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某某,女,50岁,南阳镇平人。
初 诊:2014.03.11
病 史:1年前患面神经炎,西医治疗3个月,落下口眼歪斜,多处求医,服遍中西药,效不明显。一月前加重,经人介绍而来诊。
刻 诊:面色青黄,体型略胖,口眼向右侧歪斜,流口水,说话漏风,头晕,口苦,左太阳穴疼。平时无汗,喜喝温水。最近喜食凉物,冬日手脚稍凉,饮食一般,大便一日一次,小便偶黄,绝经两年。
舌 脉:舌淡红,苔略黄薄,不润。六脉总体微浮,左脉大于右脉。
五 证:滞证为主(夹带饮、烦)
六 纲:少阴阳明合病(归属厥阴)
处 方:口耳僻方
防风45 生附子30 葛根30 柏实45 麻黄45 羌活60 生姜60 杏仁15 黄酒400毫升 上八味,咀,以水2000毫升,黄酒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分六次服用。 三付,喝六天。
2014.03.30
二 诊:服药后,诸症好转七成,自以为没事了,就没复诊。2日前淋雨受风后加重。诊查舌脉,症状基本如一诊情况,大便略干,解不净,小便稍多。
舌 脉:舌淡红,苔白略润,齿边有齿痕。右寸沉,关弦略数,尺沉;左寸弱,关弦数,尺沉细。
处 方:一诊方继进。防风45 生附子30 葛根30 柏实45 麻黄45 羌活60 生姜60 杏仁15 黄酒400毫升 上八味,咀,以水2000毫升,黄酒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分六次服用。 六付,喝12天.
2014.04.10
三 诊:服后好转大半,原方再进六付,诸症基本消失,后以原方打散装胶囊,服一月,完全康复。
--------------
按:
口眼歪斜,属于中风类证(类中风)的一种,表面上,看似面部局部中风“偏枯”了,但是没有半身不遂的症状。
现代医学叫做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也叫做面瘫。我们可以戏称它为“小中风”。
它的病灶呢,局限于一侧面部,机理和真中风是一个道理。
多是外感风邪、内有瘀滞痰热,不能发越,痹阻面部经络而形成的。
比如醉后睡眠出汗,或房事后汗出当风,第二日不知不觉就嘴歪了。
有些人的卧榻挨着窗户,有的人在车内睡着,那些窗户缝、门缝吹来的风,正好吹到一侧面部。
这一侧面部肌肉呢,就瘫痪了,没病的那侧,就会相对表现为收缩而牵拉对侧。
面部两侧的神经、血管、肌腱一边松弛,一边紧张,不平衡了,能不口眼歪斜吗?
这个病,也是个内外夹杂病,外有风、寒、湿,内有瘀血痰凝等,交互发作而病。
从病邪深浅上说,单纯的口眼歪斜是风中的较浅,而偏瘫之类,是风中的比较深了。
西医认为,中风偏瘫,是颅内血管的问题,而单纯面瘫,则是外周的血管神经问题。
西医强调这个病是面部神经炎,恩师刘志杰先生强调的是——面部“血栓”。
“套一句中西结合的话来说,就是面部血栓造成的局部神经失养。”(恩师原话)
恩师又说:治口耳僻方,口耳僻的意思就是说,嘴歪到了耳朵的意思,表示病情很重。
防风 附子 葛根(各二两)柏实 麻黄(各三两) 独活 生姜(各四两) 杏仁(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酒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杏仁温降水饮,也能够活血。对治一般的寒热错杂的上逆,很有效。
柏实,益气,除湿痹,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能去水饮,能滋养胃气津液。
麻黄,生姜、附子,有少阴伤寒的方义。防风,独活也是解表药,能入表入头。葛根,入阳明病位,能解痉挛和化津液。
“这个方子,发汗解表温通除痹阻,生津降逆清热制水饮为辅。看看煎法,要加酒,使药力上头入面。酒就是绍兴的黄酒,不要加白酒。服后要发汗,不能见风,和治疗中风的那个方法一样的。
服药的同时,要配合放血法,这样才能见效迅速,看瘫痪的那个病侧,里面的腮上,有一条粗黑的血管,用粗针给它多刺几针,一定要多放血,一次放不干净,第二天再放,要把这个瘀血排净。一般情况下,放血后当时就见效。”(恩师原话)
顽固性的面瘫,一般都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耽搁得久了,没几个能完全治愈治的。
“中医叫做“死痰老血”,难化了。病久了,就像细胞坏死了,不可再生一样了。我见到一个脑血栓的,久治不愈,后来又出现脑出血,医生在开颅的时候,看了一下那个血栓病灶,发现那个地方钙化的已经十分坚硬了,比骨头都硬。所以,中医治疗疾病,尤其是中风,反复讲要急治早治。看看这个方子的药,都是表散的药,直接到面部去表出病邪,破除血瘀痹阻,兼顾降逆。今后,可别用什么牵正散之类的药去误人了”(恩师原话)。
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