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2-1-15 21:26 编辑
初诊时间:2012年1月3日, 李**,男,4岁。 病史简要:患“口唇炎”,经某医院儿科输液3天无效;又经某医用“肥儿丸”泻之,无效;后邀余诊治。 刻 诊: 发热汗出,不恶寒,口微渴,上下唇皆肿,口内无溃疡,上唇肿势特甚,掀肿有如花生米大之老茧,干呕,饮食困难,日夜哭啼,无法睡眠;心下按之满,腹中有肠鸣音,大便微溏,伴有未消化食物,小便尚可。 舌苔脉象:两脉稍弱无力,舌淡苔白润。 六纲辨证:阳明太阴属厥阴(痞证) 方 药: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40黄芩30生晒参30干姜30黄连10生旱半夏40大枣12枚 一 剂 上七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渣再煎取600ml,少量频服,一日一夜不分次数服完为止。 另以炒乌贼骨粉、生蒲黄等分,掺香油外敷。 按: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贵要略增补.狐惑病》2、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其毒蚀下部者,咽干。甘草泻心汤主之。……3、蚀于上部,(甘草)泻心汤主之。
附: 甘草泻心汤主症: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硬满,干呕,心烦热。或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恶)闻食臭,声嘎,面目乍赤乍白乍黑等。 2012年1月6日晚上 二诊:患者家人告知,热退肿消,诸症皆愈,不处方。
按: 本病为后世所谓“茧唇”是也;(《医学心悟》:“唇上起泡,渐肿渐大如茧……”其治法不适用于本案) 患儿初经医院输液(过用寒凉),其水饮更盛,又经某医泻下,伤及胃气津液; 搞得患儿腹中肠鸣、“下利完谷”,下焦水饮乘虚上逆,和上焦虚热交结,故而“干呕、心下按之满”, 上焦热不下、且缺乏津液所养,致使患儿日夜哭啼,无法睡眠(烦,不得安), 治当兼顾阳明水热和太阴寒饮,又当消肿以治疼痛(外敷,急则治其标), 故用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以治其寒热水饮错杂也:(以甘草缓急补中,人参、大枣养胃气津液补虚;干姜温寒饮,半夏散寒结,黄芩、黄连清泻阳明水热而散血去闭。) 敬请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