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质与养生”讲义,兼致城市中青年(四)
第二大块就相对讲些实用的,希望对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有所帮助。
附:体质与养生PPT
体质与养生
2011年6月17日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一、导言
先提一个问题:鸡、牛、草
美国战略学者:中国人善于下围棋
再提个问题:人参治疗什么病?黄芪呢?
中医学真正认识/治疗的病不多
辨证论治
注重状态、综合症
调整、调理
西医:具体的病,不知病,没法治疗
线性:从因到果,阻断/征服/替代
同样看临床症状:特异性症状:痰血:铁锈样的、粉红色泡沫样痰(西医)
非特异性的,相兼症状:与肝、胃、肺
不能说中国人的描述不详细,也许更详细,但着眼点不同
再看两幅画
前景、构图
背景、基调
辨证论治:就是辨体质论治,就是重视“基调”,而不只是前景“构图”
体质,就是这样的基调
二、第一个问题:体质
《内经》时代就意识到人是心身的统一体,并时重视个体的具体特征,且从生理(形)、心理(神)两方面着眼。
前者后世常简称“体质”;后者“气质”“个性”。
通常体质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什么叫体质
古代文献有“形”、“质”、“禀质”、“禀赋”、“赋禀”、“气体”等词。
明末后,渐趋接受“体质”一词,表征个体的总体特征。
2、体质的定义:
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殊性征。生理上它表现为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个体对某些病因或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3、体质的分类
可以把它分为正常和病态两大类。
(1)形壮亢奋质 代谢偏旺,日久易演变成“身热虚亢质”。
(2)身萎疲乏质 易转化成“形寒迟呆质”。
(3)形寒迟呆质 与身萎疲乏质、形胖湿腻质和晦暗瘀滞质关系较为密切,常相互转化。
(4)形胖湿腻质
(5)身热虚亢质
(6)瘦削燥红质
(7)晦暗瘀滞质
正常体质则是个相对的、排他而确定的概念。
体质存在着演变发展之势,正常与病态之间常常只是一个连续无截然界限的过渡过程,介乎正常与某种病态体质之间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只存在着程度的差异。
4、个性与气质
孔子就从态度、性格、情感、意志、理智等方面分析了他学生的个性特点。
宋朝时,张载、“二程”、朱熹等专门阐述了个性问题,且创用“气质”、“气质之性”来统一原先混用的“性”、“禀性”、“情性”、“气性”、“气禀”等词。
后世逐渐以“气质”来讨论个性心理特点。
清代医家石芾南《医原》:“欲诊其人之病,须先辨其人之气质阴阳”。
气质是指个体出生后,伴随着躯体发育、生理成熟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特性。
故张载强调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正蒙•诚明》)。
人们常把心理学的“temperament”对译“气质”一词,不很达意。
“气质”指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它与 “personality”(“个性”、“人格”等)更接近。
5、影响气质的因素 ①禀气偏颇:②教化作用:③社会角色塑造:④重大精神创伤:
此外,饮食、居处和疾病因素等也都可一定程度变易气质。
6、气质的表现及其构成要素
(1)古代有丰富论述
明李中梓《医家必读》:
“性之好恶”、“缓急”、“得失”、“慎疏”、“成心”、有无主见以及交际特点等
汪绮石《理虚元鉴》中归纳“顾私已”与“顾大体”,“不及情”与“善钟情”,“任浮沉”与“矜志节”等,以及“满佚”、“偏僻”、“执着”、“琐屑而不坦夷”、“慈悲而不解脱”等个
(2)构成气质的主要要素:
1)习性 2)内、外向 3)情感倾向 4)行为特征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A型、B型、C型行为特征与疾病易罹性之间的联系,主要涉及行为特征。
7、体质(气质)与疾病易罹患性之间的关系
举几个方面例子:
(1)从病来说:
典型的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哮喘、甲亢、消化性溃疡等为例
(2)从病理来说:
同样的癌症:粘液性腺癌与一般腺癌,个性有差异
神经内分泌癌的个性特点
(3)疾病分布的人群特点
不同国家的疾病分布特点
城市里的女性癌症患者
食道癌、胃癌、女性肺癌、胶原性疾病
长寿的人:B型(60%)A型(30%)为主, C型D型E型几乎没有
结论:与健康及疾病关系密切
8、心身(体质/气质)之间共轭现象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I13B01),负责人:何裕民。
结论:
社会适应→心理偏差→躯体障碍(症状/疾病)
且心理往往在现代健康问题中占据主导地位
故有“社会-心理-生物”新的医学模式之说
世界卫生组织:
系统= 结构+关系
生命系统(健康/疾病)的变化= 生物构造 + 相互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