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雁潇湘 于 2015-10-5 17:53 编辑 / P. Z" N+ h0 L# N8 o* ?: p/ T) f
8 @, `3 e) D& i8 x' P+ A今天和大家学习条文445-448 2015-9-22 445、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宋112)
4 U A6 {2 _2 x# A4 Z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6 H r3 j. g; d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龙骨(四两)
0 q3 B+ S! d3 S4 E" l" u2 G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太阳伤寒证,脉浮,除了浮还要有紧。发热恶寒,无汗。要微发汗解着。可那个医生用火热疗法,一顿大热大汗,大汗亡阳(津液),不但表邪不去,还伤了卫气津液,邪没入内,内里的水饮乘虚上逆,脑无所养,心受饮凌,就要惊狂不安,躺着不是,起来活动也不是,有点声音就吓得了不得,甚至狂躁而大发脾气,也有的直接就是痉挛抽搐。 治疗这个证,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表证不解,不可再发汗了,再发要命了,用桂枝汤调整吧,要去芍药,因为内里的寒饮上凌,芍药性寒,不能用,要用蜀漆。
2 b1 }, R2 Y9 G3 A蜀漆,辛苦,微温。《神农本草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结聚邪气,蛊毒鬼注。0 `/ r4 Z3 m" G* b# M) ^2 H
这个药,《神农本草经》记载是性平,实际上,它有温性。8 d8 z( S: u& Q2 ]- |/ [
温降而散水饮,和半夏是一类功效。) [: F& U3 H! F; G/ L/ u/ r4 V
加龙骨牡蛎,是镇惊去水饮结聚,交通精神。 : F. _& j( L& g
龙骨,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v# [5 t: ]& y: Y$ H
牡蛎,咸凉。《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 o& r; @+ ~2 B" U4 Y u! H这三味药,都是除痰饮结聚,上扰心神的。 我们来看下相似的一些方子。
) r/ `6 i" J( C: T# l6 w桂枝去芍药汤,是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 k& w: ^% ?
桂枝甘草汤,是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这条是没有水饮上逆而且津液伤得不重,有点胃中津液不足,没有出现其他纲症状,是气上冲导致的,方中的桂枝用了四两,相对桂枝汤中的桂枝用量多了一量,加大降逆力度。如果有水饮上逆会出现咳,呕,眩,晕症状出现。 那么,他这条,为什么不用桂枝甘草汤加蜀漆牡蛎龙骨呢? 因为是伤了津液,大枣可以养胃气津液,表邪还在,因此要用生姜帮助解表和降逆。所以看出,这个证是寒性水饮内结冲逆而表证不解的证,是太阳太阴病。1 f* v& C! V, y4 R1 N' _# T
寒饮结聚成实邪是当务之急,要先解决才行。因此,他用了有攻破力量的蜀漆去对治,而没有用有寒性的白芍去对治。
$ W. O" _% G9 y/ m* ^ B" N! b2 g1 ]; ~内里虚寒水饮结聚的缓攻药,蜀漆还是不错的。: i6 ~0 }; G. q+ U2 b
这个药,可以用附子代替。如果能找到就用蜀漆 446、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宋117). {; D( y$ h& E% N
桂枝加桂汤方 % l3 X7 b9 f$ w4 F8 [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 q' e1 f! h5 j8 i. Z9 p# F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个火针呢,开泄皮腠,泻的厉害,表虚了。针眼大,一旦针孔又被寒邪染着,就是西医所谓的感染了,严重了要出现寒战高热的。! t' A) {. i1 a3 r) Z" R/ z, w/ t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就是现代医学讲的针孔处炎症感染了。0 G! U0 h* ]- L3 O* c/ o4 x V
这个时候,津液被火针劫伤,还针处受寒而红肿,机体就要调动正气涌到肌表去祛邪,下焦水饮也要随之上冲,邪不得发越,就会上逆冲心,形成奔豚。 这里的“必发奔豚”,不要理解为“一定会发奔豚”。因为也有不少人针处感染了,也没见到过都要变成奔豚的。“必发奔豚”,要理解为“必须是成为奔豚者”也就是说,“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要是出现了奔豚病的,就会“气从少腹上冲心”。在“感寒”的针孔用灸以驱寒逐邪,这个寒邪自然就消失了。对于一些小“感染”,用小炷艾灸,炎症消失迅速,这是真的。 同时,再用桂枝加桂汤,补虚、解表、降逆,调和营卫,病就好了。" B% d8 Q/ S8 {2 j; ]
