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转贴)温病派弄错舌诊?? [打印本页]
作者: 诚士 时间: 2006-10-24 17:25 标题: (转贴)温病派弄错舌诊??
温病派弄错舌诊??
(转自倪海厦评论)台湾这位仁兄中华民国传统医学会理事长黄碧松说:观察舌苔长在哪个区域,可了解自己健康有何问题,例如,舌尖主心肺,舌头两边主肝胆、中间为肠胃,舌根为肾。这也是南派中医的误解医书 , 错把冯京当马凉 , 中医的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洁 , 舌根为心肺 , 舌中为肝胆 , 舌尖为下腹 , 我治疗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 , 冠心病 , 动脉栓塞 , 心脏肥大等 , 不知道已经治好多少病患 , 妇科的疾病等的诊断也依照它 , 不但效果好 , 而且简单 , 以上这群中医师 , 自以为是属于中医的佼佼者 , 居然会犯此初级学生的错误 , 实在令人忧心 . 生命是无价的 , 上面的医师们 , 请为遵重生命着想 , 回去再多读几次黄帝内经吧 .
原来以为舌根有白厚润苔是肾寒,难道应该是心肺的问题,还望高手指点一二。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6-10-24 20:56
中医很多内容都被搞反了,如上下/左右/先天后天等问题,不知改悔,很令人担忧!
希望同仁于此多加修正,多加讨论,以期澄源才是!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10-25 11:37
舌中变成肝胆了,以前都是胃。以前舌中裂纹,都解释成脾湿造成的胃逆,可是没有胃逆症状,所以比较迷糊。现在换成肝胆了,就好解释了,肝阴不足,所以舌中有裂纹,东海说了,现代伤精患者,基本上都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我在东阳老人版的内经里搜“舌”,没搜出讲舌诊的。如果内经上真有讲,后世不至于这么低级错误吧。
也就是说,有些高人比如倪海夏,他们手里有正版的黄帝内经,就好比伤寒有宋版和桂版。 作者: 诚士 时间: 2006-10-26 09:35
很喜欢这里言论自由的气氛,相信理是越辩越明的。
金刚怒目说的有些高人比如倪海厦,他们手里有正版的黄帝内经,我估计这个可能性很大,要不如果内经上真有讲,后世不至于这么低级错误。伤寒有宋版和桂版等多种版本,黄帝内经倒没听说过有很多版本,估计有些内容失传或者被某些收藏者秘而不传,我们能看到的版本可能是一个残本,这真是很遗憾。
[ Last edited by 诚士 on 2006-10-26 at 09:39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10-26 12:52
内经里边有关通灵的部分被某朝=给删了。
内经传到宋代,只剩下素问了,灵枢全国都没有。司马光(砸缸那位)编成资治通签,韩国人眼红,要拿钱买,司马光不卖,要韩国人拿灵枢经来换。韩国人照办了。
以上两条,中国人都承认。
韩国人说中医是韩国人发明的,在宋朝的时候,看中国人可怜不懂中医,就把中医传给中国人,所以韩国人申请世遗。
内经比伤寒都老,错简遗失都很正常,史家家考证满江红不是岳飞写的,史学家也考证内经不是一个人一次写成的,是N个人N次N年攒到一起的。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0-26 21:16 标题: 舌上經脈分佈
01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0-26 21:17
02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0-26 21:18
03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0-26 21:22
04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0-26 21:23
05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6-11-1 17:17
很有意思!望继续深究!!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0 20:20
此问题狠耐人寻味,希望再论!各抒己见!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11-11 18:05 标题: 陈士铎石室秘录
伤寒相舌秘法
天师曰∶我有伤寒相舌法。凡见舌系白苔者,邪火未甚也,用小柴胡汤解之。舌系黄苔者,心热也,可用黄连、栀子以凉之。凡见黄而带灰色者,系胃热也,可用石膏。知母以凉之。凡见黄而带红者,乃小肠膀胱热也,可用栀子以清之。见舌红而白者,乃肺热也,用黄连、苏叶以解之。见舌黑而带红者,乃肾虚而挟邪也,用生地,元参,又入柴胡以和解之。见舌红而有黑星者,乃胃热极也,用石膏以治之,元参、干葛亦可,终不若石膏之妙。见舌红而有白点者,乃心中有邪也,宜用柴胡、黄连以解之,心肝同治也。见舌红。而有大红点者,乃胃热而带湿也,须茵陈五苓散以利之。盖水湿必归膀胱以散邪,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但止可用一二分,不可多入。见舌白苔而带黑点,亦胃热也,宜用石膏以凉之。见舌黄而有黑者,乃肝经实热也,用柴胡、栀子以解之。
