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常用中药名释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刘金明诊所    时间: 2010-1-18 21:00
标题: 常用中药名释义
常用中药名释义



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为了便于学习和查寻,特按章将常用中药名释义如次,共计中药210味。
一、解表药
麻黄
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紫苏
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之名。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
白芷
芷,初生之根干。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辛夷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味而得名。《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因颜色而得名。
藁本
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牛蒡子
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恶实即牛蒡子也。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
桑叶
本品因药用桑树的叶片而得名。因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图经本草》),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
蝉蜕
本品为蝉所蜕壳也(《图经本草》)。故又名蝉壳蝉衣蝉退虫退等。
柴胡
本品药用其根,在古本草中多以茈胡为正名。《本草纲目》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音紫,茈胡之茈音柴。柴胡生山中,嫩者可茹,老则采而为柴,……而根名柴胡也
升麻
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主升,故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及升浮之性而得名。
二、清热药
石膏
本品为矿石,水飞后细膩光滑如膏脂,故名。
芦根
本品因药用芦苇的根茎而得名。
天花粉
本品为栝楼之根,又名栝楼根。古时常捣烂滤汁作淀粉用,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纲目》)。
竹叶
本品因药用禾本科淡竹的叶片而得名。又名淡竹叶
栀子
本品药用其果实,原名卮子。《本草纲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因其形状而得名。
夏枯草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本草便读》)。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黄芩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黄而得名。
黄连
本品药用其根,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根茎多分枝,常36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鸡爪,故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
龙胆草
本品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
苦参
本品药用其根,陶弘景谓,其根味至苦恶。本品因其味极苦,形似参而得名。
穿心莲
本品花形似莲,其花蕊穿心而过,故名(《中华药海》)。
生地黄
本品药用其块根。因生于地下,色黄,故名。简称生地
玄参玄,黑色也(《本草纲目》)。陶弘景云: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又称黑参黑玄参。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之讳,改,而得元参之名。
牡丹皮
本品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根皮而得名。
紫草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本草纲目》),因颜色而得名。
金银花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草纲目》)。本品依据花蕾开放时间先后不同而有黄白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
连翘
本品药用其果实,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图经本草》),因形状而得名。
青黛
《本草纲目》记载:黛,眉色也。……灭去眉毛,以此代之,故谓之黛。本品因古作画眉之用而得名。
千里光
本品长于清热明目,善疗多种目疾,《滇南本草》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因功用而得名。
决明子
药用其种子,有明日之功,故名。因其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决明之称。又因其为植物(草类)药物,故称草决明
白头翁
本品原植物茎叶密被白色长柔毛,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本草经集注》),因其形状而得名。
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性质而得名。
贯众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风尾,根名贯众(《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
白鲜皮
本品药用其根皮。《本草纲目》云: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根据其药用部位、气味及颜色命名。
漏芦
《本草纲目》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
土茯苓
本品原名禹余粮相传昔禹行山中,采本品充饥,而弃其余粮,故名。形似茯苓,后遂谓之土茯苓也(《中国药学大辞典》),前者根据传说得名,后者根据形状得名。
鱼腥草
本品因气味而得名。《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品因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药用全草而得名。
败酱草
陶弘景云:其根作陈败豆腐气,故以为名,本品因有腐败的豆酱气,药用带根的全草得名。
红藤
本品药用其藤茎,根外紫红,……浸酒一宿,红艳如血(《简易草药》),故名。又名大血藤
半边莲
本品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山豆根
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图经本草》云:苗蔓如豆,根以此名。主要根据形状而得名。
射干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蚤休
蚤休,即早日康复之义。《本草纲目》云: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诸名。本品善疗虫蛇之毒,能使之早日康复。《本草便读》云: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又名七叶一枝花
地骨皮本品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名(《中华药海》)。
白薇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胡黄连
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为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本草纲目》)。本晶因产地、性味功用而得名。
紫花地丁
因其花色紫,地下根如钉,故名。简称地丁
大青叶
本品药用其叶片,因其茎叶皆深青,故名(《本草纲目》)。
三、泻下药
大黄
