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a 标准太阳中风的主要症状与治疗; b 核心症状:发热、汗出; c 桂枝汤的扩展应用。 本次课程讲解重点是思路,条文的详细讲解请看书上内容。 今天的课我们分三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16与17,第二部分18,第三部分、19与20,第四部分21、22、23与24。 第一部分:标准太阳中风----知其常 16.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7.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两条讲的是标准的太阳中风,所以16条首言太阳病,故必先有太阳病三症:脉浮、头项强痛与发热恶寒或恶风,而后才出现太阳中风的特有症状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具备这些症状就可判定为太阳中风。17条是主要症状细节,脉象浮缓,总按浮取可及,沉取偏弱,或是单按寸浮而尺弱。风邪在表卫气向外向上聚集而抗邪,热自发,里偏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是对恶寒或恶风发热的具体描述,鼻鸣干呕乃是卫气聚表抗邪,气难旁流而上逆的表现。这些症状的主治方,就是桂枝汤。因为讲的是标准太阳中风,所以条文之后都用“桂枝汤主之”这样的话语。 第二部分:核心症状-----明其理 这个部分分两小段来看,第一段: 18.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解风邪者,宜桂枝汤。 太阳中风的症状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就两个:发热与汗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发热与汗出最能体现营卫不和,“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风邪在表机体卫气抗邪,津液向外向上聚集,脉象会浮,要通过发热汗出的方式排病,故要发热。津液多数被调到肌表与上焦,还出汗了,里边就会相对虚弱,就是阴弱或荣弱。此时在表卫气强,在里的荣气弱,形成了太阳中风时机体抗邪外出的荣弱卫强状态,欲使风邪排出,必要时候还得桂枝汤帮帮忙。 第三部分:不标准的太阳中风-----达其变 19.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条的开头没有说是什么病,只说“病脏无他病”,脏,代表里,里无病,也是营卫不和,属太阳中风证,这是不典型的太阳中风,治疗也是用桂枝汤。 20.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这条和19条看起来差不多,也是说营卫不和,但是没有“脏无他病”,反言之就是---脏可有他病,太阴中风与少阴中风,也会有阵发的、无规律的自汗出,少阴这条讲的范围比起19条就要大了,其可指太阳、太阴与少阴的表证中风汗出,病机都有营卫的不和。 我们现在返回去看16--20条,恩师在整理仲圣条文的时候,先从单纯标准的太阳中风讲起,然后引出其核心症状与病机,再到“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不标准的太阳中风证,而后在扩展到自汗出的太阳、太阴与少阴的表证中风,都用桂枝汤治疗,但其间的层次与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病机虽然都是营卫不和,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却在逐渐的扩大。 第四部分 2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22.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3.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2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这四条比较简单,大家看书就可以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2 I/ Q* U3 k2 e$ J: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