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院毕业生在学校固然学习了很多西医知识,这是为什么?
西北某中医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招收研究生时是以“伤寒”专业为名义。连续招了几届,后来怕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研究课题都改为肾病的中医药研究。研究生在随导师出专家诊时,发现这个导师经常把一些肾病综合征耽搁到恹恹一息的地步,结果那些早先是奔“院长”“专家”名气而来的病人最后还是投入西医怀抱。
这些研究生现在成为各个省市中医院肾病专业的骨干。能成为骨干,与他们在校时受到的西医知识远远多于中医知识有很大关系。在这些中医院临床实践中,他们运用西医药的机会也完全多于中医药的机会。中医院校对于学生灌输大量西医知识,我以为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因为你在临床中就要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你怎么向病人解释病情,难道你解释肝炎时能够只说是胁痛或者肝火或者湿蕴脾胃吗?如果病人的现代医学——肝病知识都比你懂的多,如果你只会“肝火”“肝火”地解释,病人立即就会小看你,不信任你和你的医院。
想当初80年代初,全国大办县级中医院,提倡中医特色论,要求疾病的诊断一律用中医的标准证型时,我知道一个基层中医院就把病人的阑尾炎也错误诊断为胃脘痛,结果耽误了病情,还差点让病人丢了性命。在这种医疗环境中实习培养长大的医生,他能轻信只学好中医就行了吗??想当初,汉唐时代中医的古老理论和用药经验也是结合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甚至中外交流现状才有了璀璨名医。张仲景还要“寻求古今,博采众方”,假使他活到现在,他首先肯定去了解人体生理病理药理,也首先愿意去协和进修甚至去欧美留学,决不会马马虎虎就出个什么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的“三焦”理论。温病专家叶天士,如果是活到现在,他首先要去读细菌学病毒学的研究生,根本就不会去“发明”什么“卫气营血”的破理论。中药中的象牙,胡椒等著名的热带植物药,都不是中医药固有的而是唐宋后中原大陆与国外交流,然后“为我所用”的结果——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求现在的中医学生闭门只读中医汉代经书。
列宁说——“只有用全部人类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往往表现为他对外界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生命力的学科不怕人家来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新生的尝试,至于为什么中西医结合不成功,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造成的。去年“萨斯”(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几个人想到了中医药?50年代石家庄乙脑流行时,秦伯未等却是大显身手的,那时死马当活马医,治疗中毒性痢疾时医生还敢直接把汤剂灌到输液瓶里进静脉。我接触过一个老慢支病人,1958年时候,中西医结合时把中药直接灌到他的气管里,结果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每年有至少5个月要咳嗽。现在感冒的人首先就是要求打滴流,3天好不好他都认了;而过去总是先想到请郎中来开药方,那是大陆西医药落后的人们不得已的选择。1949年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40岁,现在70岁了。20世纪初以来,西医的长驱直入,确实是人民的福祉。虽然饿是中医的悲哀。
我接触到不少中医院校毕业生,我觉得他们比西医更辛苦,知识面要丰富的多。西医只要一套本领就中,可是中医却要求两套本领——能中能西;不少中医院校毕业生后悔的不是中医古籍学习的太少,而是当时西医知识学的太少太浅。现在,大医院的确是人满为患,毕业生难以进大单位。但是中国的医生远没有多到与国外比较的地步,多数的医生只能选择进社区或诊所,社区诊所需要的更是全科医生,绝不是只会读《伤寒杂病论》的中医师,因此更应该加强西医知识的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