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终
卷四
辨(1)温病脉证并治第四
(1):"辨"原无,据目录补。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者,此其常;冬温者,此为变也。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宜小柴胡加黄连、丹皮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丹皮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宜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宜白虎汤主之。
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干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干地黄、知母、黄连三味,煎取四升,去滓,纳胶融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宜石膏黄连黄芩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宜大黄黄芩丹皮干地黄汤主之。
石膏黄连黄芩汤方
石膏半斤,碎,绵裹 黄连三两 黄芩四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大黄黄芩丹皮干地黄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丹皮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温服二升,大便利,止后服。
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防风黄芩栀子丹皮芍药汤主之。
防风黄芩栀子丹皮芍药汤方
防风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十四枚,擘 丹皮三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热,腹中痛,脉大而涩,名曰湿温。猪苓汤加黄连、丹皮主之。
猪苓汤加黄连丹皮方
猪苓去皮 茯苓、泽泻、阿胶、印滑石碎,各一两 黄连一两 丹皮二两
上七味,以水四升,先煮六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炀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病温,舌赤咽干,心中烦热,脉急数上寸口者,温邪干心也,黄连黄芩阿胶汤主之。
黄连黄芩阿胶汤方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阿胶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四升,去滓,内阿胶炀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口渴咳嗽,衄不可制,脉浮短而数者、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汤主之。
黄芩石膏杏子汤方
黄芩三两 石膏半斤,碎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病温,发热,从腰以下甚者,少腹热痛,小便赤数,脉急数下尺中者,温邪移肾也。干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主之。
干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
干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主之。若喉痹不能下药,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皆不可治。
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
大黄四两 黄连三两 干地黄半斤 丹皮六两 香蒲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温病,下之,大便溏,当自愈。若大下之,下利不止,必腹满,宜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风性急而化燥,脉浮弦而数,头不痛,桂枝汤加黄芩、丹皮主之。此非伏气病温也。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生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吐血衄血,耳聋,脉大而数者,泻之以白虎汤;中焦实者以承气;若至十余日则在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在里?脉沉而数,心烦不得卧,故知也。
桂枝汤加黄芩丹皮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丹皮三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白虎汤方(见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煎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滓,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一、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炀消,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温,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其在上焦,则舌蹇神昏,宜栀子汤;其在中焦,则腹痛而利,利后复痛,唇口干燥,宜白虎加干地黄汤;其在下焦,从腰以下热甚,齿黑咽干,宜百合地黄汤加丹皮、半夏、茯苓主之。
栀子汤方
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三味,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
白虎加干地黄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干地黄六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百合地黄汤加丹皮半夏茯苓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丹皮六两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上五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四升,煎丹皮、半夏、茯苓三味,煮取二升,内地黄汁,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疫论
温疫
温疫感天气而发者,病在气分,阳气暴决,其气上行。证多见壮热汗出,头痛如劈,面赤,舌苔霜白厚腻;或目痛,鼻干,唇肿,咽喉肿痛;或头面肿大,腮颈俱肿,烦燥索水;或胸满而胀,干呕,懊憹,头汗,腰以上汗出甚;或阳格干上,脚以下冷。此邪客气分,渐入膜原,甚则神昏谵语,脉当洪大而数,宜用白虎法,加通气逐秽之剂。
白虎宣秽汤
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栀子四钱 黄芩四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五分 香蒲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上八味,用粳米一合和煎。胸不胀满者,去木香、槟榔;喘粗者,加杏仁;头面肿大者,去木香、槟榔,加大青、茵陈、银花;咽喉肿痛,加射干、连翘、赤小豆;呕多者,加半夏、瓜蒌;小便不利而赤,加黄柏、泽泻;下利臭秽清水,去知母,加猪苓、泽泻;下利后重,稍加槟榔、木香;手足拘急,加芍药、丹皮;鼻衄者,加干地黄,柏叶。
温疫感地气而发者,病在血分,其气入深。证多见壮热,无汗,头额晕胀,胸膈痞满而痛,手指酸麻;或骨节烦疼,腰如被杖;或面赤鼻衄,口噤声不出;或面反青惨,色如蒙垢,昏瞆如迷头汗雨下,其痛如破,内燥索水,手足时厥;或兼胸胁刺痛,腹内搅肠,欲吐不吐,欲下不下,证时恶寒;或筋掣习,舌苔厚腻而绛,初起脉或沉数涩大,脉象转浮,亦必数大滞塞。此邪客血分,治缓则内犯府藏,宜用大柴胡法,加通血逐秽之剂。
大逐疫汤
柴胡八钱 半夏五钱 黄芩四钱 枳实三钱 大黄三钱 丹皮三钱 桃仁三钱 白头翁三钱 木香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鳖甲三钱
