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囊秘诀》传承诸本初考
王小芸 赵怀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太原 030012)
胡公洛(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洛阳 471003)
摘要:据何高民先生考证《青囊秘诀》一书可能为傅青主先生所著。本文对该书的5个传本:何高民校本、守拙堂残本、胡公洛藏本、杨世泽家本、网络补遗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个版本学角度的初步描述。
关键词:傅青主 青囊秘诀 版本考证
《青囊秘诀》是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已故著名傅青主医著考据学家何高民先生(1909-1986)曾获得此书之“守拙堂”藏本,做了认真研究、仔细考证后,认为是傅山外科遗著,并作为“傅山医学著作研究丛书之三”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青囊秘诀》一书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并未提及,但据笔者考证,此书在民间以抄本形式流传甚广。今以笔者接触《青囊秘诀》诸传本的先后顺次对该书诸印本和传抄本(包括网络版电子文本)进行初步考证如下:
1 《青囊秘诀》诸本述略
何高民老先生曾于1962年以河南沁阳“守拙堂”所藏抄本为底本对此书进行加工整理,并于1983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守拙堂”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原副所长李渠之父李隐园先生之藏书堂号,李隐园字扶九,为前清末年太医院太医。本文中将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的铅印版称为“何高民校本”《青囊秘诀》。
李隐园先生的藏书留存至今的已为数不多。我们最近在做其他课题时发现,在其“守拙堂”医学材料中另有一种《无名抄本》中亦含有《青囊秘诀》的残抄本半部。此本首列“八法配八卦歌”、“八脉交会八穴歌”、“八穴配合歌”、“八法日上起时歌”……等针灸歌诀;次为《青囊秘诀》的内容,仅保留序及目录、制药总论、背疽论(方十四)、肺痈论(方八)等数篇内容;三则《素问精华》等内容,皆蝇头细字,工整流畅。可以肯定《无名抄本》的首尾两部分内容,与《青囊秘诀》无涉。现将该残抄本暂定为“守拙堂残本”《青囊秘诀》。
在《青囊秘诀》一书出版1年后,何高民先生收到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转来的一封信,是河南洛阳东风轴承厂医务所杨世泽先生1984年9月27日写寄的。在信中杨世泽先生提到了他家也有一本家传的《青囊秘诀》手抄本,见信后何高民先生遂前往洛阳,但并未获得此抄本。2004年6月,我所何晓明大夫(何高民先生之子)又前往洛阳,仍未获得此抄本;2007年5月,笔者再次专程前往洛阳拜访,曾与杨先生电话交流,但仍未得睹此书。杨世泽先生1984年9月的信中将此抄本称为“家本”,本文将此抄本称为“杨世泽家本”《青囊秘诀》。
得悉网上洛阳胡公洛教授于2006年购藏了一部手抄本医书《青囊秘诀》,故专程到洛阳拜访胡教授,有幸获得此抄件。据胡教授介绍此抄本系从一湖北籍书商手中购得。今将此本命名为“胡公洛藏本”《青囊秘诀》。
何高民先生在“《青囊秘诀》的作者考”一文中曾提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老中医王质彬先生,在他年青的时候,曾经在山西黎城董壁村师事申教斌学习中医。据他说:申教斌在中年修理窑洞时,曾于复壁中发现其先人保存的许多明末清初的著作和文献,大都是属于清朝的禁书,从里面只捡出一部中医内科《青囊经》和一部中医外科《青囊秘诀》,其它的书全部都烧掉了。申教斌即习此二种医学著作行医,著名于黎城,他的用药精神与傅青主相同。……王质彬于1962年春季专门到黎城,进行调查访问,费时二个多月,迄未发现。……”虽然此版本笔者未见,不知其与现所罗列的版本是否为同一版本,也算是《青囊秘诀》曾经客观存在过的一个抄本。
