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门诊-郝焕永(811833877) 20:25:21
! B) x+ c; W" D r! H+ B/ M大家晚上好
( \7 V! W8 G) N5 N' C# J今天我给大聊点关于中医接诊病的一下采证与辨治思路6 X: G8 }, o, \
# Q# E* o$ B' T2 p: E京-门诊-郝焕永(811833877) 20:26:32
+ Y, h( S2 q4 b2 B一.中医接诊; C8 S/ [# W6 }2 X: m- Q$ X
1. 当病人一进入你的视线,作为一个中医者,对病人外观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z. A! Y' g, V0 r8 Q8 D6 ^2 l; M% _/ \& S
察颜观色
7 k: G. w. O$ {包括体态,步行,声音,如此病人是一个体态丰硕的,还是一个瘦弱的% N V* C7 X b2 s( H( x& R
初步认识到这个人的胖是实胖还是虚胖,虚胖者就得考虑有水饮了,
% y2 y! P* X6 w( N9 V; ~! J5 |* P& t9 N
如果病人是看上去比较瘦,手如看爪(皮包筋骨)面色黑,那么初步印象此人多有手足四逆,属当归四逆证,, _* r6 v8 I# V* R. g4 g2 {& x
( d# M( }0 `* A/ `4 e7 W2 L) W
步行是否稳健,声音是否洪亮等等
: L, V, w6 V X9 M. D) O- m8 @, }7 M8 l
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初步的认识,还要参照其它诊断手段来综合分析。 ~! y! F9 [& D9 M+ E1 |
, Q, S1 V! W5 @8 Q- d7 J
脉诊,注意养成一个正确的摸脉的方法,6 A7 Z1 U3 p+ w/ n
. P* m, E, w; v; o1 Q- Z
有的人一开学习就乱摸,正确的方法很重要8 }# I$ U3 e$ S3 p
用手指的指尖指腹去切脉,
4 x# P4 Z/ W5 ^/ ~/ c0 z2 Y: s指尖指腹神经最为敏感,
4 o9 ^( d* s! h8 g# L以右手摸病人的左手脉,左手摸病人的右手脉,
$ e, V" @: [) ~' Z" ]& b9 ]3 ^5 c. d% v" s
为什么这样呢,不信你自己可以试试,反过来摸的话感觉是不一样的,
: W# B2 o& d6 P- g4 I
+ P1 i2 m3 {9 x5 x; g因为你手指给脉的压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你的感觉也会不同,, r+ u$ D! Q2 L3 j W9 {
: X3 b1 t" g. `, \医的左手摸右手,右手摸左手脉,在你用力按的时候,力会朝向前桡骨;$ ]7 c: C8 i: _% Y
0 w' H: b9 y5 B+ O- h反方向是尺侧,没有骨的束缚, U5 B- Z; n& `3 a9 h0 H
摸脉用力的顺序是浮、中、沉取,这些地平师兄好像上次已经讲过了
+ V+ R! b- T+ s' \/ @; y% W/ q# Y' J" a4 ]: c' @
摸脉时间一般不能低于五十动。
, B; p7 d0 I) K$ }5 P: s8 U2 Y) c, k生手最好更长一些
, a8 G8 U6 `3 E/ N. z& C京-门诊-郝焕永(811833877) 20:41:13
5 |" a( ~" ?- f8 M3.面部的观察- _& N8 `. E: m! ^+ M8 {
包括整体的面色与局部色泽
/ a- ^& x8 U* s4 j/ I3 @9 Z- k整体来说:白色 主虚主寒主失血 黑色 主水饮\痰血证\瘀血证\寒证5 }, L& |( U S
9 J* @/ O" c: z
青色 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 红色 主热黄色 主虚主水饮(又分暗黄,和鲜黄)," a: @- s, K" M% Y. W
# N" J v; }8 b! _7 L4 I2 t局部色泽与整体面部色泽的不同时,如整体面色黄暗,而两颊红,那么要注意这个红,要慢慢的去学着体会,是正常的红,还是中上焦郁热产生的红,1 z9 R+ S, g, f: A! ]. n
因为这是个是心中易了,而难以说明的东西,各人体会不同,
0 e1 E) f. Z4 ]' L" K所以大家慢慢的体会去,
- g& ? G- O! p' H7 M
* U- f! Z4 G0 l: f2 h/ _ X. x还要注意面部斑、疹、疖、肿的颜色与位置。
?3 W3 ^7 V( S9 l5 L% z' B2 K9 P! W5 `% ?5 h7 r
4.问诊与病例记录7 }# B- _4 a. ^/ ?+ O
- p* I6 K, w5 H( N& S通过前面的望诊、主诉、脉诊围绕病情展开问诊,8 k9 W1 [' d$ S5 \, h: N! y
问诊尽量减少用医学术语,
# y; n3 G5 h0 e% J1 q问诊我认是四诊最厉害的基本功,/ `# i( l0 s; R2 G
8 a6 I) z7 p( O) n; _. N好多的病人不会叙述自己的病情,医生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慢慢的套出患者的根结所在,
) G9 _; j! E, Q7 f比如问病人大便是否正常,如果直接问正常否,病人可能直接回答你正常,你再问下去怎么正常,他可能会说五天一行,再问便质,他告诉你干头,有解不尽的感觉/ [3 c" N! t9 J s1 \7 r
0 G6 c! m6 Y. _+ t/ n* a8 F* F0 B1 P这种情况很多见,因为大多病人认为只要不是腹泻,而且又不是明显的便秘,他很可能就会说是正常8 m$ Y4 D3 B6 g+ C6 N( B1 P; h
