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 O' c A+ Y. S/ w1 s9 S
我们继续学习阴旦汤类方。, C/ p3 S/ J4 O
今天讲两个方剂: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 V1 v. D! p; w. a1 z% q
【前胡桂枝汤】; @3 M' _5 g3 F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前胡(四两) * F( F$ m8 \2 h9 K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c- T1 n. |/ w/ c$ n( `3 k, c
三才解析法:
2 ~% [* p. j& N阴性药:前胡 黄芩 人参 赤芍
, f. E' m( x1 Q平性药:炙甘草 大枣
' q' n. u9 n: z, M- z阳性药:半夏 生姜 桂枝
0 A; O5 v3 R# J* ?( {前胡桂枝汤是小前胡汤合桂枝汤的一个变方。( M# @# u3 N1 Z
虽然小前胡汤合了一个桂枝汤,但这个方子的主导还是阴性药。, e" O/ H6 h% W# o
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热多于寒的阳痞证。
. P3 I* Z2 M7 m) I! Y/ N6 r; o四象解析法:) l$ u2 F/ x* W* q1 {
君:前胡4 / T# g; ?9 f+ V# k% J
臣:黄芩1.5 人参1.5 芍药1.5 6 y/ A8 l$ q7 O& V7 b2 Y
佐:大枣6枚 炙甘草1 5 y/ \5 w1 m6 c8 }- t6 ~0 d
使:半夏2 生姜1.5 桂枝1.59 ^- H" I5 b l
小前胡汤和桂枝汤我们都讲过了
% ]# e$ i' }' k6 P5 ?我们可以分析出前胡桂枝汤对治的是太阳中风与少阳本病的合病,即少阳中风证。
" J7 N, J! \3 O7 s我们看看条文。! A, w8 X6 g3 m
222、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宋146)
/ @ X7 i( l: P; R; {7 E7 p2 P" R“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是太阳中风证;
. l* {) R4 `9 c“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本病
- v8 t* k9 x0 f8 f所以是太阳中风合并少阳本病。
: v+ u- G- }% I# R+ @3 K按照经方用药的规范法则,典型的合并证就用合方治疗,应该用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治疗,就是柴胡桂枝汤。
7 o- q2 n0 w' K9 M6 P S! F大家还记得讲小柴胡汤时讲过以下两个条文:( m2 ~9 Y0 \5 L5 v6 L, p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7 F# t9 B8 x! F
112、修订后: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6 O% i& [. t. P3 u- B3 q太阳中风的症状是“身热、恶风、颈项强”
$ E/ h: a" z* u6 e. g我们知道仲景先师条文的用词是很严谨的。
Y" a* x+ i0 V# c# j8 }! P# Q222条用了“肢节烦痛”一词,是否代表了与“颈项强”或“头身痛”不同的意义呢?; M9 M% R6 b$ u( G
大家来看这一条:
$ v2 S/ o3 j5 Q121、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宋274)
, t; E3 M* Z# Z' y两者互参,条文里说的“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可以理解为太阴中风,即太阳中风合太阴本病。: H5 E0 K( T9 q) Q
太阴中风的症状是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或微发热,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或欲嚏不能,脉浮弱,甚则风水血痹,脉微。( _ N5 [% j" ~( R/ @7 K h* o
太阴中风不发热或微发热,恶寒怕冷重些,身体沉重,因为水湿在表的缘故,还要四肢烦疼。4 ~5 h! `8 [" b2 H ~: F
治疗用方也用桂枝汤。所以柴胡桂枝汤在这个条文里属于太阴中风少阳合病。- H. g0 T6 M* R2 j. k& g
柴胡桂枝汤准确的说是太阳中风合少阳本病,或者太阴少阳合病也是可以的。
\* ~# D/ S: E/ b2 `: f/ j' ?【前胡桂枝干姜汤】7 M& W1 c7 D5 g, I: M% W
前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 甘草(炙,二两)
0 a9 n( |6 E5 L% J% c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 h( P# o7 p. ~5 i' x三才解析法:
