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改与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构想
刘志杰
要想真正振兴中医药传统国粹,必须要具备两大根本要素。第一是教学改革,第二是正确的中医药法规和管理。
先谈谈教改问题。
目前的中医院校的教学,越来越脱离传统轨道,并且融入了西方医学的理念,迷失了自我。没有从根本上去立足于汉唐古经典教学,对中医的三大学术体系分辨不清,理论混淆,思路杂乱,成了中医时方医学和西方医学理论的衍生物。所培养的学生,不能真正用中医理论去临床,不见疗效,人才缩水,都变成了“治未病”的养生保健人员,有的甚至改行,做了药厂的推销员!学生迷茫,懊悔,老师也是无奈。中医人才队伍的素质大幅度的降低,导致了中医院成了空架子,名字叫中医院,实际却搞起了西医内容,真是可叹!再不改革,怕是连教学院校也要面临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
教改,要从两方面来实施。一个是教材改革,一个是师资的培训。
教材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改革和重写。现行的中基教材,虽然搞了数版,但是,始终是新鞋老路,理论驳杂混乱,条理不清,注重时方运气理论,硬性发挥,错误的理念,充斥全书,去古经典本意越来越远。基础,是大厦的基石,不可马虎儿戏。
中基教材,首先要实事求是的论述中医的发展史,分清中医的学术体系,并对中医的两大理论——阴阳学说的三阴三阳理论,以及五行学说的生克虚实的理论框架模型,给予深入明朗的剖析。对气血营卫、藏府藏象、经络等基本理论阐述,要依于《内经》,严格摒弃后人的杂说旁解。对于望诊和脉诊,要极端重视,这是中医的技术精华,要从古汉唐经典中,提取,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整理,要临床行之有效。最后,是对三大学术体系(三阴三阳辨证、五行五藏辨证、经络针灸辨证)的理论精简介绍。要强调方证相应的理念。
第二,就是对三大体系的学术内容,进行系统教学,以《伤寒杂病论》、《甲乙经》等经典为立足。方剂和中药部分,要以《神农本草经》和《辅行诀》为依托。
研究生教育,以专项的古经典研究为主,摒弃西化内容。
师资方面,要大力培养古经典教学人才,目前,能系统深入讲解古经典的人才,已经短缺,因此,要对院校的教授、讲师,进行长期轮训,彻底改变他们错误的理论观念。
以上是关于教改方面的假想。
再简单谈谈对中医药发展的看法。
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教改以外,还要有配套严谨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扶持。中医不同于西医,有自身的发展道路和规律,因此,不能用现代的西方思维理念去管理,牛是吃草的,虎是吃肉的,用草去养虎,无有是处。用西医的办法来管理中医,岂有此理。这样管下去,中医灭亡,是早晚的事。
个人认为,政策的扶持,要结合实际,不要不经调查研究就草定。促进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要注重下面几方面:
1、礼失求诸野,除了抢救一些医院在职老中医的经验以外,政府要加大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重视个体中医师的师带徒传承方式,允许有经验和年限的个体中医师临床带徒、带研究生。给予他们破格评定职称的优惠,以及挖掘一些民间一技之长者的祖传经验,把工作落到实处,要体现公平,不要蔑视和打压正规的个体中医医疗,往往,中医的学术真髓,就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一切政策的制定,不要将这一批宝贵的中医力量拒之门外。
2、取消“老中医”、“名中医”的政府评定行为。口碑是群众给的,要体现出公平竞争,不要用职称的高低来硬性定论名医标准。没有名医证书,就不能带徒,这不公平。
3、中药的制剂,政策是只允许医院或者个体诊所配置汤药,对自制的丸散膏丹,一概以制造假药论处。这不符合中医发展的自身规律,严重限制了中医的发展,也使大批有效专方受到冲击而失传,这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患者多数不喜欢服用汤药的情况下,还有许多特效的专方验方,但是需要制成散剂、丸剂,因为政策的束缚,只能被打入冷宫而灭绝。
那么,我们反问一句,中医处方配制的汤药,是否也属于自制药品呢?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韩国的办法,看他们是如何制定的政策。韩国对中医院和诊所的要求是,清代以前的药典上的丸散膏丹处方、古经典里的丸散膏丹处方、以及自己有独特疗效的专方验方,可以有医师资格者配制,但是,只允许在院内或者诊所内使用,不得市场流通。
我们是中医的发源地,管理方面倒要向人家借鉴?因此,我们建议,不要用管理西医的办法来管理中医。
这个规定要是不放开,对中医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最大的绊脚石,继承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中药饮片的管理,要重地产,重质量,注重传统炮炙工艺,要紧急挖掘和整理现存的老药工的技术和经验,制定统一的传统炮炙标准,并严厉打击饮片制假,以保证中药的疗效。中药饮片的颗粒剂改革,是个大问题,严重影响了传统中药配方的法度,实在是不可取,是违反中医自身规律的现代化尝试。
5、药典的修正,也是一个大问题。如:中药的配伍禁忌,存在严重的错误;用药的剂量,约束的不合理;毒药的管理不合理等,导致了很多有效的好方子,药剂师拒绝付药的现象。
6、个体中医诊所,需要放开,并给予宽松的政策扶持。有些地方,对个体开业,严格限制,停办手续。开业的房舍,要临街的门市,还必须是买到的私产,禁止利用居民住宅,以及营业面积标准等,做了各种各样的难以达到的规定。导致了大批有资格的中医师不能个体开业,去医院,医院也不要的两难境地,只能无证行医,因此出现了许多黑诊所······实践证明,中医不适合于大规模的团队操作,个体开业,更适合其发展,对于医改来说,个体中医诊所,是对社区医疗的最大补充力量,并且不必国家投入。开放个体医疗,规范管理,可以解决中医的就业问题,诊所越多,越能利用彼此价格竞争的杠杆,更好的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作用。
7、要严厉打击和制止利用中医之名,败坏中医形象的事件发生。中医知识的普及,要做到有度,要普及中医的健康理念和科学性,而不是向民众普及专业知识。目前,市场上的饭店有中药膳,浴池里有“中医”推拿、“中医刮痧”,社区里有“中医足疗”、“盲人中医按摩”,普通美容院的“中医美容”,乃至于某些业余爱好者、江湖骗子等,都在利用中医的名词,做着损坏中医形象的事情,因此建议,要严格规范管理一下这个问题,中医的伤口太多了,不要再被这些“假医”、“谤医”者,再在伤口上撒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