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因为机体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差,加之饮食不节,很容易发生消化道的疾病。有的小儿感冒后出现腹泻,有的则因脾胃失调,饮食不当引起腹泻,还有的是因为久病体虚或用药不当,或肠炎、痢疾之后而久泻不止。小儿腹泻对于小儿健康危害性很大,直接影响小儿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发育不良。这里谈的小儿腹泻不包括因为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急性传染性腹泻。是指小儿因脾胃功能失调造成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证,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属现代医学“消化不良”或“小儿肠炎”范畴。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主要病变在脾胃。本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以夏秋季节多见。中医认为夏秋暑湿当令,容易湿困脾胃而发病。夏秋天气炎热,食物易于变质,小儿误食后致使脾胃损伤而发生腹泻。一般根据中医辨证把腹泻分为五种类型:
伤食泻:本型症状主要有不思饮食,打嗝酸馊味大,甚则呕吐,腹泻,腹疼,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小儿夜睡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本症是由小儿饮食不节,乳食积滞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治疗应以消食化积为法,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汤药选用的药味有:茯苓lOg,炒白术6g,陈皮6g,法半夏6g,山楂lOg,神曲10g,炒莱菔子lOg.如果腹疼明显加木香6g,厚朴6g;呕吐者加生姜汁10g,藿香10g.饮食应注意清淡,如果孩子不觉饥饿,可以停食一顿。饮食疗法上可以用生麦芽15—20g,水煎少量频服,消乳食最好;还可用鸡内金焙黄研为细末,每次1—2g,开水冲服。对各种饮食积滞都有效,是健脾消食良药。也可以用白萝卜捣汁煮开喝一杯。
当患儿欲进食时,可先用消食粥。消食粥的制作:莲肉10g,山药10g,芡实10g,神曲10g,麦芽10g,扁豆10g,生山楂l0g,洗净加少许粳米煮粥,熬烂,干稀适度,每次一小碗,可以健脾消食化滞。伤食泻当积滞被消导后,腹泻自然会止。
风寒泻:症见腹泻清稀,含有泡沫,臭气不大,肠鸣腹疼,或兼见恶寒发热,舌苔白腻。主要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治疗上当以疏风散寒,理气止泻为法,常选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汤药可选用:藿香10g,苏叶6g,生姜2片,陈皮8g,半夏6g,茯苓12g,白术8g,佛手5g,扁豆10g.腹疼明显加木香5g,砂仁3g;腹泻次数多,尿量减少,加泽泻6g,猪苓l0g.兼有食滞者加山楂10,神曲10g.患儿应特别注意不能再受风寒,腹部及足心要加强保暖。食疗上可选用生姜汁加粳米熬粥,食前去姜,加入少许盐和糖,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及补液的作用。还可以用大蒜头捣烂,贴于足心或脐中,可以祛寒止泻;用柿饼两个,放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可以治疗寒泻、水泻;
湿热泻:症见泻下水分较多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本证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汤药常选用以下药味:葛根10g,黄芩10g,黄连10g,木香6g,炒白芍10g.呕吐重者加法夏10g,生姜汁适量。舌苔厚腻者加厚朴6g,苍术8g.这类病人因为泻下水份较多,很容易出现脱水情况,应及时给予补液。可以选用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用绿茶3g、白糖20g、食盐O.5—1克,加生姜1片,煎成200毫升频服。食疗可选用红萝卜250g,加少许红糖或茶叶同煎,清热止泻;用乌梅10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水泻次数多、口渴者。菠萝水、苹果水随意食用,可以消食止泻。鲜马齿苋30—60g水煎服,每次40—60毫升,日服三次。