. V+ ?5 j! Q# H Y3 m0 H1 |阴性药:前胡 黄芩 牡蛎 栝蒌根! @. |( l: Q1 |- z- W3 Q
平性药:炙甘草
8 S1 g8 v; ]0 N& s P3 Q5 u阳性药:桂枝 干姜 . {* ~0 W6 c! A9 P0 b/ v2 C
这个方子所针对的寒热病机,历来医家都是众说不一。% J! w9 e& }4 q
有说少阳者,有说厥阴者,有说阴阳两停(停,停分,均分,各据一半),各占一半者。
6 t2 D, z0 g G- `为此,恩师曾亲自抓药,称量了一下各药的比例。# U( U+ g: n4 u) }; a( F
从药量比例上看,寒凉药的用量,稍微偏多一些。( O9 H% i" ~7 T' o7 O9 Y
而从药性的寒热程度上对比,基本上是寒热均等。; g" ?2 i( J) S
因为干姜和桂枝的药性热力,还是不能小看的。
, W9 Q+ C8 m; z临床上,少阳病可以用,厥阴病也可以用,都很有效。
; ^; l& [% [' @' f$ t9 {: n7 E" U从药量对比上,可以归入少阳病范畴。
9 m! _9 i t7 v& |" I2 U b5 P# G& a0 a从寒热药性的比例上,归入阴阳平而不和的属厥阴病,也说得过去。
' i- ~' v" Z1 i+ z8 c9 o: H看看相关条文:
2 D0 g/ X- |: ]% e7 k0 @# z346、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宋147)
5 D/ t/ F. t/ @; q我们来分析一下:( S! u, N8 u: z! R
太阳伤寒证,经过汗法,寒去而不解,转为中风证。6 R9 _$ V2 k E. \% S4 m0 X
又经攻下法,病传入里,合并出现少阳证。
2 }! w! M- p6 U6 P或者本来就是太阳中风证,五六日不解,失治而发生传变。或者经过发汗和攻下,表证不解,而出现传变。
* y+ |( E9 L* h7 S3 R$ q出现的典型证就是: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 q2 X3 B7 r: g) t% V- w, l
这个证,是外感中风证已经轻微了,而少阳比较典型。5 e W. c& _) P3 K+ b" a
而柴胡桂枝汤方证是太阳中风和少阳病均比较典型。* I4 S: j% j* ~
“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这是典型的少阳病症状。( _$ f7 h+ z7 }& \
胸胁满微结是说“胸胁苦满”的症状不重而轻微,是气机轻度结滞于胸胁所表现出的症状。9 O5 Q$ e/ z0 n9 \$ p
渴而不呕,也是一个少阳病的或然症。1 J3 o% N) ?8 L% D( t/ S! P) u. M; D8 i
“但头汗出”,是上焦实热所致,阳明病或少阳病都可能会有这个症状。, X' C* ?0 J% O4 D, I) @
“小便不利”,寒证和热证都会出现。这个要结合其它症状来整体参考和辨别。$ D# @; x0 x+ C2 m
那么,从条文提供的这些症状来看,是以少阳病的典型症状为多,以热证为明显,寒证说的不明确。
8 z/ Q7 L3 Z& R* j8 ~3 W i8 V1 x/ I伤寒论宋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汗出,为阳微;脉沉,亦在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U) q) P" x4 o" L7 `2 L7 f! S
这条说的一系列证候,也符合前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 D: u) B* ?* P# r% h! y( I汗出微恶寒,是有外感证。手足冷,是有虚寒证。
+ f: R$ e+ |2 w; |0 G心下满、口不欲食,类似于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 z. q @* d* h
大便硬,可以理解为“脾约证”,寒热错杂造成的。
8 n k' {2 E4 A- }! V这一系列症状,都不典型,很难界定清楚。脉细,说明气血不足,有虚寒象。说它是个“属厥阴病”。也成立。
4 { a/ ~: M- Q3 I我们再来看看方剂配伍分析:
8 H; O# i- j; E- Y5 C* m6 R四象解析法:
% J1 I) Y; J+ e, R# q3 }( ~君:前胡8
+ F6 Y* ]) e/ [0 ]# f0 n9 l% e臣:黄芩3 牡蛎2 栝蒌根4
+ }0 h/ `, @0 T( t0 |/ k$ d佐:炙甘草2 , {: K1 q' W/ `
使:桂枝3干姜2
P. @! B9 w G前胡桂枝干姜汤是从小前胡汤加减化裁而来的,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更有助于认识这个方证。7 j% I' D; ]3 s* T2 D5 @/ v
大家还记得小前胡汤方后加减变化的条文吧,再看看这几条:( ?$ X1 x9 Q' f2 f* A# |0 v
(2)“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 A. M( w, u: _1 ^) D(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 C+ i* @+ m. c3 ^. s; x8 J(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 K# r' h. M! J# r9 q