桂枝加大用量,降逆和补中气、利关节的作用就大。
; z0 l+ {" B: c% u5 B8 x& _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 C* @3 ^9 t8 V5 F- \ L桂枝降冲逆,是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447、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宋118)3 n0 j7 r8 g, y" t! L$ B( ?4 U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 D3 q3 s/ t/ o
桂枝(一两) 甘草(炙,二两) 牡蛎(熬,二两) 龙骨(二两) ( g: C! k) o }" N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火逆:“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火逆,会腰和下肢痹阻。医生以为阳明实证,给用下法,这个下法最伤胃气的。越用下法,这个水饮可是越厉害的,严重了就是成三阴了。 “因烧针烦躁者。”这个很奇怪。为什么还要烧针?这说明之前下法不重,没管用而已,表邪也没有内陷,人家还是要自解。自解要烦而脉浮,要有一定表证的。见到下法无效又有表证而烦,来个火针解决,伤津液了,就烦而燥了。上也不足,下也不足,下焦这个水饮可要作乱,严重了,也会发奔豚或者惊狂、卧起不安。 “因烧针烦躁”,与“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是个轻重对比。这条为什么不用蜀漆?因为里面没有水饮结聚,有的话,因为用了攻下法,也解除了。 为什么不用生姜和大枣?因为没有“亡阳”,只是烦躁不安,心慌的厉害。因此,直接取桂枝甘草汤的方义,加龙骨牡蛎,解表安神。这里的桂枝用一两,值得怀疑。是否为错简,不可考证了。 恩师认为,应当遵循桂枝甘草汤之义,桂枝该是四两。. J# c1 ?0 v+ L! x
“308、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宋64)”
5 R) n+ R" ?/ ~) S$ F7 D桂枝甘草汤方
; O& v1 R$ r: J S0 F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1 Z& m# `$ V% X6 A( w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 X+ v6 W# s/ A因此,他在此基础上加了龙骨牡蛎,叫“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 x2 W- f' X( V# u, y k桂枝一两,不过微微解表而已,没有补中气,降逆气,定心悸的作用。这条大家课后和445条好好对比一下。 448、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宋153) 太阳病,给大汗过度,病不去,还是发热、恶寒。发汗不好,就给用下法,病入里,结于心下成痞。这时候,是表里因为汗泻而都虚了。津血营卫都虚了,叫阴阳气并竭。
# w3 i$ E+ l- K; E“无阳则阴独。”这句话不要错解。不是亡阳而独存其阴,这样的话还能活着?另外也和阴阳气并竭不符。阳指正气,阴指邪气。是正虚邪盛而病不解的意思。 “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膶者,难治。”这个大夫看来是个全才,什么都懂,会针灸。汗了下了都不解,好了,我还会用火针,这下可坏了,更伤津液,火热助邪,这病更进一步了,出现了胸中大烦,面色青黄萎暗,皮肤肌肉跳动。邪热盛,无津血濡养,就会烦、脸色不好,肌肤颤跳。还好,没有谵语抽搐。肤膶者是轻的,重了更要发痉的。他这个肌肤得不到津血濡养,就要乱跳了。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类似西医所谓的重度脱水一类的情况了,并且可能还要复杂的很。所以说,难治。 这个难治的证,“胸烦、面色青黄、肤膶者”,肯定还有手足凉或者逆冷出现。因为后面一句“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提醒了我们。
! U, q% b& j3 z$ w1 ?& l“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如果面色只是微黄,手足温暖的,还没问题,可以恢复,容易治疗,这是阴阳之气没有严重损伤。 对于“复加烧针,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可以考虑用炙甘草汤治疗。
% m5 G/ r/ A3 i, Y加烧针,导致心下痞、胸烦、面色青黄、肤膶,手足凉者,考虑桂枝人参汤等为基础,去辨证治疗。 今晚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