本品色黄,故名。因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故有将军之号,诚如陶弘景所云: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又因其质佳者切面之纹如锦,故又名锦纹
芒硝
《本草纲目》云: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是指结于上而细芒如峰者,谓其形;硝,即消,言其功用。本品因形和功用命名。
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牵牛子
陶弘景云: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李时珍云: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今又名二丑
大戟
本品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本草纲目》)。因味、副作用而得名。
芦荟
芦,黑色;荟,聚也。本品采集后从中提取液汁,色黑而凝聚如饴,故名。
四、祛风湿药
威灵仙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性及功神而得名。
防己
防己功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名曰防己者,以脾为己土……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为古人命名之真义(《本草正义》)。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海桐皮
本品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皮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海药本草》)。因产地和颜色而得名。
徐长卿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人名而得名。
五加皮五加皮,其树一枝五叶,有交加之象,故名(《本草便读》)。因其根皮入药,故名五加皮。
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本草纲目》)。本品以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又名蕲蛇
豨莶草
古书上指猪;莶,指气味辛毒之草。《本草纲目》解释云:楚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豨莶。本品因气味而得名。
桑枝
本品药用桑树之嫩枝而得名。
伸筋草
本品能祛风湿、舒筋活络,有利于筋脉的屈伸,药用全草,故名。
桑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名寄生(《本草纲目》)。诸树多有寄生,……方家唯须桑上者,(《蜀本草》),因而得名桑寄生
狗脊
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苏恭云:此药根长多歧,状如狗之脊骨,因形状而得名。
木瓜
本品药用其果实,木实如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本草纲目》)。
五、化湿药
藿香
豆叶曰藿(《本草纲目》),本品叶似豆类植物的叶,气味芳香,故名。
佩兰
《本草纲目》云: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据记载,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埴。埴,意粘,即头发中积的脂膏又不疏通者(《古医籍词义》)。将本品采置发中,则发不粘膩,故又有醒头草省头草之名。
白豆蔻
《本草纲目》云:凡物盛多曰蔻。本品药用其果实,形似豆,壳白厚,故名。
砂仁
本品药用其果实,脱去果皮后,内有种仁3060粒,缩聚成团,散之如砂粒,故名。
厚朴
本品因其木质朴而皮厚(《本草纲目》)得名。
六、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此草似青蒿而不香,叶背色白,经冬不死,至春则更因旧苗而生新苗,故有因陈之名(《本草便读》)。本品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泽泻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葫芦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椒目
本品药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名之椒目(《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黑及形状而得名。
海金沙
本品药用植物的孢子,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色而得名。
萆薢
本品力能外拓而性复下趋,故驱风寒湿而解之于至卑,此所以谓萆薢也(《本草思辨录》)。因功用而得名。
滑石
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其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膩,故以名之(《本草纲目》)。
石韦
《本草纲目》云:柔皮曰韦。本品药用植物的叶片,该植物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名医别录》)且柔软,故名石韦。
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根茎和根,茎表面散在着红色或紫色的斑点,因药用部位和茎上的斑点而得名。
木通
本品药用其藤茎,古称通草。因茎中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本草纲目》)。
车前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本草纲目》),故曰车前;药用其种子谓车前子,药用其全草谓车前草
七、温里药
乌头、附子
二者同出一物,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本草纲目》),皆因其形状而得名。
高良姜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荜茇
本品原生波斯国,其名为音译而来。
荜澄茄
本品生佛誓国(《开宝本草》),其名为音译而来。
胡椒
因其味辛辣似椒,多产于国外,故名。
八、理气药
陈皮
原名为橘皮。习惯认为,新鲜橘皮味较辛辣,气燥而烈,入药一般以放置陈久,辛辣之味缓和者为宜,故名陈橘皮陈皮
青皮
本品乃橘之未黄而青色者(《本草纲目》),故名。
香附
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本草纲目》)。因形状及香气而得名。
木香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本草纲目》),故名。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以前从广州进口,故名广木香
枳实枳乃木名,从只,谐声也;实乃其子,故曰枳实,本品因实入药而得名。
佛手
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本草纲目》),根据形状而得名。
乌药
本品药用植物的块根,其表面黄棕色或棕黑色,古人谓之乌色。因乌以色名(《本草纲目》)而得名。
川楝子
原名楝实,因楝实以蜀川者为佳(《图经本草》)而得名。又因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象形也(《本草纲目》),故又有金铃子之名。
沉香
本品药用木的心材,体重,有置水则沉(《本草纲目》)的特性,又因其气味芳香而得名。
荔枝核
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因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型取其枝,故以为名(《本草纲目》)。
九、消食药
神曲
本品为面粉、麦麸、鲜辣蓼、鲜青蒿、杏仁、赤小豆、鲜苍耳等混合发酵而成的曲剂,功专消食和中。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本草纲目》)。因制作方法而得名。
麦芽
本品为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稻芽
本品为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谷芽
本品为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十、驱虫药
