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①小写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方。
② 大写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③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④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1)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①小写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② 大写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侬,胁背胸支满迫急不可奈者方。
③ 小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④大补心汤: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
(2)治心包病方。“心包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①小写心汤: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方。
② 大写心汤: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③小补心汤:治阳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脉结者方。
④ 大补心方: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牛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时或睡眠,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①小写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② 大写脾汤:治腹中张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③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世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④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辨肺脏病证文并方:
① 小写肺汤: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② 大写肺汤:始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③小补肺汤: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④ 大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① 小写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② 大写肾方: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呜者方。
③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赢瘦,脉快者方。
④大补肾汤: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又有写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方:
①写肝汤: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擗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②写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③ 写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张,反寒不已方。
④写肺汤: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故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方。
⑤写肾方: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8)《伤寒论序>中的两段文字非为张仲景自撰,乃出于后人之手。《伤寒论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一十六卷。”从“撰用”至“平脉辨证”计23字,及《伤寒论序>“夫天布五行”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非张仲景所自撰,而为后人所增入。这一论断由以下文献材料所证明:
①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标名引用仲景《伤寒论序>,无此23字。卷一第二节《治病略例第三》引用“天布五行”至“固亦难矣”一段文字本标引张仲景名。《千金要方》引文通例,凡引张仲景文,率标仲景名,如卷一《诊候之四》之例。
② 日本古本《康平本伤寒论序》将此23字改为小字嵌注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8字之下。“天布五行”至“固亦难矣”一段文字低张仲景序文一格,表示这段文字非原序所有,而为解释阐发性文字。
③20世纪30年代中医文献学家杨绍伊《伊尹汤液》一书以较多篇幅论证这23字及最后一文字为王叔和所加,后来窜入正文。其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