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时间:2014.04.044 \0 u3 y6 K1 z; C& J
主讲老师:豫一品堂朱培府: J7 e3 [- P ?1 W$ Y. Q& Z4 g
主讲内容:耳膜充血已穿孔医案; I l+ f1 I; V6 _
今晚呢,还是和大家分享医案吧!
$ [: m! q" p1 \耳膜充血已穿孔 经方一周俱安康4 C$ R; b* V, [2 P
龚某某,男,59岁。
5 k. Z- X4 y! B; t! B初诊时间:2014年1月3日 河南荥阳人,来南阳打工。6 v( U8 y) f( V8 I6 b' E K% S
主 诉:偏侧头晕痛,伴耳鸣耳聋。# Z; A% T- Y) K4 q
病 史:半月前突发左侧头晕痛,左耳流黄水,某院耳鼻喉科诊为:耳膜穿孔——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外耳道充血,耳膜处有两个不规则针孔大小穿孔,耳道流黄水,伴有“内耳损伤”。医院建议手术。患者因家贫而未允。后服某医西药及输液十天,不见好转,又没有领到新的工资,故拖延至今。这次,因洗澡感冒加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我门诊求服中药。
" |- ~0 M& ?3 [& V8 c. g刻 诊:面色红润,个子偏矮。头晕头痛,左耳耳鸣耳聋,耳道流黄色脓水。口中无味,口干渴,喜饮水,食热则头项汗出,食冷则胃胀反酸。眼昏花,时有胸闷气短及恶心干呕,最近食欲差,发热37.9摄氏度,平时怕冷也怕热。手足不冷。烦躁眠差,浑身酸困,大便略溏,一日一二次;小便稍黄,一日三四次。有前列腺炎、慢性胃病、及颈椎病史。
+ Z) y4 ^) V* X+ V# {舌苔脉象:舌淡红,苔白略腻,中有裂纹,边缘轻微齿痕。脉右寸沉,关弦数,尺沉细;左寸浮数,关弦数,尺弦细。
1 N- Y, Q. o% k这个病案比较简单,早该发到论坛了,奈何真的太忙,刚刚把医案草稿打出来,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典型,就老话重提哈,大家就当温习六纲呵!" @% z/ W$ ^, P
5 e, F" s8 U$ i* Z4 f9 _
汉传夫如何?经方声未了。
. d- l' c7 H' v/ W% n. E0 _8 S" o- f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0 o1 {- {. K3 |2 j. H+ K3 q荡胸生层云,决眦嘲青鸟。
0 Q! t( v$ t; h* E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n$ K& A, B W! g; e. f9 \天下虽大,一人可往;病疾固顽,汉传能痊!
& G% C9 W9 x, O9 [& H2 d
: P: k1 H9 S5 S; @. B六纲:少阳太阴属少阳
6 w' \$ G. x$ I) j+ O五证:饮 痞 烦# r ]2 @9 x+ {8 ~& @( v4 R; o
方药:小前胡汤加菖蒲1 l8 D/ ~: z# \+ M: v. n
前胡80 黄芩30 人参30 生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十二枚 菖蒲50
7 Y2 T9 W; J; k! B* |; k4 {3 J上八味,以水一斗六升,煮取八升,去滓,再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三付, u0 r3 M9 J5 @+ R4 e9 l6 C- m3 [
《千金方》里面有个方子,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菖蒲丸方。就是典型。* p6 B; ~8 E8 T" p5 r) q
, X0 u" J& Y4 b0 x- J2014年1月6日
1 s4 d" B" M. E/ C& c服完药后,身出微汗,大便略溏,一日一二次,但自觉诸症大轻,发热已不明显,头晕头痛基本消失,耳鸣耳聋缓解小半,耳道黄色脓水减少,部分结痂。睡眠稍好,服药期间没再恶心干呕,已有食欲,身上酸困大减。仍有胸闷气短及眼昏花。舌淡红,苔转薄白,中间裂纹依旧,边缘轻微齿痕。脉右寸微浮,关脉弦,尺脉细数;左寸浮弦,关脉弦,尺沉细。