脾虚泻:主要症状有大便稀溏,经常食后作泻,色淡不臭。面色萎黄,消瘦,容易疲劳,舌质淡,苔薄白。本症主要是小儿脾虚,运化失职所致。故应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汤药常选用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0g,莲子肉10g,薏苡仁10g,扁豆10g,桔梗3g.若腹痛加木香5g;大便稀水状无臭味者加干姜3g;久泻加赤石脂10g、诃子肉6g.食疗可采用山药60g,加水200毫升水煎,口服2—3次,每次40~60毫升。也可以用生苡仁或芡实熬成粥。还可以用酸石榴皮适量水煎或加红糖食用可以止泻。
脾肾阳虚泻:症状有久泻不止,粪质清稀或为不消化食物,有的脱肛,小婴儿可见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补脾温肾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汤药可用:炮附子5g,补骨脂10g,吴茱萸5g,干姜3g,肉蔻6g,党参10g,白术6g,五味子6g,脱肛加黄芪、炙麻黄;久泻不止加诃子、赤石脂、禹余粮等。食补同脾虚泻。
泄泻的患儿在护理上应注意①为使发生病变的脾胃减轻负担,促进疾病的康复,宜适当减少乳食,严重者还应给予适当的禁食,在病情好转后要慢慢恢复进食,从母乳、米汤等易消化食物开始。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粉,以防破溃感染。③如果泄泻次数多,且水份多时应特别注意小儿尿量,眼泪情况以判断脱水程度。若有脱水应及时补液。小儿便秘化食通滞小儿便秘是指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而言。有的小儿排便时哭闹、费力,大便次数明显减少,2~3天一次,甚至5~6天一次。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候,任何年龄的小儿均有发病。中医认为便秘可分为虚证和实证。所谓虚证,多因先天不足,肺气虚、大肠弱。致使传导无力则糟粕积滞肠中,久而燥结。实证多因热结大肠,大肠津液脱失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致使粪便干结。治疗便秘首先要分清实证、虚证,因为治疗法是完全不同的。
一、实证:多为暂时性便秘,主要症状有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少者1~2日排便一次,甚者多日不解,常伴有腹胀而满,或腹坚,纳少,口臭,恶心,心烦。有的小儿可见面赤、唇燥,苔白腻,质红。治法拟清肠通便、理气化积。中成药可选用麻子仁丸与化食丸同用。如果便秘时间短,可选用:
大黄6g枳实l0g厚朴6g莱菔子l0g
白芍l0g生地黄l0g木香6g
实证便秘食疗的原则仍为清热通便。①用鲜菠菜或白菜煮汤喝,有去肠胃积热作用。②黄豆皮lOOg水煎,日分三次服。③红萝卜捣成泥状取汁,白糖适量,煮开温服。④每日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清肠润肠通便。⑤香蕉两个,冰糖煮,日食2-3次,或用芭蕉加开水磨成糊状,每次1小勺,日2次。⑥甘蔗汁、蜂蜜各一杯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食或蜂蜜30—60g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都有清热润肠通便之功效。
二、虚证:多为习惯性便秘,是经常性的排便困难。主要症状有大便秘结,便时乏力,大多每天有便或隔日有便。常伴有神疲倦怠,面色黄白无光泽,爱出汗,食少,舌苔薄白,舌质淡。治则为润肠通便,益气养血。汤药常选用
黄芪10g陈皮6g枳壳6g火麻仁10g
郁李仁10g当归6g生地10g肉苁蓉10g
番泻叶6g
水煎服,日服2次。
虚证便秘在治疗上禁用大寒大泻之品,如大黄,芒硝等;这种便秘若用大寒大泻之品会进一步损伤正气,反而使病情加重。
食疗上也以滋补润便为原则。①韭菜汁捣汁一杯,温开水冲服,可以温中下气,润肠通便。②新鲜蚕豆洗净切碎加水捣烂,用纱布包纹汁,酌加蜂蜜,每晨空腹服1—2匙,连服20天。有健脾调中作用可用于习惯性便秘。③牛奶250g、蜜60g,葱汁少许煮熟。早晨空腹食,可以润肠通便。④平常常食芝麻酱可以滋补润肠。⑤红薯煮食。⑥鲜桑椹绞汁,每次10—15g,连服数日。治习惯性便秘。
便秘虽然不是大病,但它给小儿带来痛苦,长期便秘使糟粕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毒素重吸收会危害人体健康。治疗便秘有中药,还可以用西药,如开塞露肛门纳入刺激肠道排便。但这些都没有食疗方便,不仅能长期坚持应用,而且没副作用。所以在便秘的治疗上,我们提倡饮食疗法。病人平素应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芹菜。水果中含有果酸可帮助消化,含有大量纤维素的蔬菜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若乳哺的小婴儿发生便秘可在牛奶中加果汁、淡菜汤等。可促进排便通畅。如果服药有困难,还可以用元明粉、莱菔子、茯苓、陈皮、桔梗等适量研为细粉,用醋调敷脐。或揉神阙(肚脐)100次,推大肠100次,每日一次,治便秘。便秘患者平素宜增加活动,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