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 一个修行的故事
我们国内的某寺至今还健在的一个首座老和尚,曾是虚云老的侍者,民国时期的名牌大学生,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佛门栋梁一样的人物。
很快,解放了。又很快,破四旧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拆庙子撵和尚了。这位和尚还年轻,就和当时大多数僧人一样,还俗成家,结婚生子,成为一个本本份份的农民了。不过虽然过了世俗生活,但佛陀的教育在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使他保持着“在俗不离修行”的状态。
到了八十年代,这位农民已是儿孙满堂。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的夫妻生活使他渐渐变得清淡平静,心无波澜,与世无争。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虽夫妻同床,亦没有动过一星半点的情欲了。
话说恢复宗教政策后,他回想起过去出家修行的“幸福生活”,忽然心有所动,想恢复过去的出家僧相。原想劝老婆也一起出家,但老太婆跟他说:“你出家就出吧,我不拦你。庙子里需要人,你一出去就可以当大和尚,有用。我出家有什么用呀?庙里的规矩也不懂,还得从头当小尼姑,太麻烦,还不如就在家带好你的儿孙,等你将来成佛了,记着早点来度我就是了。”
老和尚重新出家后,被全国许多寺庙请去讲经说法。因他有文化有口才,虽然年龄已上六十,但讲经说法却似天花乱坠如云如雨,又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时信众云集,凡听法者,无不欢喜赞叹,不绝如缕。老和尚也忽然精神焕发,浑身充满了荷担佛法的勃勃生机。
却说一直追随老和尚的信众中,有一位年龄约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既心地纯善,又灵巧聪慧。她对老和尚的讲经说法极为用心。时间长了,渐渐的,只要一段时间没有听老和尚讲法,便心神不宁,上课也无精打采。而老和尚也一直很喜欢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弟子,他开始以为那是她的悟性很高、善根深厚的原因使然。然而发展到了后来,每次讲经的时候,只要台面没有这位女弟子听课,老和尚就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以至于整堂课也讲得没盐没味,淡然无光。
跟着问题就出来了。有一天夜里,多年无梦的老和尚竟然梦见了这位女教师。更令人不安的是,梦里他俩竟行了夫妻之事!第二天醒来,老和尚也不跟人打呼,一整天不说话,只是默默收拾自己的东西。挨到了后半夜,他一个人也没告诉,背起行囊,偷偷溜出了山门,趁着月色下山,准备从此消失。
当他走到山下的桥头上时,已是凌晨五点多钟。朦胧中,突然听见有人叫他。惊回首,竟是那位女教师!
“咦,这么早,你怎么在这里?!”
“在这里挡老和尚!……不然就见不着你了!”
“你怎么知道我要走?”
“我做了梦……”
不需老和尚再多嘴,当女教师把梦讲出来以后,竟跟老和尚前天的梦和一天的行迹丝丝相扣!
接下来怎么样呢?他们已不需语言表达,俩人就在桥头上抱头痛哭!之后,老和尚仍然要走,女教师不放,说要不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两人隐姓埋名地生活一辈子吧。“不行啊!这样,你以后会入无间地狱,我也要进阿鼻地狱啊!”
有位先生说,老和尚真了不起。“他若从此跟女教师走了,也就不算一个真修行人,也不值得一说了;同样,他若不承认做梦,俩人若不抱头痛哭,那还算是人吗?!”
后来老和尚从此发誓,不再到处讲经,一心只坐禅堂,至今依然在某寺的禅堂里。他也不避讳这事,常常跟年轻的出家人讲:我修行了几十年,还没放下这个事,所以啊,修行要真修,成天只在口头上说空说有,大言不惭,图个口头禅,顶什么用?!
妙明感悟:佛家有句话,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坐而论道,岂能得道?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所以遇到事情,自己动不动心,是骗不了人的。宣化上人讲的: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当面若不识,还需从头炼。
何况淫欲本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河千尺浪,情海万里波,男女之欲有一种令人沉溺堕落的力量,陷入其中很难脱离。世间女人本为情而生而活,学佛本要学习佛陀的大丈夫胸襟,自立自当,唯我独尊。而很多女众却宁愿做一个缠缠绵绵的葛藤,不愿做一颗冲天的钻天杨。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奈何奈何?很多女众学佛,用世俗的感情,把师父作为自己精神和情感上的依靠,虽然入了佛门,只是用一种执着代替了另一种执着,内心并没有真正放下对感情的执着和想望,苦哉苦哉!我写此文并没有轻视天下女众的意思,只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世间的情爱本是苦海茫茫,为什么至死不肯回头呢?但愿学佛的女众,把自己绵绵无尽的情爱化为一种大爱,爱一切众生,让自己的心胸像蓝天一样宽广豁亮,让自己的心情像白云一样自在无碍。岂不美哉!
在楞严经中,阿难虽为佛的侍者,亦为淫女所惑,要知道,这种事情,别人是帮不了忙的,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 让我们来学习佛陀在经里是怎么说的。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无量寿经.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千经所说万论所陈。
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
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
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
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
三世诸佛同口敷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