* O5 K f) _$ T! `, {$ ^' X小前胡汤原方,菖蒲加至80克。
8 \1 e# W" t1 z9 j$ w# B9 u$ R6 U处方:前胡80 黄芩30 人参30 生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十二枚 菖蒲80) i% A1 w' j N- m% k _, s1 \/ D
上八味,以水一斗六升,煮取八升,去滓,再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M+ S0 M: @# X
水菖蒲是正品,大家课后自己考证,就像考证柴胡和前胡一样。
2 N6 m( s' S+ l o6 P2014年1月11日( w+ N5 q& q; G8 ~
患者未至门诊,介绍一同打工的工友前来治疗颈椎病和鼻炎,谈及患者病情,知道其耳鸣耳聋全好了,胸闷气短未犯,双眼仍有昏花。因实在是经济困难,不想再吃汤药,不好意思前来,欲让工友代求一偏方,以治眼昏花。嘱尽量生活规律,勿劳累过度,常服山药及八宝粥以食养。/ @ k# y* ?1 g, c; U+ W4 n
一月前得知,患者目昏已痊愈。7 N9 g$ x# l/ j, c5 F( w4 w/ R
分析病机:' \( B* F0 }+ Y# A B8 ]! u. G
师曰:少阳病,病在半表里,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善太息,腹痛或便溏,舌苔薄白,脉弦等。: A3 |( w/ e; W% G r, d) `2 a$ E
(任何药物,参看神农本草经,至少对了十之八九吧。)3 ~, B r8 e/ G/ ]& S
患者的病位呢,是“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对吧?少阳病位:“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这是大方位的一个靶向。
4 C# |, h; ^3 y患者“头晕头痛,眼昏花,口干渴,喜饮”。这是不是少阳提纲三症的“口苦、咽干、目眩”呢?答案是肯定的嘛。( ?0 \% E& Q9 G! S
少阳本证(提纲证+四大本症):“胸胁苦满,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 u2 u5 ?7 P0 L% S) j! u4 o口中无味、食欲差,是不是默默不欲饮食?胸闷气短及恶心干呕,是不是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呢?平时怕冷也怕热,是不是寒热往来的一种呵?: ~+ _8 [0 f8 p. w) V
少阳病有个热时汗出,患者食热则头项汗出,食冷则胃胀反酸,这是寒热夹杂了,痞证存焉嘛。还有少阳中风证的些许表现,头痛、身热、汗出、(恶寒恶风、颈项强)等。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细,偏数不虚。括号内的不明显,这里要看整体症状舌苔脉象呵!
3 C0 {; K# y% b1 e; V/ S( M9 Y少阳病或然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或然症状很多,很复杂。但是,临床上,少阳病很多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小前胡汤证,前提也必须要有提纲三症的。少阳病或然症,可以没有,也可以多项出现。符合“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就可以确定少阳本证。尤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段,临床最常见了。
7 {# k, ^2 v9 O还有一个主要的舌脉体征——就是舌苔薄白,脉弦。这个在临床辨证时候,是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定记住这个舌脉。- q/ {6 h: C6 `& l, M& x
恩师曰:“见到患者,你搭上脉,一看,好,脉弦。看看舌苔,薄白!好了,你用少阳这套症状去问吧,保准一半以上他患者都承认的。他会很服你的!”