笔者近日在网上也浏览到有“傅青主先生《青囊秘诀》补遗(民间手抄本补)”一文。文中暂称其为“网络补遗本”。
2 《青囊秘诀》版本特征
接下来就所能获见的《青囊秘诀》版本分别从序、目录、正文内容等方面一一介绍如下:
2.1 “何高民校本”《青囊秘诀》(文中简称“何本”):
“何本”序:书前有“大清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巧月帆川王大德撰于金堂之旅次”序,后有“河南怀庆济源庙道张士学秘藏”一语,与“胡本”对照阙“予于辛丑之冬,访故人于楚之石阳公署。历春祖夏溽暑逼人,无可消遣,有潘子所出外科录一本。言曰:”40字。
“何本”目录:上卷为背痈论、肺痈论、无名肿毒论、对口疮论、脑疽论、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13门病;下卷为杨梅疮论、腰疽论、瘰疬论、顽疮论、脚疽论、痔漏论、大肠痈论、小肠痈论、金创论(有目无文)、刑杖论(有目无文)10门病。后接按语:《青囊秘诀》抄本传抄时,漏掉“肝痈论”、“多骨疽论”、“擎疽论”、“物伤论”、“接骨论”五部分,特此声明。
“何本”无“制药总论”部分。
“何本”内容:此本23门病分上下两卷,共载98方。
原抄本只有歌诀,并无处方,铅印本中处方系由歌诀逆推而来。
2.2 “守拙堂残本”《青囊秘诀》(文中简称“残本”):
“残本”16cm×17.5cm。白麻纸蝇头细字抄成,每页11至14行,每行25字左右。第7页至25页为青囊秘诀内容。
“残本”序:与“何本”大致相同。
“残本”目录:病名及顺序与“何本”亦同,不同之处是病名后载有处方数,如背疽论方十四。
“残本”制药总论:经核对,其内容与明·陈嘉谟纂辑《本草蒙筌·总论》之“制造资水火”篇大致相同。
“残本”内容:只有“背疽论方十四”和“肺痈论方八”两门病。
文中只有歌诀,并无处方,仅在歌诀下注有服法及剂数。
2.3 “胡公洛藏本”《青囊秘诀》(文中简称“胡本”):
“胡本”17.5cm×12.3cm。白麻纸。楷书抄成,共92页(其中第16页、第30页、第49页后各脱失一页),每页8行,每行23字。该本书衣、书名页及扉页缺失。在正文“背疽”上方有眉批——“伍氏云:痈疽之疾有二十余证:……当酌轻重顺逆而审治之。”据考此段文字出自《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外科钤上论证三,此处“伍氏”指宋·伍起予。
“胡本”序:共有两个序,一为无名氏所作之175字序,该序“何本”、“残本”无。二为帆川王大德序,内容较“何本”、“残本”全且描述详尽。
“胡本”目录:未分卷,病名简洁后无“论”、“门”、“方”等字,目录内容详细,每病下分列证型,后载有处方数。如背疽阴毒 背痈大溃疮口黑陷 背痈疮口不收 背痈疮口已平忽然开裂流水 背痈疮口不起 痈疽溃后补法计方十四。顺序上“唇疔”在“杨梅”之后,其他与“何本”、“残本”同。
“胡本”制药总论:较“残本”少“人乳制润若生血,蜂蜜制甘缓益元,壁土制借土气以补中州”,疑为漏抄所致。
“胡本”正文:起于背疽,终于杨梅之第一节毒结外势。共有背疽、肺痈、肿毒、对口、脑疽、囊痈、臂痈、乳痈、肚痈、恶疽、疔疮、鬓疽、杨梅等13门病。遗憾的是,笔者未能见到含有目录中其余8门病的后半部分。另外文中将每病下不同的证型给出证名,冠于段首。这种现象在“何本”、“残本”及网上补遗本中均未见,在“杨本”中亦未提及。
文中有方名、方药、剂量、服用方法和剂数,而无歌诀。
2.4 “杨世泽家本”《青囊秘诀》(文中简称“杨本”):
“杨本”书名亦为《青囊秘诀》,病名、论治、方药也基本相同,并且排列顺序也大致相同。
“杨本”也有“序”,其落款是:广州府南海县知县杨笃泰。系贵州人氏,赐进士出身,传秘书良方。且在“序”中对该本做了较恰当的评价,如第一句话是:“此书论证透彻,立方简单,且于托里败毒之意,最能窥破,以之治疗,每凑奇效,非一切坊本外科可比。”最后又叮嘱人们“勿拘定分量”,“又不得畏首畏尾,以致躭延也。”
