搞出了笑话
伤寒杂病论,更是如上的写照
所以看书要有选择,对于不切实际了就不必看了,浪费时间精力
“口中和”,是味觉正常,人们都这样解
实际上,是吃什么都没味!
鼻鸣,是喷嚏,有人这样解
实际上,是鼻塞不畅通
简直就是乱了套
名家啊,自己乱解可以,别人管不着。可怕的是,乱解了,出了本书,广泛误导大众,这就不对了
地狱门前僧道多,医生更多
而写书误人的医生,会住在十八层的地板下
很可怕
胡老就值得称赞,觉得不成熟,不轻易出书
作为学者,学术上要严谨
要严格考证和训诂
查找一切理论的根源和出处
人云亦云不行
更要敢于问难经典的错简问题
一个素问里面的开合枢问题,就扯得昏天黑地
老师说得好。
按照那里的说法,去画个图,就全都明白了
但是,这些人手懒
将错就错
还有左右升降问题,也幼稚的不如小学生
前后升降问题也是一样
有生命的物体,都是阴阳互含,阴升阳降
一旦阳升阴降了,就离绝了
这么简单个问题都不懂,就妄称熟知阴阳了
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说的明明白白
中医人啊,都象患了脑震荡一样,理论颠三倒四
辨证不清了,自己糊涂了,还有办法,算一卦,医易嘛
能用上的,不管什么,都往上用,博学多才
大杂烩!
中医人的形象,也不咋地
一个个灰头土脸,衣帽不整,着装邋遢,举止不端·····
哪有个气质!
你要真有本事,打扮成济公,也行
言谈举止,着妆打扮,要有“礼”
礼貌,有礼有貌
讲的是表里都要有内涵
不说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