上十一味,水煎温服。胸中痞痛者,加贝母、桔梗;身痛者,加秦艽、芍药;腰痛者,加黄柏;鼻衄多,君丹皮,加黄连;口噤声不出,加葱白、鸡子白;头汗多者,加石膏;内燥甚者,加黄连、栀子;大便利者,去大黄;腹痛甚者,加芍药;筋掣甚者,君白头翁,加秦皮;中焦实,口燥甚者,君大黄;齿枯者,加干地黄;舌上疮,加黄连;荣枯者,加干地黄;气烁者,加西洋参。诸疫可同法也。
寒疫
寒疫感天气而发者,其病亦在气分,冬令闭藏,其气在下,证多见身发壮热,四肢时厥,头痛昏瞀,肢节酸麻,疼痛腰痛,静躁不常,神昏胸痞,饮结气粗,声鼾如锯;或时热汗出,腰以下甚,壮热恶寒。邪在气分,必有微汗。寒疫发于冬,其气在下,每多口胶而不甚嗜饮,脉当沉数时大,宜用附子、细辛、大黄、牙皂辈,以温里解郁。
温里解郁汤
附子四钱 大黄二钱 细辛一钱 牙皂八分,去壳 甘草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升麻二钱
上八味,水煎温服,兼见变证,随方加减用之。
寒疫感地气而发者,病在血分,证多见身痛腰痛,壮热无汗,神昏谵语,四肢反厥,或下利秽臭,少腹胀痛,呃逆躁烦,口胶索水,不能多饮,或四肢拘急,或胸痛如刺,或腹痛如搅,或头热足以下冷,脉当沉数涩滞,肢厥,腰以下甚,宜用附子、大黄、细辛,加通瘀之剂。
通瘀荡秽汤
附子四钱 大黄三钱 细辛一钱 丹皮三钱 桃仁三钱 干地黄六钱 肉桂一钱五分,研兑
上七味,煎六味,汤成,和肉桂末温服。病疫而气虚甚者,加人参;血弱甚者,加阿胶。兼见变证,随方加减用之。
温寒杂合之疫
温寒杂合之疫,感天气而发者,病在气分,温寒杂合,其气在中。证多见头目晕胀,寒热如疟;或但热不寒,目赤耳聋,胸胁刺痛,干呕痰涎,呃逆不止,手足拘急,乍静乍躁,头汗,腰以下冷;或吐利更作,胸中郁烦,惊惕昏闷,腹痛筋掣,颈腮耳后肿痛,甚则舌卷谵语,脉当大数时弦,宜用小柴胡加和血逐秽之剂。
小逐疫汤
柴胡八钱 黄芩五钱 半夏五钱 栀子五钱 丹皮三钱 人参四钱 香蒲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上十味,水煎温服。腹痛,加白芍;胸痛,加枳实;惊甚,加牡蛎;胸中郁烦甚,去半夏,加瓜蒌;身热,去人参;喘,加杏仁;颈腮耳后肿,加败酱、连翘、红花;大便闭,加大黄;小便赤数,加黄柏、花粉、泽泻,去人参、木香;口渴甚,去半夏、姜、枣。
温寒杂合之疫,感地气而发者,病在血分。证多见头目晕胀,寒热无汗;或壮热恶寒;或但寒不热,肢节酸痛,胸胁刺痛,干呕胸胀,手足掣习,乍静乍躁;或滞下后重,便利脓血,时而腹痛胀满,时而腹内拘急,惊惕谵语,入夜更甚,或小便便血,脉当弦急而涩,宜用小柴胡加通瘀逐秽之剂。
柴胡分消汤
柴胡八钱 黄芩四钱 半夏五钱 桃仁三钱 大黄三钱 木香一钱五分 生地黄六钱 泽泻三钱 大枣五枚
上九味,水煎温服。腹痛,加白芍;便脓血,加当归;小便赤痛便血,去大黄,加滑石、黄柏;胸胀甚,加槟榔;手足掣习,加丹皮、芍药。余当随证消息。
卷四终
卷五
辨(1)伤暑脉证并治第五
(1):"辨"原无,据目录补。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夏各半升 麦冬一升 炙草二两 人参二两 石膏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素热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弱而大,名曰中暍。人参白虎加黄连阿胶汤主之。
人参白虎加黄连阿胶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煮米熟,汤成去滓,内胶炀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汗出已,发热烦躁,声嘶,脉反浮而数者,此为肺液伤,百合地黄加牡蛎主之。
百合地黄加牡蛎方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牡蛎二两
上三味,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二味,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伤暑,心下有水汽,暑热与水汽相蒸,发为暑湿舍肺,汗出咳嗽,渴欲饮水,饮水则呕,脉弱而滑,瓜蒌茯苓贝母枳实汤主之。
瓜蒌茯苓贝母枳实汤
瓜蒌大者一枚,共皮子捣 茯苓三两 贝母三两 枳实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
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故也,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后以竹茹栝蒌根茯苓半夏汤主之。
竹茹栝蒌根茯苓半夏汤
生竹茹二两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半夏半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汤加人参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猪苓加人参汤方
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胶各一两 人参三两
上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内阿胶,炀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凡病暑者,当汗出;汗不出者,必发热;发热者,必不汗出也。不可发汗,发汗则发热,烦躁,失声,此为肺液枯,加息高气贲者,不治。
伤暑,夜卧不安,烦躁,舌赤,谵语,脉当数,此为暑邪干心,宜黄连半夏石膏汤主之。
黄连半夏石膏汤方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六七合,日三服。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宜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 甘草炙、通草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人参四两 附子一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脉弱,口渴,汗大出,头晕者,宜用竹叶石膏人参黄连半夏汤主之。
竹叶石膏人参黄连半夏汤方
竹叶一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黄连二两 半夏半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者,头不痛。头痛者,风也。头重者,湿也。
辨(1)热病脉证并治第六
(1):"辨"原无,据目录补。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伊古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热病,面赤舌烂,心下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也,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日再服。
热病,身热,左胁痛,甚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也,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纳胆汁,和合相得,分温再服。
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体重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
大黄厚朴甘草汤
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热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也,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
黄连二两 石膏一升 半夏半斤 甘草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病,咽中干,腰痛,足下热,脉沉而数,此热邪移肾也,干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之。
干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方
干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法半夏一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1)湿病脉证并治第七
(1):"辨"原无,据目录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