+ w! E' }% b3 X7 Y. Y
所以问诊呢,要不厌其细,一个貌似与主症不相关的症状,可能会整个病例的关节所在,往往这个小症状是套出的来的,! V' \& E+ q( l3 a0 J" S8 Q
再有如女性的月经,不能问你月经正常吗,要问月经周期时间,经期几天,量,色,质,及伴有的相关症状,如乳房胀痛,头晕,乏力,痛经,心烦,腰痛等等。
* k9 c3 I2 h. N) G8 w# h& D$ v: E- y, D
初学者最好是按十问歌来问,避免丢项。/ b( w$ ?* o8 s
& f" n4 B! q8 G# D4 Z- l再有不能先入为主,以患者提供为准,套出症状,不是用你的思维诱导病人
4 ?/ x" @( L& E' r( U
8 ~6 S" @8 b$ N' m8 j a边问边做好病例的记录,便于患者复诊对病病情的了解,验证自己用方药的结果,是饮去了,还是热去了,还是滞解了,从而为下一步的调整方药提供了证据。3 |1 S( d3 X" @1 f- I1 Q- Q$ \
u- z; i8 P8 P3 O; L0 T" J$ a最后触诊. B. D( Q0 x7 t `: w
通过望诊,脉诊,问诊得到的症状来行下一步的诊断手段,目的是为了局部的温度,形状,大小,疼痛性质等。
4 t/ Z5 J: K+ f1 K/ _; t
( b4 E% t+ _: O+ G) q, t/ l- {3 w6 q二.辨证用方思维+ z+ z; |8 `8 W# l1 G+ o
' E `# p2 ?$ g 1. 通过四诊得到的资料,综合分析,先辨阴阳,看病人是寒是热,还是寒热夹杂,寒热夹杂,主证是热,还是寒,是热占的多还是寒占的多,要分清主次,也就是系和属的问题。
1 [# W) J% d5 F. [& |" T4 K9 D7 ~3 o3 q
2.五证的代入,9 H# q" Y+ r+ ] \
8 C( E- t7 R0 S5 `# h. X3 @五证单独出现的机会不大,大多数是多证夹杂,那么,治疗要肯定要分清主次,如半夏泻心汤,看半夏、干姜饮、痞两证有了吧,出现了痞,是不是气滞、痰凝呢,是不是滞证也有了,看黄连、黄芩烦证会不会有,看用人参、甘草会不会有燥呢?
j: i; n) A5 j. n3.方子筛选:分清阴阳的偏重、六纲病位。看表现出的五证以那一证为主,然后去择方
2 b" s5 M6 [. d- {+ \5 l9 M, |. D# V# T* A
拿一个症状来说,$ \$ m5 R7 H5 I" i( i# M: d5 z7 A
" m6 i3 I0 \" R9 a+ B
- x3 W' ^: U1 D* V& e2 N7 r M比如痞症,如果病人尚太阳表证的存在,而内又有饮重,小便又不利,热象不重的病人那就要用五苓散了,如果热偏重可加入知母
3 e: m/ C8 I K$ b, \/ _5 u. L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 ?% K! r, G A2 O
五苓散/ M7 u% b- K- ?* p& \( ^; C
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 \5 C' `* G) G" S6 g4 p7 o# G( q. D2 E* m) q
如果是太阴虚寒饮滞行成的痞满,口苦,咽干,大便粘腻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如虚寒重着,可加酌情加入蜀椒或吴萸7 f3 C2 f& S O, |, m/ |
37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 v8 b8 Q2 ?) |0 `4 b
y5 Q' y# p9 b; K; ?2 q9 Z* b+ w _如果只是一个发汗后水饮滞于中焦太阴的证,大便不硬,只是气胀,没有明显的阳明,,那么可考虑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f1 g0 z" O9 x' p# }; |3 ~5 q; m
( O2 w7 R% _& n! @1 i7 i345、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宋66)
" x3 z( Q3 t. ~. J u t- w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7 e9 p+ t! v( k& l: f, W厚朴(炙,半斤 80克) 生姜(切,半斤 80克) 半夏(洗,半升 40克) 甘草(二两 20克) 人参(一两 10克)
) Z5 K; W+ f& P3 E; u2 V: z; ~- l z0 `. X5 v9 c
虚寒厉害,胀满的也厉害,上逆呕恶、眩晕、心悸,寒邪盛,口干渴的,水不化津液。象这样太阴少阴阳明合病,而阳明又不重的,可选用大半夏汤
2 k1 D* G. a( F2 G. _3 ^13、治胃中虚冷,腹满塞,(欲)下气,大半夏汤方。(千金)2 c, C M+ e) T- A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 附子 当归 人参 厚朴 茯苓 枳实(各二两) 桂心(五两)生姜(八两) 蜀椒(二百粒)0 k4 Y3 |# H/ c8 n4 @
3 R- J3 [, D& f6 q. {; T) q3 o
还有大柴胡和小柴胡汤的痞证等,要注意鉴别,如果以它证为主证的,兼有饮滞的痞证可用主证方药加枳术汤等等。
" m' W7 e# @3 R. E6 L7 h就讲这些了,水平有限,请指正
3 Z. ]4 A5 A/ O8 H3 {7 b" ]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