渴而不呕,去半夏。口渴,用天花粉。
9 A5 a6 X% P ~8 y- y" s0 {桂枝,解表,散结气。干姜,温里而去水饮。
* N$ N( W9 [, V6 r- j& t; I牡蛎,去胸胁水气。黄芩清热除烦。前胡解表通里,和解内外。
. i& ?& x; d2 j1 ~& T按照以上条文随症加减,前胡桂枝干姜汤有人参更合适一些,清热生津。
, ~( t1 u8 X' n z6 B小前胡汤组方中各个药的药症不再重复。
7 i, g: U' s+ o2 W. E+ _天花粉 凉 甘苦% o) @9 Q( `* Q- j) z0 u4 u r2 O& |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H" h9 \* j4 Q" K; O8 X
牡蛎,凉 咸。1 w2 f( u7 I H" z- |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9 N0 i4 t/ T( H* a' _: R; A$ V
桂枝 温 辛甘7 q9 c- e1 p5 v6 Y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 u# e3 N) C- \* e5 J7 a8 o1 V《神农本草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 @% y$ A s9 G* B! ^% h# Y从药物配伍上看,符合阴旦汤的配伍公式,是寒热药都有,以热为主。. X* `$ B0 R$ H. A9 `' d
并且,表里证都具备了,整个的病机,符合少阳病。
9 Z& M; F2 Z8 R- C) u! s- n.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方证应该是归为“少阳病”。+ U4 v0 } A- E4 j0 c5 s
那么,说这个方证是“属少阳病”行不行?2 L2 r# R! _2 ?3 b1 ]
这个方,从药症上分析,有个太阳中风证,有少阳证,是个两者的合并证,因此,说它是“属少阳病”,或者是“少阳中风证”,完全合理。
& t$ I8 V. ]* v《伤寒论类编补遗》中有以下条文:
- l8 @4 W* Q8 [, k% [183、厥阴中风,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拟补)
/ ], U3 K0 ]/ o# k2 e167、厥阴中风,汗出恶风,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脉沉弦。(刘师拟补)
, m) Z+ Q. |% |" n6 q1 K3 m前胡桂枝干姜汤可不可治疗厥阴中风呢?% e s3 A2 \- d( @
所谓厥阴中风就是太阳中风合并厥阴病,伤寒论宋148条就是厥阴中风证,可以用前胡桂枝干姜汤对治,前胡减量,桂枝和干姜稍加量,更加合适。
! _* g k, W) X) i8 y0 V' z总之,前胡桂枝干姜汤,按更合理的说法,该是对治少阳病或属少阳病的。
9 F$ K# R/ U$ u" p& b0 C按照合并证方面来分析,说它能对治“厥阴病+太阳中风”证,即厥阴中风,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少阳病+太阳病中风”,即少阳中风,都说得通。
# o M! j( D5 D* A& b5 R& N. s- m. ]% V! e" B
临床上,前胡桂枝干姜汤对少阳病、属少阳病、少阳合并太阳中风证、厥阴合并太阳中风证、少阳合并少阴中风证,疗效都比较肯定。5 |% Y& J! U% F) |* T3 A2 ~& q
下面我们看两个病案。
, c$ l3 v% I& r+ w, _! Y1 h7 r第一个医案:胸闷案
: ^! e6 }: Y2 i1 c# b% z- g: D1 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3 D" g# P. v4 `; l
曹某某,女,33岁,初诊时间:2018年3月14日
( T; g+ B T1 p s9 F) `! s% w现病史:2017年12月12日因吃外卖而食物中毒,诱发“暴发性心肌炎”,两次出现心脏骤停,ICU抢救,经治疗好转而出院。! p* n; x/ V' b* h. p" O! f
Holter: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
- L8 y& D _+ A) s. b2 G( Y刻诊:胸闷气短,劳累加重,时心悸、头晕,偶恶心,无明显畏寒,易疲劳,稍怕热,汗出可,纳食欠佳,时胃脘痛,烧心,无打嗝,口干,喜温饮,饮水一般,睡眠欠佳,饮食稍不慎则腹泻,大便日1行,质可,小便淡黄。月经、白带正常。
. d1 A, U, K# r+ P7 T0 z/ z舌脉:舌略红,苔淡黄略厚,脉沉弦细。
. _, t6 h2 A) F1 ]2 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3 U1 H8 s& }- l: n% y. ~0 y病位:半表里为主
- a' W* D5 C, Y% w: S病理: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以热为主。! x' A# H& K- R
