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所执着 于 2011-12-3 08:36 编辑 . g$ N# |# w$ w6 V" z$ _9 e0 o
; t3 U H/ O3 S* T3 w3 ^
《六纲与八纲的区别》
一、八纲辨证理论: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阴阳、寒热、虚实的明确概念。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正式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这是八纲的形成史。 在临床上, 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八个纲领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但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 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 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的意义。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八纲辨证法,对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纲做如下定义: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的初级阶段。 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症候。 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症候。 热证: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症候。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点的症候。 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盛,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点的症候。 阴证:凡有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于阴证范畴。 阳证:凡有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于阳证范畴。 由于八纲辨证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医经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六纲辨证体系: 国学体系中的阴阳学说,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科学方法。古人把万事万物按其属性,用阴阳的法则进行二分法归类。 老子在《道德经》中解释《周易》的阴阳,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又把阴、阳、中气,称作三才。 阴阳中再分阴阳,三才就成了六纲。由此而产生了三阴三阳的六分法。 昌明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科学原理。这个道,指的是真理。 (注:真理是人们对宇宙这个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长期观察和总结而形成公式和法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是一切事物的纷繁生衍变化都离不开的法则,万物都要以这个基本变化法则为基础;真理是唯一的,百家争鸣就成了谬论邪说。推演之,大家在中医学习过程中,如果认同了时方派或者学院派各种各样的派生学说,就等于认可了谬论邪说。这虽是题外话,但是,意在提请各位认识到六纲辨证体系的真理性。) 《周易》中有一句话,叫“乾坤生六子,退位而不用”。乾坤退位不用了,只用它们的六个孩子。 八卦六子 乾 6 j9 O- C: G L3 S
| 坤
* Z- F3 r9 p/ x! D" e5 u: N [, e8 K. O1 c | 震 . z* a0 d5 ?) ~% V
| 坎
1 R$ D; O) m6 ?! P | 艮
4 a/ e$ ?3 _! o8 E: y( n) G | 巽
) Y5 ]4 w& B2 u) w | 离 7 E: q, e6 B# J7 D
| 兑
1 h8 M. Y4 c+ w+ p9 T" H1 Z0 w3 u | " g, X" z9 ^8 y, z+ l0 j
|
$ R, X# X, q9 F+ a |
" [$ A& x8 Y; x( c' f) |1 p$ { |
/ m" K$ H" c* ~, I1 _% M: }7 \ |
' G4 e7 Q% ^5 N7 t! ~. m6 M$ @ |
7 h3 ^5 h2 `3 z |
《伤寒杂病论》根据阴阳学说的六纲理论,把人体出现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阴阳属性,归纳为六大纲领,形成了六纲辨证体系。 八综六纲 阳 `! K3 B! j8 N
| 阴
- f# F* I$ D; U3 L | 太阳 5 a. x( e4 L u/ d
| 少阳
& D+ D. w3 ?, W; f e' H4 M | 阳明
: i- Z3 E# V% o) }9 H | 太阴
9 {: b* _3 F# K T. d, D) c; x" n | 厥阴
4 E1 } F# H0 \. }3 V- Q# ^# V- ?0 ~ | 少阴
* J* p3 l5 u" G; ]' w/ o) f' D n$ ^ | . `5 o* u2 g- s% q" s I5 b. W, i
|
0 S: n& @, ~5 a& k1 V |
( e0 r& B7 l4 H- Q | - z5 S( q7 l& w5 ?$ I6 c R
|
' ]4 c! Z: _2 r8 D' W: M# C | $ r$ o2 H9 f1 w0 c; T8 [: G
|
三阴三阳六纲的框架就是:
9 r& x/ V0 Q5 }3 x5 j& h# z/ I4 E2 c% j6 E" c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三阴:少阴------厥阴------太阴 阴阳:三阳------三阴 生理状态下: 机体三阴三阳之气彼此表里上下相互沟通,保持动态的平衡而运转着,维持健康自稳态。 太阳与少阴,这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表,包括四肢百骸。司营卫沟通、主皮毛开合。 阳明与太阴,这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里,包括五脏六腑。司气血交换、主吸收排泄 少阳与厥阴,这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表里之中与上下之中。司气、血、营、卫交换。 六纲生理机制概括一下: 三阳主阳气(即卫、气),太阳主升散,阳明主收敛,少阳主太阳阳明之表里平衡;少阳还要与阴气相交,由阳入阴(这就是少阳纲小柴胡汤伴见些许水饮的原因)。 三阴主阴血(即营、血),少阴主收敛,太阴主开泄,厥阴主少阴太阴之表里平衡;厥阴还要与阳气相交,由阴出阳(这就是厥阴纲兼见阳明热的原因)。 病理状态下: 按表里分类: 表证-----少阴与太阳 里证-----太阴与阳明 半表里证---厥阴与少阳 按寒热分类: 热证-----太阳与阳明 寒证-----少阴与太阴 半寒热证-----厥阴与少阳 按虚实分类: 实证-----太阳与阳明 虚证-----少阴与太阴 半虚实证-----厥阴与少阳 六纲病理机制概括一下: 三阳:表证,实证,热证(即:太阳---少阳---阳明)。 三阴:里证,虚证,寒证(即:少阴---厥阴---太阴)。 六纲辨证
# c3 N- W1 }6 W* P | 六纲
( e1 i2 u' Y9 h( u# s h | 病位 " D. `. C# I1 P3 z
| 病状 8 i/ ?. x. ]/ v. K- N( b) T
| 病性 6 E$ p" E4 C. X* p9 U/ ]
| 备注
7 h* |! n. n6 Q' U6 l, K) H& f | 阳
1 C$ a2 p/ R: Z5 j Z2 o3 y | 太阳
: Q* H: c* I* E) ~ | 表 ! Q3 m. h/ q' b( z) |
| 实 6 [2 S7 ^) N: |' d
| 热
. g( S- p. J5 c& H* R9 Q |
0 ^+ _7 f, n1 |9 E6 g& J; p | 阳明 3 g1 o% d0 r% X* P! Z% c8 I
| 里
" w4 ~- c3 ?8 k: @ A$ _ | 实 0 u# D8 s8 g& B" {- c* A' H' p
| 热
( r& T/ t* m& u) Q! ~# f+ Q3 A* x: ] Z | , J. K/ s: _$ f* C& R" U9 W5 B
| 少阳
/ c- i$ q! H2 ?& {, p; N6 x! g | 半表里
' ~1 R/ V, T: s0 V G: V | 半虚实 + i: x! ? ]: d p9 F% D
| 半寒热
* h6 D" Y I- Y* K | 往来内外 0 }3 i6 e0 w4 F n
| 阴 ! g# ~3 V% G5 }2 S- c+ e+ _/ t
| 太阴
1 }! l/ A; Y" G! r& z5 h | 里 8 {2 m+ i8 Y/ P9 o
| 虚 5 |9 I- \( Y; }! b- U8 S9 S" i
| 寒 : ~ [8 ?/ L1 H" X+ M8 C0 R0 M
|
: f) U9 G1 _& D B | 少阴
, h: i- [% Z9 s | 表
0 O. p* v) D: ~7 d1 X | 虚 ! Z& c% _3 }4 g# s5 {" N# i
| 寒 ; [" G+ H7 V/ c9 l9 K; j; P# E
|
6 O6 ^- P/ i H( _8 x* F | 厥阴 9 v- g D* v5 c
| 半表里 + \! r! J4 f0 d' y4 S
| 半虚实
+ k: q1 T( t0 ~1 @: P1 [ | 半寒热
- X- U2 m" J. U5 p1 b | 上下错杂
; e- V# N, e6 E T* ^4 n" A0 @" @7 G |
三、六纲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异同: 首先,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按照阴阳来确定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不同之处在于: 八纲辨证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又称阴阳二纲为八纲中的总纲,来统领其余六纲。 按照阴阳学说,一般把表、热、实看作阳,把里、寒、虚看作阴。换句话说,本来表里、寒热、虚实,已经包含了阴阳属性了。八纲辨证体系又复添加了阴阳二纲,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之虞呢? 八纲辨证其实际就是六纲辨证的派生演变,但其理论体系不如六纲三阴三阳理论圆满,没有解决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这些“半证”问题。而反失去了原先的科学性。 八纲这一画蛇添足,使科学的辨证方法显得死板、僵硬、零散,缺乏完善的系统化的理论而趋于空洞、模糊,只能对疾病起到简单分类的作用,还得靠其它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理论,才能指导临床,实践理法方药的运用。 也就是说,八纲辨证理论不能独立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这是八纲辨证不成熟的关键所在,是一大硬伤。 看一看上面罗列的八纲辨证理论对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证的定义,按照这些定义,你会遣方用药吗? 八纲辨证理论的形成,或许是据于《周易》的八卦理论,认为八纲才最完备(此为猜想)。 六纲辨证理论是运用阴阳学说的三阴三阳六大纲来涵盖表里、寒热、虚实等一切病理状态,把阴阳隐含在六纲里。 明确地提出了阴阳各自的中间状态,完善了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这些“半证”问题。 总结细化了九大疾病辨证分类,即: 表—里—半表里; 寒—热—半寒热; 虚—实—半虚实。 圆满地概括了疾病表里、寒热、虚实等相互夹杂的问题。 赋予了六纲各自严格的疾病症候表现,确立了完善、简明的辨证框架纲要;再进一步强调方证对应,施以相应的固定方证(即:有是证,用是方)。并在方剂配伍法则的指导下,更进一步地强调“药症“对应,针对复杂多变的疾病,进行灵活加减施治,妥善完成整个辨证论治过程。彰显了临床实用性。 六纲辨证法不和脏腑、经络去直接对应,但它通过病位划分涵盖了脏腑、经络。 这个就是大道,能包含一切。假如用某一脏某一腑去涵盖大道,就局限了,走偏了。 六纲辨证法在临床中,从不给患者说什么阴虚阳虚、肝虚脾虚之类的话,因为太虚无、太笼统,根本抓不到疾病精当的症结。 因此说,六纲辨证理论,具备了极为完善灵活的、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系统化辨证施治理论。 经方学习者对于六纲辨证这一科学特色要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今天要讲的内容就是这些。 最后,把之前整理的“六纲辨证法提纲症及主要症候群”群发给各位,没有看到过的看看,是否对你学习六纲辨证法所帮助。 谢谢各位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