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男21 岁, 学生,广东人. 初诊2014,5.27' T d6 G3 J8 p
" S. w" R' n) A主诉:全身散在皮疹一月余,全身发痒,5.7号西医查出HIV 阳性.
' A# M; `& F6 A1 ^0 k/ O
; e8 R+ N6 b& H, f+ m皮疹一月余,(其母给灵之水喝后)开始全身搔痒,手抓起红痕,以夜晚及洗澡时较痒.口腔溃疡多日,纳可.心下按压痞胀感,时有反胃,无反酸,无嗳气.平素饮水不多.口渴感差,无口干不欲饮.如吃寒凉食品易腹泻,饭后易困,易入睡两三小时,较易疲劳.易出汗.饿时易头晕.无口苦,无咽干,无耳鸣.冬天怕冷,冬天时有盗汗.眠差(因皮肤痒) 目前无怕风怕冻感.二便:小便黄.无夜尿.无尿频,无尿急,无痛.大便时稀时软.便意少,1-2天一次.便稀.吃辣时有肛门灼热感.不吃无.5 s* Q& r- G' h! Q: A4 }
舌 :舌胖大,根部苔白厚腻 舌尖散在几个红点,舌边有溃疡面 舌中有裂纹
* U1 {+ i7 Y9 l# r; r4 V
5 e, Q8 @3 n2 a* {; Y脉 :脉微弦长,右寸中取有力.关微弦 左寸浮,关微弦,尺中取得,无力.8 c1 i7 Z4 u( I4 j2 M) U7 n8 i2 {
) T0 U$ V& {* z: l: B( x n. V* ]既往史.从小皮肤易过敏痒. 反复口腔溃疡史.七年青春痘史. 胃病史(家族也有)/ u. _ L2 n# M8 I* w7 f
西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短PR综合证. 既往纵欲有腰痛史.肛裂史.
: ]1 ?6 X% u- J5 @" t: S TCD4:免疫细胞下降 358; L% H$ p' v0 o! T1 C/ Z( p
我们看下热的症状有,阳性症状有.手抓起红痕,得热得痒(冲凉及晚上) 小便黄,面上长痘.舌尖红点.阴性的症状有.舌胖大,根白厚腻,大便时稀时软.素有怕冷.
$ s1 O% r) P+ J$ f$ t辨证先辨汗热.然后再分六纲.痞的症状,口腔溃疡,心下按压痞胀感.虚劳的表现.舌面有长裂纹
& O2 U* W" l! k/ D7 v这样列出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病机 这是一个寒热夹杂引起的痞证.因为有久寒与热.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调,所以影响气血生成: I/ j/ h9 J% T7 T$ g: P8 Z
水饮重,不化津液了, 所以舌胖大,舌面有裂纹.说明了有虚劳的存在.1 ]/ g. o% b m& { |( J( e$ H, G
什么叫虚劳,虚的是正气阳气,.劳可以指久病,劳伤等(比如过劳,房劳,熬夜,饮酒.等)久而久之,就损伤津液,伤气血.
- P# y7 S, g& a3 }. c! P# k那么什么叫痞.痞是五证中的一项.* O; w3 @) B) d! \ ~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清温。诸泻心类
) l" p [! U/ E3 i/ p+ j解: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实热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 H0 L5 T+ j" [7 i1 \" u痞证的包含量相当大。痞证不仅包括心下痞,上焦咽部也可以出现痞证,如:咽炎,咽溃烂,咽疱诊.中焦的就是心下痞,溃疡性结肠炎.下焦的,生殖器泡疹溃疡,等等.! \' {& Q( [! | a W/ v
它病要是结到口腔,也要发生所谓炎症溃疡不是?治疗这个寒热水饮错杂,就要寒热并用,
5 K4 g, d( B$ v' `0 @+ `所以他的舌边有一个很大的溃疡的.因为涉及隐私,我就不上传相片了.
/ w7 l; ^% Q/ N! {4 i. P b( ~泻心汤,都知道,它治疗痞证,阳明太阴病,有阳明里热,还有太阴寒饮,搅到一起,就寒热互结了,结到心下成痞,很多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都是泻心汤的证。我们看下几个泻心汤.
