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转贴)与法医何祚麻商榷
--------------------------------------------------------------------------------
作者: 添添兴福 时间: 2007-6-20 12:42 标题: (转贴)与法医何祚麻商榷
与法医何祚麻商榷
“陈晓旭是被中医害死的!”初从网上看到这句话,颇感震惊!印象里,何先生似乎一直在研究有关“量子力学和三个代表”之间的联系,怎么突然又改行当起法医来了?难道中科院不给他发薪水了吗?
带着这些疑问,芥子在网上花了3、4个小时上下求索,力图弄清楚事情的始末。整件事情大概是这样的:陈晓旭女士不幸罹患乳腺癌,面对死亡的压力和警示,陈女士大彻大悟,遁入佛门,希冀通过慷慨的施舍和有限时间的潜心修持,而得以往生净土。期间,(或许之前)接受了(过)中医治疗,然而疾病似乎不可挽回,陈女士还是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议论声中离开了这个虚幻的世界。
逝者已去,从安慰在世亲友的角度出发,有关陈女士的话题也应该息止了。不料,何先生年事已高,大脑萎缩,竟然又一次口出骇世之言,不仅诽谤中医,且使亡者不能安于地下!试问:你参与了陈女士疾病的治疗过程吗?你懂中医吗?你懂现代医学吗?你懂物理学吗?(抱歉,说的口滑。何先生大概还是懂物理学的,从他能够把“量子力学和三个代表”联系起来就知道,造诣还不是一般的深!)
芥子不是理论物理学家,所以对霍金的学说向来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学习,而不敢妄自菲薄,乱发议论!就医学而言,芥子正规科班教育出身,三甲医院从医十余年,曾拜入世医门墙,得师嘉许,授予心传。所以,芥子可以拍着良心说:对于中医,我有资格说话!对于现代医学,我也有资格说话!
何先生,你且少安毋躁,听芥子道来!
第一课、中医与西医的差别(为方便理解,将现代医学约定俗成称为西医)
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在哪里呢?
中医是动态地把握人与疾病的矛盾变化,立足于从人和疾病两方面来解决矛盾;西医是动态地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立足与从消除致病因素的角度来解决矛盾。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除了致病因素之外,更重视人体的个体差异(禀赋)、时空环境(气候、节气与地理环境)与致病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所以,对于病因明确、病情单纯、个体素质较强的病例来说,西医治疗具有简单明了、直接快速的优势;但对于致病原因复杂,个体素质较弱,或多种疾病并存的病例而言,面对多层次、立体化的矛盾,灵活多变,强调整体的中医则具有明显优势!
话又说回来了,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疥癣之疾都好治,患者往往畏惧中医的治疗手段(汤药、针刺)大都直接找西医解决了。心腹之患则不同,西医能解决的就解决了,而那些西医解决不了的,就推给中医了(中医都解决不了的,就推给佛祖或者上帝了)。以芥子的门诊经历而言,凡是来看中医的,97%都是经过西医反复治疗后,已经失去信心的患者;3%是迷信中医的患者。因此,就接诊疾病的平均治疗难度而言,中医是要远超过西医的。
同样是应用技能,中医的成长历程好比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历程,西医的成长历程好比一个技工的成长历程。
中医理论的特点是“形而上”,很少有所谓一定的标准,中医的成长是需要有“悟性”的,缺乏“悟性”,很可能三十年、五十年过去,依然是“心手两茫然”。
西医的理论特点是“形而下”,具有明确的标准。一个西医,只要坚持学习和继续教育,工作上认认真真,其成长必然是按部就班的,很少有例外。
第二课、中医与中医的差别
中医有句话,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句话揭示的道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医对疾病的观察是从个体差异(禀赋)、时空环境(气候、节气与地理环境)与致病原因三者出发的。从三者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矛盾变化中,抓住主要矛盾关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俗话说:一人眼中一世界。中医尤其如此!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急性咽炎(现代医学病名)你找甲中医看,给你开的方子可能是“桑菊饮加减”;你找乙中医看,给你开的方子可能是“银翘散加减”;你找丙中医看,给你开的方子可能是“桔梗汤”加减;你找丁中医看,可能给你开的方子是“升降散加减”…
同样,戊中医可能会告诉你“火大”;己中医可能会告诉你“湿热”;庚中医可能会告诉你“气虚”;辛中医可能会告诉你“风热”…
之所以有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和解释,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医生的水平、经验、理论偏好不同所导致的。
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位“学通悟透”的中医,那么你就会感慨中医疗效实在神奇!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位“蒙事儿”的中医,哪你可能在“吃苦”花钱之后,会愤愤的控诉:中医是若有若无的骗子!(芥子暗地里揣摩,莫不是何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第三课、离开中医,哪来的中药?
何先生似乎说过:中医是骗子,可以取缔。中药虽然有毒,但可以部分保留。这句话,芥子大不以为然!什么是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自然造物及人造物就叫做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组织、矿物、人造物等等。
河北名医张锡纯治疗“肺结核病”(为便于何先生理解,本文涉及病名,一律使用现代医学病名)所引起的发热,创立“阿司匹林石膏汤”。阿司匹林是舶来的,但张锡纯先生运用中医理论为它定性,认为它:性寒,味辛苦微涩。配伍石膏等中药后,用于治疗“肺结核病”所致的发热,效果极好。在张先生这里,阿司匹林就是中药!
同样,经过植物药化学分析以后,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后,西医妇科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妇女“绝经期综合症”。在这里,“六味地黄丸”就是西药!
又譬如同样一种矿物-自然铜,藏医用它就叫藏药,中医用它就叫中药!
如果何先生还是不明白的话,芥子可以再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黑头发黄皮肤的是中国人,假如中医灭亡了、中华文化灭亡了、汉语灭亡了,你何先生的子孙就是长着黑头发、黄皮肤,恐怕也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人吧!
中医有很多的特点,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个特点往往同时也是中医的缺点。芥子身处临床,知道中西医之间其实没有很多的争执(甚至还不如中医之间的争执多)。争执恰恰是这些既不懂中医,又不懂西医,却往往又自命为“科学代言人”的一小撮“愤中、愤老”所热衷的,而又被一些别有用心人士所利用的!
奉劝何先生一句:年纪已老,脑已萎缩,君可以休矣!
--------------------------------------------------------------------------------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6-20 22:24
呵呵!说得太好了,大快人心。
--------------------------------------------------------------------------------
作者: lilingqing 时间: 2007-8-24 13:20
很有水平,不愧为捍卫中医之卫士。望将中医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