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访客】关于津液与卫气的一点学习心得(下篇)
此文内容提纲:
一、开门见山与堂主一语两文(见“上篇”)
二、“某某精微”与“兵力”(见“上篇”)
三、说所谓的“痰热”与“城管小贩论”
四、说“水饮郁热”,以五苓散证为例
五、说所谓的“湿热”与“饮证”的不同处
六、医经者说“津液是阴液”,经方者笑了
昱按:接上次没说完的,这次把它说完。
三、说所谓的“痰热”与“城管小贩论”
“痰热”是时方派的讲法,在经方理论里,后世的“痰湿水饮”皆属于“饮证”的范畴。
水饮,它可以郁而化热,也会参与水热互结,时方派把这个问题搞复杂了,诸如“痰热理论”、“湿热理论”、“水饮郁而化热理论”……肆意发挥,搞复杂了。
水饮是什么?顺着我的前文说,“离帅(卫)之津液,是为水饮”,更直白来说:
津液,是“有帅(卫)统领着的水加精微”,是有悍将带领着的纪律分明的部队;
水饮,则是失去了帅(卫)统领的水加精微(糟粕),乱成了一锅粥,甚至占山为王,当了草寇。
设想下,如果一个人的胸口有了一块痰(饮),他的卫气(这里是广义,代表所以津液)会有什么反应?
前文引用过堂主的“卫是气中血,代表人体一切津液,温养表里。在外像部队,防卫外邪侵入;在内如警察,保卫内部治安。”
我们就打这个比方,这个人胸口的这块痰(饮),就像一些小贩,大张旗鼓得在公路上摆起了摊,搞得汽车都没法开了,太嚣张了。城管(卫气津液)此时不出现,更待何时啊?
城管来了他要和小贩接触吧,这里就考验这个城管的素养与工作水平了,如果他能说会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准就把小贩们劝走了,那胸口的这块痰就消饵于无形,很好。
但是大多数时候情况都没这么顺利的,一言不合,骂上了,动粗了,甚至械斗了,出现人员伤亡了,我们说“这块痰它化热了”。
水饮郁热也是如此,水饮本性是寒凉,如果它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可能无故化热,之所以化热,那是它和津液卫气起冲突了,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小贩不跟城管碰面,能打得头破血流么?不能。
四、说“水饮郁热”,以五苓散证为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宋386)
五苓散的条文不少,这里就挑这条浅谈几句,因为几天前(20140805)北京群程老师刚讲了一例太阴的上吐下泻,讲了霍乱阴阳鉴别。我刚拿刘师《金匮增补》翻了霍乱篇,有印象。
五苓散证,有水饮参与的,也有热。这个热,可以是太阳纲发热的残留余孽,可以是合并阳明热,也可以是水饮郁热。这里就说这个水饮郁热。
前文说过,一个巴掌拍不响,单纯水饮,它不会化热的,得有“城管”跟它打架才会化热,这里就是如此。有津液卫气和它起冲突了,它就化热。
那么看看病位,五苓散证,水饮所在的位置,应当还是算“里”的;若是表位的话那成了“溢饮”,成了大小青龙汤证。
前文说过,“津液在表为卫,在里为胃气”,那这个里位的水饮郁热,何尝不能说是水饮在与“胃气”起冲突?
说到这,咱们用六纲套一套,里实热,又在阳明病位,能不能说是“有阳明热?”
太阴和阳明,关系很密切的,太阴不就是“阳明中寒”嘛,这里“阳明”指病位而言了。
与理中汤证对比一下,同样有水饮,为什么理中汤证没这个“郁热”?津液卫气(胃气)不足了,城管负伤躺医院了,不能和小贩干架了,就这么简单。
这里引出了一个思考——阳明热,是什么?顾名思义,“阳明病位的热”这是一种说法,放到此文的大话题里面,谈谈津液卫气与这个阳明热之间的关系,其实聪明的大家应该已经可以想出眉目了吧?
五、说所谓的“湿热”与“饮证”的不同处
这个湿热,参考刘师书《伤寒补遗》里的阳明篇的几个相关方证,因为发此贴时我身在南阳,此书不在手边,只能浅谈下了。
阳明热,阳明病位的热,就是卫气津液这只部队在体内激烈作战嘛,不需要搞复杂化。
那么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激烈作战?
首先,它得有对手,有敌人,这个敌人可以是痰饮、瘀血、宿食,也可以是外邪(若是外邪,则必须此外邪已经入里,才是阳明病位的战场)。
其次,这个卫气津液的部队能够激烈作战,它的部队人员以及后勤必须够强啊,领军的将军必须够疯狂啊,狗头军师也已经丧心病狂了啊,不然如何打得这么疯?西医讲就是IgE啊,超敏反应啊,免疫系统调节失衡啊……
若是这个津液卫气的部队弱了,那就三阴病了,阳明热不会这么强了。
所以,愚以为,这个所谓的“湿热”,是以卫气津液的过激斗争为主的,津液本身是“有帅统领着的水加精微”,现在这个“帅”疯狂了,杀红眼了,但是它毕竟不是“没有帅”。
也就不是“没有帅统领的水加精微”,不是“水饮”,只是一群疯狂的杀红眼的部队,这就是差别。
这个第五部分我可能理解得有偏差之处,欢迎拍砖,权当是给大家启迪思路了。
六、医经者说“津液是阴液”,经方者笑了
从前文看到这里,我们不妨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津液,它的寒热属性是怎样的?”
或者换个问法——“卫气(这里是广义,代表了人体一切津液),它的寒热属性是怎么样的?”
医经者会毫不犹豫地说“津液是阴液”,时方派喜欢“滋阴”。
经方者时刻注重津液胃气,一部伤寒论,可以得个别称“津液大论”,但是经方者不会滋阴,经方者会的是补津液,会的是化水饮为津液。——参考十二剂之清滋、温渗。参考甘味药之甘滋、甘淡。
同修们,你们觉得其中哪个高明?
这次就说到这,再次感谢一品堂主老师指点。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