六纲:少阳太阴合病,属少阳病。5 V- F4 n6 }6 ~8 f
3 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 z/ `7 T1 @& K* P/ q" [- }5 Z4 ~病理:烦温热燥多,寒饮凉滞少
`1 g5 | A9 L' q" K五证:阳痞证' i# |3 I. X: N
4 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 Z, S3 H; ?, F7 A5 K6 y气滞、痰饮、血瘀,以气滞、痰饮为主。
% |9 D3 d) ^2 y5 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y M/ d9 D4 ~8 ^! Q阳痞证、属少阳病——阴旦类方' R1 v1 }; C* E) G7 U) F
6 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0 M3 o* _2 s; ]! y- f6 j3 t
(竹叶)前胡汤* P9 X4 s# Q+ v4 l
治胸中逆气,胸痛彻背,少气不食。前胡汤方
5 v- s! ^1 R3 B$ ~- q前胡 甘草 半夏 芍药(各二两)黄芩 当归 人参 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 \2 L! }+ W( y( k! O
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千金)
; S, o0 W3 H, b1 y `7 抓主症,求君药' v! B9 z+ q& V3 @5 b: T
主症:胸闷气短——前胡, ?' _% F" _* C: l' ~
前胡,凉,辛苦。
& Q( y {$ A2 ~% g: E0 E《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0 K* O7 B& x9 O0 t, Z* J6 i
8 立兼症,求臣药
x+ _1 D) z" y3 X' k' @' E. ^口干,头晕,恶心,纳食欠佳,胸闷,睡眠欠佳,怕热、胃脘痛,烧心——黄芩、人参、淡竹叶,协同治疗上焦温热之邪7 M7 \& ^5 ~7 m0 ?3 y- j% @
9 固中气,求佐药3 c- v: n0 T0 }; Z6 H4 }+ y3 ^3 c
佐药辅君臣药,养津液,护胃气——炙甘草、大枣,甘淡渗水湿——茯苓
N* ^$ e w) z* j% x4 e" V炙甘草,平,甘滋。
, z# z$ J2 J7 W( m《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S C' @* Y3 H' o1 U大枣,平,甘滋。$ `, n! P) e0 V( v$ x1 j; T E/ {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a9 _$ {* O- Q! ^' ^: s
茯苓
8 V3 c; e3 l9 o, x# I, s+ r《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 D- [' I b2 h6 z10 夹杂症,求使药4 p7 A$ D& s: @; x9 Z0 J/ U
饮食稍不慎则腹泻,喜温饮——半夏、生姜、桂枝、当归
6 D# v# j5 Q/ ?* r, h半夏,大温,辛甘淡
) [4 Z7 ^& M I3 h( M《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 f' c3 [% S& g4 u/ E生姜,大温,辛* j; R5 d7 \5 }, Q7 ~) z
《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Z$ S5 o. w5 h% \
桂枝 温 辛甘
- N* q4 [6 a) l3 I5 M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8 l( E: V& D% x0 ^4 I8 [8 h《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0 z& g+ ?5 P" U ~( ^4 O' X. G# ~ O0 C当归 温,辛甘滋3 k3 M' k7 v1 G5 ^+ V0 Y/ Q
《神农》主咳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 A7 f5 c& a2 p) k* K: L
11 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7 g$ y3 F. d! n1 y中下焦虚寒水饮较盛,前胡汤去芍药,加茯苓。
7 s2 K- k3 D! b: P4 F12 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z9 ]( L7 q6 L* l" T, p* `
处方:前胡80 黄芩30 党参30 炙甘草30 大枣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当归30 淡竹叶15茯苓60 X: r( T3 Z5 U' G0 ]8 I
7付,水煎服。3 F% z T. @9 H! x8 u
