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辩证论治十法
二、治疗方法
(一)验方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制剂"中肝1号"治疗,"中肝1号"药物与每日剂量为:神仙对坐草、平地木、蛇舌草、半枝莲、羊乳参、虎杖、茵陈各30克,莪术10克。
(二)辨证论治组:采用辨证论治十法治疗。
1.疏肝解郁法:
适应症:两胁间胀满疼痛,胁下有症块,脘腹胀痛,胸闷不舒,纳减呕恶,嗳气泛酸,肢懈乏力,舌红,苔薄,脉弦或涩。
治则:疏肝解郁消症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徐长卿、杭白芍、茯苓、郁金、藤梨根、炒川芎、平地木、路路通、枳壳、象贝、香附)。治法:疏肝解郁消症。
2.清热解毒法:
适应症:胁下症块坚硬似石,痛如锥刺,面色晦黯,目肤发黄,心烦身热易怒,口干且苦,尿赤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清热解毒泻肝。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柴胡、半枝莲、牛角片、淡芩、川连、蛇舌草、生大黄、虎杖、知母、七叶一支花、犀黄丸、干蟾)。
3.凉血解毒法:
适应症:腹大如鼓、症块膨隆,形体消瘦,肌肤甲错,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肤烫烦渴,目眩鼻衄,尿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光剥,脉弱细数。
治则:凉血解毒养阴。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羚羊角、生地、白芍、丹皮、炙鳖甲,旱莲草、银柴胡、徐长卿、紫草、半边莲、鲜芦根、知母、地骨皮)。
4.健脾利水法:
适应症:全腹膨隆,胁下胀痛,身目色黄,头重身困,肢懈无力,胸脘痞满,纳呆尿黄,腹胀便溏,苔厚腻,舌胖红,脉濡。
治则:健脾利水消肿。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茯苓、白术、泽泻、马鞭草、藿佩兰、藤梨根、米仁、半枝莲、大枣、保和丸、炒鸡金)。
5.清热利湿法:
适应症:皮肤、巩膜黄染鲜明,右胁下胀痞疼痛,身热口渴,尿赤便秘,,心中懊恼,恶心欲吐,苔黄腻舌红,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大黄、山栀、佩兰、虎杖、泽兰、金钱草、淡芩、半枝莲、半边莲、蛇舌草、牛角片、七叶一枝花、干蟾、犀黄丸)。
6.活血软坚法:
适应症:右胁下积块增大,按之坚硬如石,痛而不移,时有寒热,形体膨胀消瘦,体倦乏力,纳少无味,面色灰黑,舌青紫,脉弦细。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金匮》鳖甲煎丸(桃仁、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香附、乌药、元胡、炙鳖甲、白芍、蜂房、泽兰、虎杖、地鳖虫,煅牡蛎)。
7.温肾助运法:
适应症:面色萎黄灰黯,面浮肢肿,腹壁静脉怒张,脘闷腹胀,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腰痛背酸,舌质胖,苔白腻,脉沉迟弱。
治则;温肾健脾助运。
方药:实脾饮、真武汤加减(白术、茯苓、附子、猪苓、泽泻、芍药、桂枝、赤小豆、米仁、陈皮、生芪、大腹皮)。
8.平肝熄风法:
适应症:面色青黯,形体消瘦,身热,胁下肿块胀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神昏谵语,烦躁不宁,牙关紧闭,项颈强直,四肢拘急抽搐,舌红绛,苔厚黄糙,脉细弦或弦数。
治则:平肝熄风开窍。
方药: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羚羊角、钩藤、大生地、青龙齿、桑叶、杭白象贝母、地龙、胆南星、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9.泻肝止血法:
适应症:胁下肿块疼痛拒按,鼻衄或齿衄,吐血,便血,头痛目弦,口干且苦,烦躁善怒,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则:凉血泻肝止衄。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犀角地黄汤(杭白芍、柴胡、茯苓、生军、丹皮、山栀、白茅根、生地、侧柏叶、龙胆草、犀角、仙鹤草、血见愁、参三七)。
10.消痞镇痛法:
适应症:肝癌癌块疼痛,中西药难以奏效,本科拟方自制的"阿魏镇痛膏",贴敷於癌块表面,十有八九在十分钟后,能达到镇痛效果,方药由生大黄、白芷、川草乌、当归 、 细辛、肉桂、穿山甲、全虫、冰片、没药、乳香、麝香、莪术、雄黄、木鳖子、血竭、青黛、公丁香、生南星组成。
按语:此本人据陈友芝医案中摘录下来,颇具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