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人以“铁杆中医”之称号明其志,然对中医的认识却同此称号大相径庭,使“铁杆”之志,成为“麻杆”之疑。
顾名思义,“铁杆”者,强硬的支撑也。“铁杆中医”者,支撑中医的柱石也。因此,“铁杆中医”的医理要硬,能有效地指导临床;“铁杆中医”的疗效要硬,能召唤病人的信任。若把中医之精华视为弊病,理不明,效不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怎能撑得起中医?“铁杆”岂不是成了“麻杆”吗。
有“铁杆中医”说:【中医只是一门技术】,【从其理论的产生开始就有很大缺陷,注定其疗效只能局限于莫一范围的病种。】确切地说,中医是一门学术,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学术,是人体抵御疾病的学术。中医揭示的人体“六经辩治”的理论系统工程,囊括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伤寒论》跟踪外邪,随邪之变化立法,邪到哪里,立法到哪里,与夫误汗、误吐、误下、当汗不汗,当下不下,当吐不吐,用药失宜,变逆匡救之道,俱在一百一十三方之中。请问其理论有什么缺陷?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外邪侵入必乘内伤之虚,治外感必治内伤。因此,外感、内伤理无二致,《伤寒论》既论外感亦治内伤。故有“伤寒钤百病”,“百病俱在阴阳中”之说。请问凭什么说“其疗效只能局限于莫一范围”呢?
有“铁杆中医”说:【“中医能治疗的病种很多,但不能治疗的病种,疗效不好的病种,治疗失败的病种更多。但这些都没被记录下来,或一般描述为断其不能治,拒绝治疗等。”】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医之病和中医怎样治病两个问题。请不要全用西化思维认识中医之病,行吗?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伤阴;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伤阳。伤阴则阴虚,当益阴以破阳;伤阳则阳虚,当扶阳抑阴。阴虚、阳虚,可引外邪侵入,又使内邪滋生。邪者,病也。中医以“汗、吐、下、和、温、补、清、消”八法,对气血宏观调控,对脏腑整体辩治,祛邪以辅正。请问,人身气血何处不到?外邪内邪,何邪不能祛除?又怎样区分“能治疗”和“不能治疗”的病种呢?治病成功必有成功的经验,治病失败也会有失败的教训,《伤寒论》113方如果属于经验,那么288法辩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应是教训。没有失败怎会有教训,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却硬说没被记录下来。
或曰,中医的弊病是:院校、医案、杂志对中医学子进行夸大中医疗效的三次洗脑,使中医学子的临床达不到予期的治疗效果。从而对中医产生疑问、困惑和动摇。
答曰:此言即使是事实,也不能称之为中医的弊病,只能是中医学习的弊病,中医继承的弊病。因为:
其一,中医弊病,只能是不适于人体疾病治疗的中医理论和临床。何能称谓中医?先圣之经典也。《伤寒论》穷汉以前医之理论和经验于临床,被历代尊为“方书之祖”。后世医著虽如汗牛充栋,却是对伤寒六经辩治的充实。学医自应学伤寒,博览后贤之著,是为了正确理解,深刻认识伤寒医理,以利于临床。伤寒是大道,群书如车马,架驭车马是为了在大道上飞驰。因此,学习先圣与后贤之书并不矛盾。然,亦有背离伤寒之道者、喧宾夺主者、自立为王者,掩去伤寒之锋芒,方使中医面临当前之势。这才是继承中医的弊病。
其二,若对医书、医案、杂志的学习不明其理,生吞活剥,亦为中医继承的弊病。诚如徐灵贻所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 何为伤寒之理?阴阳也。阴阳万变万化,虚实务求实据。“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而能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
其三,“铁杆中医”对中医决无“疑问、困惑和动摇”。古的不说,远的不讲,以老中医李可为例,他跨越的是雄关漫道,收获的是胜利的喜悦。有效果,就努力扩大效果;有失败,就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他的心血、智慧、毅力和中医融化在一起。这才是“铁杆中医”,这样的中医若能占现有中医的一半,何惧东渐西风,何愁中医振兴。
愿“铁杆中医”遍天下,中医幸甚!万民幸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