12 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0 {/ t( F# ]7 i处方:前胡80 黄芩30 党参30 炙甘草30 大枣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当归30 淡竹叶15茯苓60
. {" C+ ^- j$ S2 L6 ?7付,水煎服。
( U, S, D) o" p二诊:2018年3月21日* T- X- _$ y2 G/ Y- w
刻诊:胸闷气短,心悸、头晕,恶心,纳食及睡眠均明显好转,劳累后仍感胸闷气短。
2 V, p7 h; n( I' S/ x8 u舌脉:舌略红,苔白略厚,脉沉弦细。
! V6 j0 l' ]9 m加黄芪、五味子
/ P/ G# J" r0 O9 ^ g3 t# `5 {处方:前胡80 黄芩30 党参30 炙甘草30 大枣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当归30 淡竹叶15茯苓60 陈皮60 黄芪60五味子30
@& G8 q6 b) i0 o. D三诊:2018年3月28日# y' L2 {! ]9 R- r! t# V. q
刻诊:劳累后胸闷气短好转,食欲可,无恶心,心悸、头晕已缓解,大便可,睡眠可。) A9 u2 y2 {9 U
舌脉:舌略红,苔白略厚,脉沉弦细。9 S) ]% ~, s1 a: Z- d8 @
体力恢复较快,能适应工作。安贞医院电话随访,问其父亲,患者可以下床活动了吧,其父告知已经正常工作了。后以上方继续治疗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现已停药。
6 t8 L* e$ @- _$ _. k按:这个病案不是标准的前胡桂枝汤方证,用的是竹叶前胡汤,是在前胡桂枝汤基础上加当归、竹叶而成。我在临床上使用竹叶前胡汤这个方子的机会很多,疗效也很好,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注意使用。
3 M/ c9 x8 E# H8 m9 t' d第二个医案:甲亢案. g) b% a3 I2 t1 I$ h, g7 |
1 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 A, A9 f9 ]
王某某,男,21岁。初诊时间:2017年7月9日# a# r$ F' o9 _3 N
主诉:心悸、胸闷半年。) e' q, C9 P5 L+ Z! ^' z! T
现病史:2017年3月发现甲亢,现服甲巯咪唑、美托洛尔。
G) z( x2 p; W刻诊:心悸,胸闷,阵发燥热感,汗出多,口干口渴,饮水不解,喜温饮,无手抖,纳可,无心烦,睡眠可,大便日1行,不成形,小便淡黄,腰酸。( |: U: j: X u0 |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T! W0 A1 V/ ?4 x- h3 [
2 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 k9 `& V. D2 C% k. K' u病位:表里同病,以里为主。! l0 K" d/ L( X2 x0 ~: T0 C7 W
病理: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以热为主。
& R* t: z# Z" a9 [" I六纲:属少阳病
E& z7 O2 I$ n6 {3 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 {5 y8 m) W z4 ~病理:烦温热燥多,寒饮凉滞少% o. C6 M) E5 }+ k1 g
五证:阳痞证
* O9 d. ]% N+ C( Z4 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7 K, g: I2 a j$ ]5 E' V$ q* f/ S
气滞、痰饮为主。* P6 f/ z( p2 t# I5 @
5 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3 M8 F2 ~2 n+ X& S- @
阳痞证、属少阳病——阴旦类方
, k. c* {* A4 Y( b8 E6 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W7 T% w4 t7 X& Z
柴胡桂枝干姜汤
* b5 F2 O+ u k4 B7 抓主症,求君药
0 S( \% f9 s" o5 ]' t2 ^* V/ q: v8 M/ F主症:胸闷,燥热——前胡# u$ F# w3 V. _' l: f$ x: N
前胡,凉,辛苦。
4 S1 i+ n+ P" i! U7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0 o' L+ U$ t3 b& m4 G8 立兼症,求臣药/ |) k; }6 N. x& s# q* U; _
口干口渴,饮水不解,阵发燥热感,汗出多——黄芩,天花粉,生牡蛎
- t( s. g2 f% D0 R) p9 固中气,求佐药9 Y# P; J1 {6 O; C# q. r5 O; q
佐药辅君臣药,养津液,护胃气——炙甘草;甘淡渗水湿——茯苓% u; P9 m9 [" r
炙甘草,平,甘滋。
j" v' ?9 b: I, G- L5 K( a" Q, h《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8 b3 [: t: P* u
