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乾为天。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为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易经•系辞上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经•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生。”“夫乾者,天下之至健,夫坤者,天下之至顺也。”“乾者,阳也。坤者,阴也。”乾与坤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不可分割之体。乾为天为父为阳为主体,坤为地为母为阴为从属关系。
又《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此之“本”乃治病必求于阴阳之意。就阴阳本身而言,阴为体,主静,阳为用,主动,即“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从以上可以看出阴阳之道:阴者,地也,乃顺承天;阳者,天也,乃统地。“阴平阳密,精神乃固”不是说简单的阴阳平衡,“阴平”是指阴阳两体之相对和互根之平衡;“阳密”是在阴阳互根平衡的基础上要求其固密,即是理论上的“阳主动,而统天”起主导地位的“阳”,以固为要,以密为宗。但凡疾病的诊断,有多个理论体系和方法,比如:六经辩证、三焦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阴阳辩证等等,各有其特点,但不外乎以阴阳为要。有云:凡医之道不难于治病,而难于是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识于阴阳。故《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夫人之一身,四肢百骸主以气血运营周身。生生不息。从阴阳的角度来说,气者,阳也;血者,阴也。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帅者,统帅也;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瘀。气者,主气化,主用为阳;血者主运输,主体为阴。阳主气化,阴主成形,《内经•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因而上卫外者也。”又《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明确指出,形体是仰赖五味而形成,而真气能产生精,精又可化生一切,如此循环不断。来充实形体,护卫形体。
可以看出,人之阴阳而言,阳占有其主导的地位。阴赖于阳而行于周身,阳又寓于阴而能气化。当然,这里说的阳主阴从,不是说阳占的主导地位而比阴多或强多少,它的意思是在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而又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而阴在动态平衡中处于从属位置,阳主动,阴主静,动者,主导也。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此一口气也,也即是主动、主运化精微的“阳”之气,它不单是指人的阳气,还包括输布一身内外的各个脏腑功能之气。凡人之一具形体,死后皆留一具尸体,更能证明人之一死,亡阳为要也。
已故名医郑钦安先生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交媾,化生六子,长少接得乾坤性情之偏,唯中男(坎)中女(离)独得乾坤之性情之正。夫人秉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命之根也。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乃人立命之根也。凡天地之数,起于一,一属于阳,气也;一生二,二属阴,血也,气无形而寓于血中,血有形而藏于气内(气能统血之谓也)。盖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又有“君火属心,居上统阳,阳重阴轻,是凡火,相火为肾中其阳,居下以统阴。阴重阳轻时真火,此君相二火,上下升降,统一身之阴阳气血,始能维持人体之健康。”
《伤寒论》中,凡危重病宜急下,急温,急吐者,观之仲师治法,急下,急吐者,引邪去而身自安也,而急温一条,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就其六经辩证而言,独有少阴病需回阳救逆,足见少阴乃人身最重要之一经。少阴者,心肾二脏也。《内经•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肾者,《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故能有子。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病至心肾阳衰,多为真阳将亡之重症。故以回阳救逆之四逆汤类或白通汤类以力挽狂澜。细察诸方,皆以辛温大热附子为主药,辅以辛温之干姜,以达回阳救逆的作用。更有甚者,若患者一派阴寒过盛而与阳药发生隔拒时,更是加大附子用量如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以得拨云见日。此也即是王冰所说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纵观少阴病诸多救逆方中,皆以附子回阳为要。凡《伤寒论》中预后不良者,多系阴寒之邪深陷其内,无阳得以化之症。如288条:少阴病……手足温者可治。289条:少阴病……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292条…….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295条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296条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8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等,皆是阴寒盛极,而阳不归根,涣散浮越,阳气暴脱之症,后人有“回阳宜急,救阴宜缓”的见解即意寓于此。陈慎吾老师云:阴生不亡阳者,其阴可以再生,阳亡而阴不伤者,其阴则无后续,故病不怕伤阴,而虑亡阳也,观《伤寒论》第58 59条,虽亡血,亡津液,而示人勿治之,而61条之汗下后伤阳之证则与干姜附子汤主之,可见《伤寒论》对于阴阳的治法上,侧重于扶阳。要是救其阳者,当以肾阳为要也。
凡疾病的起因,不外乎内外两个因素,内因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因素引起。而外因则是自然中风、寒、湿、热、躁、暑等六淫为害。《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精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风克淫气,精乃亡,”伤于外者,先伤阳气也。所以说,“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以收藏为贵,试看我们身边的人,有些常年经常感冒,循环往复。有的却无视感冒为何物。阳气固密的人,也即为身体强壮之人,卫外能力强了,当然是邪气无孔而入。常易感冒之人,如果你只治疗他的感冒,而不去提高他自身身体的抵抗力(也即阳气之谓也).他还会再频繁感冒,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其人的卫外能力,他就不会轻易感冒了。正所谓前贤说的“实人伤寒发其表,虚人伤寒建其中之意也。”《内经》云:“正气存焉,邪不可干。”《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又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以,宜少量常服理中、四逆类方药,以顾护阳气。以常保人之先天后天之阳气,理中者,脾胃(后天之本也)之虚寒也;四逆者,心肾( 先天之本也)之阳气虚衰也。以此顾及周全,故其身融融而增强抵御外邪之能力,弗之能害也。
《内经•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者,为阳之气温煦普照之结果,故有:“治病无他求,专在神气求”得中肯语句。又《内经•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致处也。”明确指出肾是蛰藏精微的处所,是精气储藏的根本所在。精气者,乃人饮食五谷五味经脾胃而生的精微物质也,封藏于肾。这符合“阴平阳密“之大旨。密者,不见之意,也即是封藏之意。肾的封藏好了,那么输布全身的精微物质就充足,人的五脏六腑的运行就有了动力,故有神。
现在的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空调、冰箱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天,有空调给加温,窗外天寒地冻,屋内春意融融,温差也得有20多度吧,一进一出,问题来了,出于人体的本能反应,得尽快适应外部环境,那就只有尽快调动人体的阳气来抵抗外邪,本来封藏的阳气被拿来应急,消耗掉了。夏天,天气炎热,屋里有空调,惬意啊,凉爽了,就得需要更多的阳气来抵御这人为的凉爽。还有冰箱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吃的时候是感觉舒服了,可是曾想过冰冷的东西进入身体,需要多少大卡的热量?本来夏天人体是外热内寒的,那消耗掉的都是人体得来之不易的精微物质被大量的消耗掉了,何况人体本身还需要大量的精微物质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人没了充足的“阳”,那就谈不上封藏了,甚至于还得透支本来封藏在体内的阳气。,甚至于有很多人,妄事欢愉,通宵达旦。《内经•宣明通天论》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五劳伤气伤血。气血互根,而血为气所主。气血两伤,必然会变症蜂起,人的阳气损伤了,必然卫外之力就弱,《内经•生气通天论》曰:“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时之序也。”所以说只要阳气固密,外邪入侵肌体的几率就小,只要固藏于肾的阳气充足,人体便不易受到外邪袭击。外邪致病的机遇就可以大大的减弱。所以说,阳气者,卫外之主也。肾为封藏之脏,只有肾的阴阳互根平衡,才能更好的封藏精微,成为随时抵制外邪坚强的后盾。
综上所述,人的阳气,即是人体之藩篱,要时常保护好阳气,就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嗜食生冷,不贪凉纳冷,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自然精神内守而达到以悠然自得为功,而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也。
http://www.360gst.com
http://www.360zhiji.com
http://360gushengtang.taoba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