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经验
□ 刘建材 湖南中医药大学
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的一种证型,是一种本虚标实证,属于中医“厥心痛”、“真心痛”和“胸痹”的范畴。本虚为气虚,胸阳不振,标实为寒凝、气滞、痰浊、瘀血等,以瘀血和痰瘀互结最为常见。
古代医家对痰瘀在发病中的内在联系有所阐述。唐容川《血证论》有云:“血积既久,也能化为痰水。”朱丹溪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关幼波老中医也指出:“痰与血同属阴,易于交结凝结,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瘀痰结。”痰浊之生,可由各种原因致津液涩滞停而不去。其次多进膏粱厚味,嗜食油腻醇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水液不归正化,变生痰浊,或素体阳虚,水湿不运,聚而成痰。痰浊既生,影响气机,病殃及血,致血行迟滞,瘀血内停。由此可见,或痰生于先,影响气机,病殃及血,血行滞瘀;或血瘀为先,变生痰浊,两者终致痰交瘀结,兼夹为患。痰凝瘀结使病情错综复杂,难以痊愈。但溯其根源,皆因于气虚,气虚不运则血脉滞瘀,痰浊内生。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其主要病理因素是痰瘀互结,阻滞心脉。由此化痰祛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临床实践也证明,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发作期运用此法能使标实之证迅速缓解;缓解期寓通于补,祛邪以扶正。由于临床上病机错综复杂,各位名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又有各自的独到之处。
中医界泰斗邓铁涛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是本虚标实证。正虚(心气虚,心阳虚)是本病的病因,痰瘀是继发因素。因而邓老提出:“痰瘀相关论”。此外,邓老还认为,气滞可致血瘀,气虚亦可致瘀,在治疗上强调益气行血,健脾益气,健脾化痰,即寓通治痰瘀于益气之中。邓老治疗此证善用温胆汤加减。基本方:法半夏9g,竹茹9g,茯苓12g,丹参12g,橘红4.5g,枳壳4.5g,甘草4.5g,党参15g。方中用党参补气扶正,丹参活血化瘀。温胆汤除痰利气,条达气机。邓老用该方时,喜用橘红易陈皮以加强开胸之力;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枳壳易枳实,宽中又防枳实破气伤正,因为本病是本虚标实证,通阳并非久宜,故加党参益气固本。邓老经验党参用量以15~18g,为宜,多用反致壅滞,不利豁痰通瘀;气虚明显酌加黄芪或五龙爪;心痛则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脾气虚弱合四君子汤,兼阴虚合生脉散,兼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兼高血脂症加山楂、何首乌、麦芽。
曹洪欣教授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颇有心得。1.痰瘀同治,重在温阳。在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中,本虚主要是心阳虚。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曹洪欣教授提出温阳益心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原则。曹洪欣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缓解期重在温补心阳,从根本上治疗,有利于心脏自身功能的恢复,并且温阳有助于活血化痰。治疗可在栝楼、薤白、半夏、赤芍、川芎组成的基本方上加桂枝、黄芪、人参等以温阳益气。此外,心阳不足,失于温煦,寒自内生,血寒而凝,不通则痛。从而进一步加重痰瘀互结。症见胸闷胸痛,感寒甚或遇寒而发病,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暗,苔白,脉弱。治疗在前方的基础上加仙茅、干姜、肉桂等药物,以加强温中散寒之效。2.痰瘀同治,时佐清热。痰瘀之邪互结致病常常病情缠绵,经久不愈。痰瘀之邪在体内郁结曰久化热,热邪又会灼津成痰。痰热互结而致瘀,加重痰瘀阻滞。因此临床上患者可见心中灼热、胀痛,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等症状。此外,温阳活血化瘀药物如薤白、半夏、桂枝等多为温燥之品,久用伤阴。因此治疗时常在基础方上加黄连、竹茹、知母、麦冬等清热化痰或滋阴清热的药物,一是防痰瘀曰久化热。一是佐制温燥的药物,以防曰久伤阴。3.痰瘀同治,宜先调气。人体气机,贵乎流通畅达,气行则津液布达,气滞则津液停滞而生痰。另一方面,血随气而动,气有郁滞,血亦随之停积而为瘀血是以气滞为患,一则津液成痰,一则血滞成瘀而致痰瘀互结。朱丹溪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因此,运用活血化瘀法也要结合补气行气。治疗中在活血化瘀基本方的基础上加枳实、厚朴、郁金、柴胡等以疏肝理气,是气机通畅而痰瘀之邪自消。
王晓峰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当重视痰瘀互结问题。王晓峰教授在临床中将痰瘀同治法贯彻始终,以自拟的心痛宁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辨正分型:1.痰瘀交阻,血瘀偏重型:症见胸部刺痛,痛处不移,发作较剧烈而频繁,舌黯,脉沉涩或结代。2.痰瘀交阻,痰湿偏重型: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气喘,形体肥胖舌淡暗,苔厚腻,脉弦滑或濡。3.痰瘀交阻,痰热偏重型:症见闷痛心烦,口苦,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结代。4.痰瘀交阻,久致气虚型: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倦怠懒言,面色少华,舌淡或黯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法:心痛宁方的组成:当归15g,丹参15g,红花10g,川芎10g,栝楼15g,薤白10g,檀香5g,厚朴10g,桔梗10g。方中当归丹参活血和血,行气止痛;檀香散寒理气;栝楼、薤白利气化痰,散结宽胸,温通心阳;合以厚朴、桔梗辛开苦降。诸药相合,可使瘀去痰消,脉络通畅,疼痛自止。随证加减:血瘀偏重者加蒲黄、五灵脂、乳香、延胡索等祛瘀止痛之品;痰湿较重者,加法半夏、石菖蒲、远志等;痰热偏重者,原方加大栝楼用量,并加炒山栀、郁金、竹茹等清热化痰之品。当疼痛缓解后,注意适当加扶正之品,气阳虚衰者加黄芪、桂枝、党参、黄精、炒白术、茯苓等;阴血虚者,方中去川芎、厚朴,加生地、玄参、麦冬、五味子、赤芍等。
根据名家经验,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必须了然于心,抓住其气虚之本,痰瘀互结之标,再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在治疗中宣痹豁痰、活血祛瘀的同时,加以益气行气之品,以补为主,以补为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以奏益气活血豁痰之功,从而药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