见舌白而黄者,邪将入里也,急用柴胡、栀子以解之,不使入里;柴胡乃半表半里,不可不用之也。见舌中白而外黄者,乃邪入大肠也,必须五苓散以分水,水分则泄止矣。见舌中黄而外白者,乃邪在内而非外,邪在上而非下,止可加柴胡、枳壳以和解,不可骤用大黄以轻下也∶天水加五苓亦可,终不若柴胡、枳壳直中病原,少加天水则更妥,或不加,用天水加五苓散亦可也。见根黄而光白者,亦胃热而带湿也,亦须用石膏为君,而少加去水之品,如猪苓、泽泻之味也。见舌黄而隔一瓣一瓣者,乃邪湿已入大肠,急用大黄、茵陈下之,不必用抵当、十枣汤也,若下之迟,则不得不用之。然须辨水与血之分,下水用十枣,下血用抵当也。见舌有红中如虫蚀者,乃水未升而火来乘也,亦须用黄连、柴胡以和解之。见舌红而开裂如人字者,乃邪初入心,宜用石膏、黄连以解之。见舌有根黑而尖带红者,乃肾中有邪未散,宜用柴胡、栀子以解之。见舌根黑而舌尖白者,乃胃火乘肾,宜用石膏、知母、元参以解之,不必论其渴与不渴不必问其下利也。舌根黑而舌尖黄者,亦邪将入肾,须急用大黄下之。然须辨其腹痛与不痛,按之腹痛而手不能近者,急下之,否则,只用柴胡,栀子以和解之。见舌纯红而独尖黑者,乃肾虚而邪火来乘也,不可用石膏汤,肾既虚而又用石膏,是速之死也,当用元参一两或二两以救之,多有能生者。见舌有中心红晕,而四围边防纯黑者,乃君相之火炎腾,急用大黄加生地两许,下而救之,十人中亦可救五六人。见舌有中央灰黑,而四边微红者,乃邪结于大肠也,下之则愈,不应则死;以肾水枯槁,不能润之推送,此时又不可竟用熟地补肾之药;盖邪未散不可补,补则愈加胀急,适所以害之也;必邪下而后以生地滋之则可,然亦不可多用也。见舌有纯灰色,中间独两晕黑者,亦邪将入肾也,急用元参两许,少加柴胡治之。见舌有外红而内黑者,此火极似水也,急用柴胡、栀子、大黄、枳实以和利之;若舌又见刺,则火亢热之极矣,尤须多加前药。总之,内黑而外白,内黑而外黄,皆前症也,与上同治,十中亦可得半生也。惟舌中淡黑,而外或淡红,外或淡白,内或淡黄者,较前少轻,俱可以前法治之,十人中可得八人生也。见舌有纯红而露黑纹数条者,此水来乘火,乃阴症也,其舌苔必滑,必恶寒恶水,下喉必吐。倘现纯黑之舌,乃死症也,不须治之。水极似火,火极似水,一带纯黑,俱不可治。伤寒知舌之验法,便有把握,庶不至临症差误耳。
伤寒得仲景而大彰,今又得天师而大着,又得吾子之补论,而无遗蕴矣。兹相舌法,正天师所传,较《金镜录》更备,且无误治之虞,诚济世之慈航,救生之实录也。愿世人细心观之,保无有操药杀人之祸矣。吕道人书于燕市。
(伤寒大成中,相舌法较备,可参看。李子永识)雷公真君曰∶我受广成夫子之传,深知医道。世人止推我炮制,可慨也。今得远公陈子,可以尽泄吾秘。汝注《内经》,无微不扬,无隐不出,虽岐公之助,然亦妆之灵机足以发之也。第其中止可因经发明,不能于经外另出手眼秘奥。虽岐公传汝《石室秘录》,实为医术之奇,而其中尚有未备,我今罄予子,附于《石室秘录》之后,以广岐天师之未备,使后世知我医道之神,不止以炮制见长,亦大快事也。当详言之,子细记之可耳。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2 14:29
观舌苔以察肺,临床多见! 作者: 木鱼儿 时间: 2006-11-13 13:15
温病派弄错舌诊??
这好象不关温病派事.整个中医是这么样子的,为什么要独指温病?
不知台湾这位"老大"与"温病派"有什么过节???????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4 21:57
舌诊的具体分部,内经无有论述。但是否为瘟病学派提出,暂存疑。
对舌诊分部,左右和中都可以定位,对肺的定位以舌苔为主,唯独心肾有不同!到底是舌根为肾还是舌尖为下焦啊?我也在研究总结,临床似乎都有道理,但人命关天,不可两可。实在是不敢胡说!只能靠总体辨证分析取舍。还希望继续讨论。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11-15 01:24
舌苔,王东海说是阳气把脾胃的寒气蒸腾而成,阳气损极,无力蒸腾,而无苔。阳气足寒湿盛,则苔白厚。黄苔记不清了,好象说是湿热,土著当时在,回忆一下。
左右和中,这个是有争论,有说左右是肝胆,中是胃,有说左右是脾胃,中是肝胆。刘老师怎么看?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5 16:54
两边归肝胆可以定论.
舌苔观肺可以临床定论.
对于心肾,应该求根!人体的"根"是什么?精啊!!!舌根是什么?下焦!
这是我们临床多年总结的!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6-11-18 11:16
倪海厦,语出惊人,而且是时时处处都有惊人之语。从这段言论来看,他根本不了解温病学说,也不了解经方学说,更是没有看懂《内经》。如果他临床有效的话,也是他自己的学说,也用不着往《内经》《伤寒》上“贴金”。中医学非解剖医学,倪海厦从根本上就把中医学理解歪了,还罔谈什么经方与温病。非谈解剖的话,就舌诊而言,倪海厦作张颖清的徒孙也是不够资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