使君子
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诸疾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根据人名而得名。
槟榔,宾、郎均为贵客之称。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在产地槟榔作水果食,贵客临门则先呈此果,以示欢迎,故名。
苦楝皮
本品药用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因其味苦而得名。
鹤草芽
本品药用龙牙草(即仙鹤草)的冬芽,因药用部位而得名。
雷丸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本草纲目》)。因形态、功用而得名。
十一、止血药
地榆
陶弘景云:本品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
伏龙肝
又名灶心土此灶中对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名为伏龙肝,并以迂隐其名(《本草纲目》)。伏龙者,灶神也。其色如猪肝,故名。
三七
据《云南土特概况》记载:三七原名山漆,现名三七,则系此种植物之形态,每株有三个枝干七个叶子而命名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本草纲目》)。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参三七。据《增订伪药条辨》曹炳章按云:三七,原产于广西镇安府,在明秀镇隶田阳,所产三七,均贡田州,故名田三七”’。广西田阳县田州镇,历史上是三七的集散地,因而得名田三七田七
白及
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本草纲目》)。因同音异字,亦有将白及写成白芨者。
侧柏叶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枝叶,故名侧柏叶
白茅根
本品药用其根茎,色白,因其叶如矛,故谓之茅(《本草纲目》)。主要根据药用部位、颜色及形状而得名。
紫珠
本品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本草拾遗》)。主要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而得名。
血余炭
本品系人发煅制而成。因发乃血之余,故名。
蒲黄
本品药用香蒲科植物的花粉,因粉粒细小,颜色鲜黄,故名。
血竭
本品药用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因其树脂干后如血块状,故名。
炮姜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品而得名。
十二、活血祛瘀药
姜黄
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本草纲目》),故名。根据颜色、形状而得名。
乳香
本品药用其树脂,因其垂滴如乳头(《本草衍义》)而气芳香,故名。根据形状、气味而得名。
土鳖虫
本品药用动物的虫体,生活于土中,其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虫(《本草经集注》),根据生活习性、形状而得名。
自然铜
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开宝本草》)。
骨碎补
陈藏器云: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根据功用而得名。
红花
原名红蓝花。《本草图经》云: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因颜色而得名。
番红花
番,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因其为外来药物,故曰。《本草纲目》云: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以前经西藏进口行销内地,故又名藏红花西红花
郁金
金,言其色黄;郁,言其善治郁病。诚如朱丹溪所云: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主要根据颜色、功用而得名。
桃仁
本品药用桃或山桃的种仁,故名。
鸡血藤
本品药用植物的藤茎,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本草纲目拾遗》),因其砍断后流出赤色汁液如鸡血而得名。
益母草
原名充蔚。因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充蔚(《本草纲目》)。本品消瘀化水,是其所长。以产母必有瘀浊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则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本草便读》)。根据其功用命名。
川芎
原名芎藭,因功用、产地而得名。人头穹癃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本草纲目》)。因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藭,简称川芎
延胡索
原名玄胡索,简称玄胡。本品因避讳而两易其名。宋避真宗讳,改玄为延;清避康熙讳,改玄为元,故有延胡索元胡索之名,分别简称为延胡元胡
刘寄奴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每遇金疮傅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本草纲目》)。因人名而得名。
牛膝
本品药用植物的根。因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本草经集注》)。根据药材形状似牛的膝关节形而得名。
王不留行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性善走窜之特点而得名。
五灵脂
本品为动物复齿鼯鼠之粪便。其屎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荆三棱
苏颂云: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著其地。因产地和形状而得名。
月季花
本品药用植物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因其逐月开放不结子(《本草纲目》),花开四季而得名。
马钱子
原名番木鳖。所谓,一般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谓之番。药用其成熟的种子,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本草纲目》),故名番木鳖。又因状似马之连钱,故名马钱(《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提示半夏之块茎在仲夏成熟,此时夏季刚过一半,故名半夏
贝母
本品因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经集注》)。
紫菀
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因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颜色和质地得名。
旋覆花
本品药用植物的头状花序,因其花绿繁茂,圆而复下(《本草衍义》),故名。
马兜铃
本品药用其果实,此物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本草衍义》),故名。主要根据果实的形状而得名。
桔梗
《本草纲目》云: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
海蛤壳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本草纲目》)。本品主要源于海中蛤壳而得名。
浮海石
本品为动物的骨骼,因生于海中,体轻,入水浮而不沉,故名。
款冬花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本草纲目》),本品根据花开的时间而得名。
百部
本品药用其块根,因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根的形状而得名。
枇杷叶
本品药用其叶片,以其叶形似琵琶,故名(《本草衍义》)。主要根据其叶的形状而得名。
昆布昆,大也;形长如布,故名昆布(《医学入门》)。
十四、开窍药
麝香