心悸加茯苓。 F( }' b: N* R: Y/ g. y* H1 }
茯苓 平 甘淡
% d( @6 k) Q* p; u" V7 D《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8 M7 j2 D/ ?( p v
10 夹杂症,求使药 Y" v" c; O0 I# G
喜温饮,大便不成形,腰酸——桂枝,干姜,生龙骨,生白术$ {: w) M% S& l. A! ?+ _ Q# P
桂枝 温 辛甘
" i1 Z+ H7 i$ R+ R0 R, g; D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 ^7 f& G# C# i `* Y《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3 D$ r1 m" u+ _. N+ [9 S0 S
干姜 热 辛2 y0 l5 N+ z ~1 ?: d7 h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h4 T/ X2 ~ L3 o* i/ u% n龙骨 温 甘淡. A0 w: u( |% Y( f; S! @: m9 e; [3 ]
《神农》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9 ^0 S# ~4 _9 } Q3 n- C8 V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 e3 e- j. \# I- q! j《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K! K+ w: f3 j
11 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0 I% [5 M( x* W3 _* \, ~ O, e前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白术、生龙骨,含肾着汤、苓桂术甘汤。
b1 s3 r. r2 z12 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c! h( u. s2 {" T+ ?
前胡80 桂枝30 干姜15 黄芩30 天花粉40 生牡蛎40 生龙骨40 炙甘草20 茯苓45 生白术30 7 X# I9 j3 V9 x; R8 i) w, I+ v
7付,水煎服。: R8 ^' [) i$ B+ ]2 P& a
二诊:2017年7月16日# ]7 ?% w( a! P4 A2 o
7月10日甲状腺素FT3升高(4.68) ,TSH降低(0),余正常范围。
" f. U! K) z# @- @) B1 k ^刻诊:仍口干,阵发烘热感,汗出多,大便日1行,不成形,腰酸。已无明显胸闷、心慌,睡眠可。
9 m% f: g7 ^" b%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9 F' H+ P7 [3 X8 l
处方:前胡8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30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 b' }% V3 y2 ?; r. @7付,水煎服
" B+ i, ~! p( z( Q) @三诊:2017年7月23日& d# v; t( M$ P' N- g9 F6 n+ E7 |
刻诊:口干好转,睡眠多梦,已无腰酸,汗出减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 P Z, ~% U. k9 K: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 C. _0 W0 L& Q' h0 _" H2 j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生赭石152 L9 H9 ^: t( l: Y
四诊:2017年7月30日# i8 V+ I3 e. A+ p
刻诊:阵发烘热感,睡眠多梦好转,近日咽痒咳嗽,口干已缓解,汗出减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 C& _/ w- l0 a( s1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Q9 ~' P% ?) d: c1 H3 [
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生赭石15 姜半夏30 厚朴45( _- h# R( }" m4 \1 P4 y( _) j% ~* r
五诊:2017年8月9日5 L8 O9 F6 A7 E) m$ T/ L( M: Z* S
刻诊:偶有燥热感,无咽痒干咳,睡眠可,无口干,汗出正常。大便日1行,不成形。
& B$ }+ y& W. V2 n5 C舌脉:舌红苔白略厚,脉弦稍数。6 n1 t- t: e; g \/ u+ d c
其后继续服药至9月初,已无明显不适。0 G" K* Z: R! N! ?: m: C- T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