- J& b/ @. l9 M! _$ o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於上者则声嘎,其毒蚀於下部者,则咽乾,蚀於上部,(甘草)泻心汤主之,蚀於下部,苦参汤淹洗之,食於肛者,雄黄熏之。(脉经)3 ^$ J5 T/ v7 |' G1 r
7 f0 B( d/ s8 B/ Y8 T a* ]3 [甘草泻心汤方 2 x8 K4 _/ j" [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 U: q6 }/ A0 |3 Q- Z: D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K! j: Z: w% x" w
这说的是蚀于上焦.蚀于中焦胃部呢,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去对治.& y: R7 }) r+ T% i1 I: n8 e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U& Q! l- F! r' I
半夏泻心汤方
) \* j8 D* B+ X0 Q$ V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1 _5 u! }' G0 m% A2 E& m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v+ \8 \" q2 _0 J这条的关键,就是抓住主要问题,“心下痞”。
4 e' T+ C9 u1 g/ K6 h半夏泻心汤,是治“痞”的祖方。6 Y& b% \! U8 f3 y# K" G
三个泻心汤都是他变出来的.
" L- K: _( `4 B/ P$ {# K. D《伤寒》有生姜泻心汤,治痞证肠如雷鸣而下利。
h/ f7 ^/ \# i7 I. I' b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0 a: \! X6 W! d& z7 X. G
生姜四两40(切) 甘草三两30(炙) 人参三两30 干姜一两10 黄芩三两30 半夏半升40(洗) 黄连一两10 大枣十二枚20(擘)9 ~6 |# A- G1 D9 p! H4 E* z; _7 p, u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9 p. Y6 r( @& I8 |0 s% e$ ]8 k& E方子里面.半夏、干姜、对太阴水饮去的,半夏散心下结硬。黄芩、黄连,清阳明热,同时止利。人参甘草大枣,养胃养津液。3 ?- g2 Y$ {! m, y0 Z+ j* {
是太阴阳明合病,也可以叫“属厥阴”。
$ @3 S& ~7 Y5 p( |6 G其实三个泻心汤很好区别,配方是一样的,就是用量不同.三个方都可以治疗痞证.但变了一下量,主治范围病位又有所不同了.
9 e5 O, A/ L7 h* ?1 W甘草泻心汤加大了甘草的量,增强了滋津液的力度.+ w6 t! P6 [! {. k
生姜泻心汤,将干姜量变小,加大了生姜的量.干姜和生姜,主治相同,干姜偏于守中,生姜偏于降逆。+ y8 S+ S1 @' B [% `
因此,四两生姜加一两干姜,就是五两,量很大。1 B: e# g% k: P$ C0 l
大量的姜——专门是对治太阴虚寒水饮的。
7 _$ ?2 o% F" {# P. e针对上面的病情,我们选用了.甘草泻心汤合黄芪汤(伤多方) 加了一味对症药 刺蒺藜15 三付6天。$ ~+ O2 B9 }& z4 Z6 a+ M
.黄芪汤,治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头痛,上重下轻,目视 ,惚惚志损,常躁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 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方。
n) k& ]; L6 J黄芪(三两) 人参(一两) 芍药(二两) 生姜(半斤) 肉桂(三两) 大枣(十四枚) 当归(一两) 甘草(一两,炙) - l: e& h5 m6 n6 h7 F
治疗的经过.一路下来都是以甘草泻心汤合黄芪汤作为主方,加减运用.通过病案再次说明,我们辨证,是不理西医的病名的.有是证,用是方背后的病机是通过症状表现出来的,
* w7 Z. _$ Y; k( z" [, T9 O所以这个号称绝症的病,用中医还是可以控制的. 什么病拖到晚期了,找谁都没用了.
8 }! o( Y+ e, h3 C就说这么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