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男,37岁,装修工人,素有混合痔,嗜酒。2月前酒后大吐,痔疮又犯,疼痛便血。至某诊所输青霉素过敏而休克,经附近医院抢救而脱险;遗留下便血、泄利不止,医院诊为“痢疾”、“贫血”,服中西药无效;遂来余门诊,求服中药。 刻诊:患者体形偏瘦,面色苍白无华,口唇、爪甲无血色;气短懒言,口渴心烦;食不下,夜寐差,小腹沉痛,有下坠感,按之不痛;四肢困乏,泻痢便血,血色淡红,小便短少无力;舌质淡,舌上无苔,脉虚大无力,重按细数。 诊断:阳明 太阴 属厥阴 方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30 黄连30 黄柏30 秦皮30 甘草20 阿胶20(化入) 上六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500毫升,内阿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日夜连进三剂,诸症减半;继服三剂,精神好转,能食能寐,其病若失;后以薯蓣丸(门诊自制)善后,月余贫血愈而痔疮未发。 其妻刘*燕,34岁,左臂有骨折史,彼与其夫几乎同时发病;左手食指、中指指甲剥离中空,脆弱易裂,每年春天必犯,秋冬渐愈;曾服“逍遥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木瓜丸”等药无效;彼自述症由2年前经期食冷、生气引发;近来脱发、头晕耳鸣、失眠心烦、牙齿松动;现正值经期,经色淡,无血块,白带清稀;胁痛牵连腰部,腰困如折,不能转侧,遇冷加重;腹部隐痛而喜按,双足凉,每夜数次小腿抽筋;口微渴,气短气喘,汗出不多;纳食尚可,大便时溏时干,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寸关弦细,两尺浮空。 诊断:太阴 少阴 阳明 属厥阴 方药:八味肾气丸+芍药甘草汤+骨碎补30克 生地80 怀山药40 山萸肉40 泽泻30 茯苓20 丹皮30 桂枝10 炮附子10 白芍40 炙甘草20 骨碎补30 上十一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8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日三夜一服。 服药4剂,腰胁轻松,大便畅,小便利,夜能眠,牙齿坚;小腿不再抽筋,头晕心烦大轻,偶有气喘汗出;原方去芍药、炙甘草,加五味子20克,继服六剂,精神大振,足温腰暖,脱发渐长,指甲渐愈;以二诊方再进6剂,诸症基本痊愈,亦用薯蓣丸善后。 数日前,彼夫妇二人喜笑颜开,神彩奕奕,相携登门,拱手拜谢,并引介类似病患数人来诊;详情……略过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