“杨本”中亦有“制治(药?)总论”篇。
“杨本”正文不分卷,病名是依次排列下去。共记载26个病,其中25个是有名有实,只有“肚痈”是有目无文,较“何本”多四4篇:脱骨疽论、骑马痈、鹤膝风、痈疽。且有“多骨疽”,有目有文。另外,抄本后还附有一个“治肝痈特效方”,抄本中有“肝痈论”名,但无实,这一“特效方”是否为“肝痈论”的摘抄,很难说清。与“何本”相比较,病名后不是“论”字,而是“方”字。如“背痈方”。其各论内容完全一样。
此抄本与“胡本”相同的地方是,文中有方药及各药量,无歌诀。
2.5 “网络补遗本”《青囊秘诀》(文中简称“补本”)
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所谓“傅青主先生《青囊秘诀》补遗(民间手抄本补)”。其基本特征是:首起“七情六欲六淫论”,次则“痈疡总歌”、“凡疮毒有五善”、“凡疮毒有五恶”,后接“肝痈门第六”、“擎疽门第十”、“多骨疽门第十四”、“金疮门第二十五”、“接骨门第二十六”、“刑杖门第二十七”、“兽伤门第二十八”共计七门。经与“何高民校本”《青囊秘诀》核对,该本所录皆是“何本”所无者,唯“兽伤门”在“何本”中未提及,而其提到的只有“物伤门”该本未录。另外还需提出的是其他版本中药物剂量单位用“两”、“钱”、“分”,只有此处用“克”,恐系后人修改所为。
3 《青囊秘诀》学术简评
《青囊秘诀》诸传抄本皆未标名其书作者,唯何高民先生1983年10月校考、出版之《青囊秘诀》书前所列“《青囊秘诀》的作者考”一文,从医理、文理等方面的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认为该书的作者可能是太原高士傅青主。
需要指出的是曾经署名或前人推测恐系傅青主所传的医学著作每与陈士铎医学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书也未能例外。在署名陈士铎所述的《辨证录·卷十三外科》及《洞天奥旨》二书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青囊秘诀》的影子。
《青囊秘诀》总凡98方,其中有51方见于《辨证录·外科》,47方未见;其中有46方见于《洞天奥旨》,余52方未见。未见于《辨证录·外科》的47首方中有16首可以在《洞天奥旨》中检出。换言之,《青囊秘诀》中至少有31首方剂是二者所无。上述现象提示我们:所谓“书传而人不传”的《青囊秘诀》诸传本与陈士铎述习的《辨证录·外科》及《洞天奥旨》不但有很深的渊源,而且极有可能系从不同的途径传承而来。理由是《青囊秘诀》现存诸证,每证之下皆有附方备参的资料,即所谓“此症用某某方亦妙”、“又用下方亦效”……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今传《辨证录·外科》、《洞天奥旨》中多皆未见。但这种给主证增以附方以备临证择用的写作形式确是陈士铎医书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体例,在流传最广的《辨证录》一书中类似的例证便有许多。诸如:《辨证录》卷11至卷12与今所流传于世的《傅青主女科》内容雷同,所异者每症之下多附有“用某某汤亦神”、“此症用某某汤亦效”……等内容(唯第676则升肠饮证下无),而这部分内容《傅青主女科》未见(唯与《辨证录》升肠饮证相应之“正产肠下(六十六)”证下有“又方用蓖麻仁四十九粒捣涂顶心以提之,肠升即刻洗去,时久则恐吐血,此亦升肠之一法也”)。
本文仅就《青囊秘诀》抄校诸版本略作描述,还远未达到正本清源的基本目的,而此书特殊的学术传承背景要求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泛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虽然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活跃傅青主学术研究之作用,也希望能与拥有相关资料者互通有无,共同完成关于此书学术情况的表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