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朋吉 于 2015-10-8 16:55 编辑
+ v% V6 I6 |) c# q' Y5 y3 P8 U! z- N# d& ]+ E U- u& k K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一下《伤寒论类编补遗》的440-441条。2 {8 Q' h" f7 m
440.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宋 343)& z; g" y8 A* T1 K1 |
外感病六七天,发生了传变,出现了脉微欲绝,手足厥冷,躁动不安,灸厥阴。脉象、手足逆冷等征象没有好转,这是死证。这条是少阴太阴合病。病机是阳气亏虚欲绝。阳气不足,鼓脉无力故脉微。表阳不足就会手足厥冷。里阳不足,内脏得不到阳气温煦,就会躁动不安。这里的烦躁,绝不会是那种阳气亢盛的烦躁。治疗呢,灸厥阴。灸的这个部位说法很多。阴阳化论曰:“脱胎而后,二根逆转,火根于下蒸化阴精上奉,水根于上肃润阳精下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负阴抱阳,升降出入之机立,阴升而阳降,阴降而阳升,乃能独生天地间。”下焦是真阳所居之地,真阳充足,才能蒸化阴精上奉。下焦就是脐部至耻骨联合之间的部位。阳气亏虚欲绝了,自然要灸少腹部。这个与临床也是相符合的。一般灸神阙、关元、气海都是可行的。灸了之后,阳气没有回复,这是死证啊!这么重的病,只是灸恐怕是不行的。要配合四逆汤类内服。大家可以再回头看看《伤寒论类编补遗》192、193、194、284条的解释。. E3 u5 _$ j, j' ^; ~3 P1 m8 ~
441.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宋(119)8 `* t: d) |1 f8 _
下面这几条,都是讲火针和热的条文。太阳伤寒,高热恶寒无汗,用火针就会惊狂烦躁。太阳伤寒证的本质是伤寒加表实热。用火针类似于用麻黄汤发汗,汗出以后,热随汗泄,一般不会造成惊狂烦躁。但是过度应用火针,多扎乱扎,针刺是泻气的,耗伤津液,气要上涌,就会惊悸烦躁,甚至还会引发奔豚等。火针治疗外感发热首选穴位是大椎。" u5 r- c! d+ B$ c* i6 B. ?; n+ F
442.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宋114)) D3 l. }& G7 ^. r( y
太阳病,用火熏的办法来治疗,病人呢,没有出汗,反而出现了烦躁。这个火熏的治疗方法,病人没有出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本来津液虚,无汗可出;一个是不但不出汗,直接火热之邪就陷入阳明了。病人发不出汗来,外面火邪熏灼,里面热邪炽盛,轻了是心烦,躁动不安,重了就谵语了。这条正好和440条相反,一个阳热亢盛,一个阳气亏虚欲绝。
' v. A" X v" ] “到经不解”,疾病发展到了阳明这一纲,热邪不解而加重,就会灼伤血络。清血,就是便血。这里是灼伤了下部的血络,而出现了便血。热邪伤了上焦部位的血络还会咳血、鼻衄等。热入血室还会出现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名为火邪”,这就是内火炽盛灼伤血络的症状。称为火邪。6 z$ {0 V/ G( k$ O2 Q8 @, p' M) h
443.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宋116)
5 z$ Z/ Q$ W C; H我们重新排一下顺序:
9 ^1 p4 g9 U2 n7 k脉浮,宜以汗解,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m' k% i \; U1 R* @0 t
脉浮是病在表,治疗要用汗法来解除。太阳病不治自愈,一定是先有些心烦,然后汗出而解。病邪在表,内里的阳气集聚,热量增加,然后通过发汗解除表邪。如何知道汗出才解啊?脉浮啊,脉浮说明病邪在表,正气向外驱逐邪气,也会脉浮,一定要以汗出的方式解除。
: b( T: ?) v$ P5 r J “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病邪在表,不仅不给发汗,反而用了火攻的方法来治疗,邪气不能从表而出,津液停聚在肌表,营卫不能转化,津液停聚为水湿,加上外面火邪攻逐,这样形成湿热,湿热下注于腰腿部,腰以下沉重疼痛。这里我们提醒一下,体重首先要考虑到水湿。这里用火灸以后,火邪没有入内而上下燥伤,反而引起湿热蕴集而下注的腰腿重痛来,这种情况他称为“火逆”。 火逆的概念,很特殊,他一般泛指用热疗导致火热内攻而入里的一种情况。常见的是攻入下焦腰腿部而出现症状。而火邪呢,一般是指用火灸等导致的津液劫伤,出现惊狂烦躁等,比火逆轻。“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句是讲“火邪”病机的。火邪内入,会出现惊狂烦躁,重的则会火气上逆衄血,或者火热下伤血络而便血。这样做,虚其虚,实其实。追虚是伤津液,逐实,是伤正气,热邪深入而伤血脉。这灸火的力量看着不大,但是内功的力量却很强,可以“焦骨伤筋”,营血一旦被劫伤很难恢复。脉微数的,提示津液亏虚,有实热,这种情况一定不能用火灸,不然就会更加损伤津液,加重病情。火灸主要用于虚寒阳气不足的病人。5 t& b' l) a7 O& y% P6 s
444.阳脉浮,阴脉弱,则血虚,血虚则筋伤。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加烧针,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病不可火证篇》)2 c k! l) S: X. d( N: F5 `
这条,我们调整一下语序:阳脉浮,阴脉弱,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则血虚,血虚则筋伤。荣气微,加烧针,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1 E! m* ^+ q5 T) f- ^" M这个脉象,指的是寸浮、尺沉弱的脉象。寸脉浮,并且汗出的很多,这是表有风邪,卫气津液不足了。尺脉沉弱,是在阴的营血不足了。也就是说,汗出多了,津血互根,也伤到营血了。津血俱虚,尤其是血不足,则筋脉失养,会出现痉挛等问题。你如果再用火针去治疗,更是劫伤津液而火邪内扰,血会出现闭阻而不流通,就像河道里面干涸了,船只无法行走。
0 s1 ]$ [) g0 g. y; u$ _4 ` “血留不行”,更会导致郁而发热。“更发热而躁烦也”,这就是前面条文讲的“火邪”症状。这条是在告诉我们,津亏而血虚的,不要用火针,更不可以用热灸。! P8 D- O$ p* }- L6 W7 k
师父的书我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大家要认真看仔细看!尤其是关于病因病理,有很多内容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悟,要在临床中验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像师父说的把《伤寒论类编补遗》和《金匮要略增补》学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医了。愿大家都能深入进去,发现无尽的宝藏!
4 Y* f) x8 Z; g( h( V2 d& F6 k# o& t8 d5 ~ M+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