本品为成熟雄麝脐下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因其气味极浓烈,香气能远射,故名。其中颗粒较大,色紫黑者,常正对囊孔处,似有档门之势,又称当门子香子。呈褐色粉末状者又称元寸香,简称元寸寸香
冰片
本品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良(《本草纲目》),故名,又名梅花冰片,简称梅片
苏合香此香出苏合国,因以名之(《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十五、安神药
远志所谓远志者,以肾藏志,远志能宣泄肾邪,邪着则志不定,邪去而志自远大也(《本草便读》)。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本草纲目》)。因功用而得名。
磁石
又名慈石,俗称吸铁石。本品药用矿石,具有吸铁功能。磁石吸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酸枣仁
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果肉味酸而得名。
夜交藤
本品药用何首乌的藤茎。相传此藤夜则相交,昼则分离,故名。
合欢皮(花)
本品因功用而得名。苏颂云:欲蠲人之忿,则赠经青裳。青裳,合欢也。植之庭院,使人不忿。因合欢蠲忿,令人欢乐无忧,故名。其中,药用其树皮者名合欢皮,药用其花或花蕾者名合欢花
朱砂
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颜色朱红而得名。
十六、平肝熄风药
牡蛎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粗大、独生而得名。
石决明
本品为贝壳类药物,单片附石生(《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善明日,故名。习惯以边有九孔者为佳,故又名九孔石决九孔决明
代赭石
本品为赭褐色矿石,主产于古代之代郡(今之山西),故名。
牛黄
所谓牛之黄,牛之病也(《本草纲目》)。牛黄系指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色金黄或棕黄。因牛属丑,为隐其名,又名丑宝
钩藤
本品药用其茎枝,因其茎间有刺(《唐本草》),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僵蚕
本品为家蚕发病而致死的僵化虫体,故名。
天麻
原名赤箭。因其茎似箭杆,色赤,故名。天麻即赤箭之根(《本草纲目》)。
十七、补虚药
黄芪
原名黄耆。《本草纲目》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因颜色、功用而得名。
人参
本品药用其根,因根如人形,有神(《本草纲目》),故名。
太子参
本品原在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又因其块茎很小,多用于小孩,又名孩儿参
党参
本品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参,故名(《中药材品种论述》)。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西洋参
因产于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加拿大,功似人参,故名。
山药
原名薯蓣,因避讳而得名。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本草衍义》)。
甘草
本品因味甘而得名。旧时有国老之称誉。甄权云: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陶弘景云: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百合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本草纲目》)。因形状或功用而得名。
淫羊藿
陶弘景云:本品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服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本草便读》谓:淫羊藿一名仙灵脾。其叶似藿,羊食之则喜淫,故名。
肉苁蓉
本品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本草纲目》);其质似肉(《本草经集注》),故名。
仙茅
《海药本草》谓,因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因形和功用而得名。
杜仲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根据传说和人名而得名。
续断
本品长于活血疗伤,续筋接骨,故名。
益智仁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本草纲目》),药用其种仁,故名。
蛤蚧
本品因声而名(《本草纲目》)。雄者鸣声如蛤,雌者鸣声如蚧,雌雄相随,鸣声相续,故名。
阳起石
《本经》谓其主阳痿不起,《别录》谓其疗男子茎头寒。证诸临床,本品能起阳之不能起,质为矿石,故以能命名(《本草纲目》)。
当归
李时珍云: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当归活血补血,能使气血各有所归,因功用而得名。
何首乌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大明本草》)。根据发现者而得名。
阿胶
本品为驴皮经漂洗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又名驴皮胶。《图经本草》云:出东阿,故名阿胶。因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者为最好而得名东阿胶阿胶
玉竹
原名葳蕤。因其色白如玉,根节如竹也(《医学真传》),故名玉竹
枸杞
本品因形而得名。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本草纲目》)。又因其果实色红入药,故又名红枸杞
龟甲
本品药用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而得名。
鳖甲
本品药用鳖的背甲而得名。
墨旱莲
本品药用植物的地上部分,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又因其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本草纲目》)。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女贞子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果实,故名。
十八、收涩药
麻黄根
本品因药用麻黄的根及根茎而得名。
浮小麦
本品药用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因其干瘪轻浮,易浮于水面,故名。
五味子
本品药用其成熟的果实,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新修本草》),因其酸、苦、甘、辛、咸五味具备而得名。
覆盆子
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此子形似覆盆,故名(《本草便读》)。
肉豆蔻
《本草衍义》云: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因其花实似豆蔻无核,故名。
山茱萸
简称山萸,因药用其果肉,又名山萸肉。本品炮制晒干后,形如黑枣皮,故又名枣皮
莲子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本草纲目》),药用其成熟的种子,故名。
诃子
原名诃黎勒,从波斯船上来(《本草纲目》),故为音译名,后简称诃子
白果
原名银杏。本品药用其果实,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本草纲目》)。
赤石脂
本品药用多水高岭石,因其色红,质地如脂,故名。
十九、外用药及其他
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今江西上饶),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本草纲目》),以其毒大之故也。因性猛、产地而得名。
常山
原名恒山。因历史上三个皇帝(汉文帝、唐穆宗、宋真宗)皆名,因避讳而易名常山
藜芦黑色曰黎,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本草纲目》),因色黑而得名。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