" E0 F5 b, `4 ?: N1 I! b! P“少阳脉弦或弦细,偏数不虚”,患者整体脉弦数(右寸沉,关弦数,尺沉细;左寸浮数,关弦数,尺弦细。)——这都是证据嘛!- t3 U: p. u: L! v
患者舌苔略腻,边缘齿痕,是太阴水饮偏盛。舌中有裂纹是虚劳舌象,象现代社会,不但中老年人会虚劳,年轻人更多,比如,晚上12点以后,夜猫子是不是很多啊?貌似我也是的。
x" `% k: o0 F; y& z& E: L患者的病机呢,是津亏热燥,表里阴阳不通,夹杂太阴水饮,符合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运用指征,以少阳病为主,——病位在三阳的半表半里,它体现的症状有太阳、阳明或三阴某些症状参与。其中,典型的,具备少阳提纲三症的,可以确诊为少阳病。不典型的,也可以断为三阳合病,这个在临床上是可以的,大家要学会要通变。
# C0 _! x- ]& H因为,三阳合病,也有个“系、属”的问题。要是系属于少阳的,就要用和解法,用小柴胡汤治疗。
; b5 S; ]1 z5 ]0 u# p# I" f5 @“属”者,谓传变之时,出现一些主要的它纲症状;或未传变但多纲症状主次并存,属某纲,则某纲为主,其它纲为次,以所属之纲方证为主治,参以药症权衡。; [% c; j7 @) N5 N9 H
而本例病案,以少阳纲为主,病在少阳,肯定是少阳有邪,用“和”法,也是一种驱邪方法,驱邪就是扶正嘛。
5 F! z# D3 c5 ~) y2 M病在表里之间,少阳呢,毕竟偏表,偏上,因此,要把多部分病邪向外,向太阳疏导,再把少部分病邪,向内,向阳明疏导。要清热,要发散,同时还要顾全津液和水饮问题,比较复杂。这种办法,就叫和法。
; O; i" V5 T; u8 i6 P4 C" O厥阴的问题可以以此类推或举一反三······ e6 M& x' j: z' |: T. c
这里出现一些太阴纲水饮症状,不是主症,有半夏生姜照顾呢,但是还有一个药症呢,就是菖蒲。& v8 e5 M4 k% q8 k# K
《神农本草经》:菖蒲,辛苦,温。药症: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 f4 Z* X5 Y' z这个药,主宣发和温通,入三阴病位,和半夏生姜协调,“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能很好的解决耳鸣耳聋问题。
0 k8 K/ [ t4 k1 [附:参考条文:
# i7 x2 \5 t- K107、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宋 263)
. h" u0 |% q: t- A8 k! [110、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宋264)3 p# y6 j, {" o4 N/ q K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
. Y$ G) N5 W1 s. O' b. I7 s! G11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宋379)
8 G) r! L E0 T5 m8 e# J, l6 C, H11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6)
' ^; ]7 M) [( K6 d% ]! ^, r, i; r$ y6 k6 A
其它药症大家可参考恩师的相关讲课内容,都在书上,我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s7 T' t" _- w
师曰:“少阳病,尤其在寒热上,多表现为在肌表的往来寒热。而厥阴病,则多为在里的上下寒热格拒不调。这是基本和关键的区分点”。8 _) e/ P. ?6 D( O0 p
六纲的总病机就是寒热,一阴一阳贯穿始终,三阴三阳是六重状态,如果再“合并系属”也只是24种吧!
5 N0 _' P2 @1 o1 h r5 d; f答问:1、干姜,《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温中化水饮而降逆,对于呕吐、咳嗽气喘,虚寒下利,效果不错。顽固性的水饮咳嗽,缺了不行。4 h& l, m+ X3 v$ C# j
生姜、干姜,无非一个偏于走表一个偏于走里,《本经》说生者尤良。生的量大也走里,活学活用嘛。# r2 j2 U" o2 x2 _! Y& B( w. f- z0 N
2、中老年人的慢性病,都要考虑虚劳,用到小建中汤。
$ y& L; c4 ~8 ?, T Y$ ~3、脉弦,偏数不虚,咋理解?你可以反过来理解(相对来说,脉弦杂,偏虚不数的,属厥阴病为多)厥阴少阳是一对阴阳。
( N0 O/ c2 {! m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