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病反应也称排毒反应,这是现在通俗的说法,传统中医里称之为气冲病灶,就是在调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生理现象,诸如:便多,呕吐,痰多流涕,嗜睡,大哭,瞬间眩晕,病灶部位疼痛,气脉跳动,持续打嗝放屁等,这些是康复前兆,是黎明前的黑暗。没有经验的人对这种情况认识不明,误以为病情加重,产生恐慌丧失信心,从而中止了本来正确的调理方法,结果功亏一篑。那么如何区别是排病反应还是病情加重呢?其实很简单,自己就能判别,有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第一、这种异常反应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
第二、休息一个晚上后,第二天精神明显见好,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第三、借用白岩松的书名《痛并快乐着》,就是痛并快乐舒畅的感觉,体会过的人就知道;
第四、第二天食欲见好,二便见好。
亚健康人群、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造成的,这是相对于其健康状态而言的,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体逐步适应了这种失调的状态,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但这是一个弱势平衡状态,这时候反而感觉没有刚开始那么难受了,这种弱势平衡状态可以维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有些人看着并不怎么健康,甚至病病歪歪的,但是维持了几十年,可能比有些看起来还健康的人更长寿。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相对健康的人虽然处于强势平衡状态,但是一旦这种平衡由于情志、疾病等原因遭到破坏,又不能很快恢复或者建立起新的弱势平衡状态,持续失调下去,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排病反应和病情加重之间的区别也就更好理解了,这两者都是人体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转变过程中的短时间不适应的生理反应,排病反应是从弱势平衡状态(疾病态)向强势平衡状态(健康态)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界有一个趋利避害的大法则,人体也不例外,健康态才是人体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体最容易适应健康态,所以这个转变过程很短,一般24小时内即可完成。反之,病情加重则是由健康态向疾病态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个转变过程很长,也很痛苦。
现代医学在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很少出现排病反应呢?根据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人体并没有从弱势平衡状态转变成势强平衡状态,而是由于药物等综合作用使得人体适应了当前的弱势平衡状态,表面看起来一些症状没有了,但人体的健康水平也就是体质并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说治标不治本。这里不是贬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技术的确很先进很发达,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是人类的文明和财富,但受其思维模式及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没有将其精华充分发挥出来。就拿常见的感冒而言,通过西医和中医治疗实践对比,本人就有深刻的体会,至于那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体悟就更深了。排病反应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中医很早就有“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的观点,当然除了中药,针灸中也常见,只要是正确的调理方式都可能出现排病反应。对于习练一些功法和修行的人来说,在站桩、静坐、练功时出现的这种反应通常称为气冲病灶,这也是最让他们高兴的事了,代表其健康水平又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