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砸牛顿的苹果 于 2014-9-1 19:44 编辑
大青龙汤方证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四十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 石膏(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条文: 214、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宋38)(修正) 215、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宋39)
六纲:太阳阳明合病属太阳
大青龙汤的运用: 1)用以太阳伤寒证兼见阳明里热的烦躁。 症状:太阳伤寒的八大症状都有可能出现。 脉浮阴阳俱紧,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恶风,体痛,呕逆,无汗而喘。 再加上阳明白虎汤证的里热烦躁,
机理: 这是太阳伤寒发热,伤了津液,出现了阳明外证的症状了。表有严重的寒邪郁闭,热不得外发,伤了津液,欲传阳明,刚刚出现了阳明白虎汤证的一个烦躁症状。 阳明外证本有汗出,这里却无汗。是因为表寒重的厉害,肌表闭阻了,汗出不来,只能在里面憋着,因此烦躁的更厉害了。这里的表寒与内热都是很重的,从方剂的剂量就能看出来。 这个方证以太阳伤寒为主,出现了阳明外证的一个症状,我们把它归为属太阳病。外面伤寒重,里面也热重烦躁,方子用麻黄汤解表,因为伤寒重就加大麻黄的用量,用石膏解决阳明的热症烦躁。
2)太阳伤寒重湿饮蕴积肌表兼见阳明里热。
症状: 脉浮缓无力,重按有力。身体沉重。时轻时重。也会兼有伤寒证的其他症状,以身重为主症。 同时兼有里热,这个里热也表现的不明显,如越婢汤描述的无大热。 机理: 伤寒很重,寒邪多伤阳,水液不能气化津液,蕴积肌表。这是寒邪导致的体表水液蕴积不化。水液漂流,脉象就不是单纯的浮紧了,水荡肌表就会有个涣散的现象。这个缓脉不是胃气的那个缓脉。而是涣散迟迟。就是脉象浮而且脉幅要微粗涣散不太有力。 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寒了,而是兼有水液不化了,身体要重了。 同时身体里还有个里热。这个热不大。里热要外发,和水相见,要体现气化现象,就会乍有轻时。这个脉重按不虚,有里实,里有微热的。 这个大青龙汤暗含越婢汤的方义,越婢汤是治疗水在太阳肌表的方子。这里石膏的配伍是:一个清一下里热,一个是牵制麻黄的汗的作用,发挥麻黄泻的性质,把麻黄的药性引入水饮当中而发泄。
这里要注意与少阴证鉴别, 少阴有个麻黄附子细辛汤,它的脉象是浮而无力,跟这个脉象很像。注意点事脉象沉取是否有力。 有力无厥逆,就不是少阴病。 大青龙汤的脉象是浮而涣散稍无力,重按有力。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脉象是浮而无力,重按也无力,还伴有厥逆。
服法: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煮取三升,一次吃三分一,服药后取微汗,表解了就可以。汗多了要温粉止汗。不要大汗。本来就阳明热,津液不足了,再大汗伤津液,怕是要发生变证。
禁忌: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中风证六纲都有,这里指的是太阴和少阴的中风,因为“脉微弱”。太阴中风、少阴中风都有脉微弱,汗出恶风。津液严重不足。给用大青龙汤就会,一、大汗亡津液,要肌肉乱跳,甚至发痉挛。二、用了石膏会加重真阳的损伤,会厥逆。
这里列出几个方子的组成来对比,这样更利于理解。 上面可以看出大青龙汤包含了越婢汤、麻杏甘石汤、麻黄汤。
越婢汤少了杏仁桂枝,发汗降逆力度下降了,主要是去肌表的风水郁阻。 麻杏甘石汤等于就是大青龙汤的轻症,表证也轻了不少,解表、平喘、兼去肌表水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