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关注康复,才是真正的关注肿瘤
[打印本页]
作者:
民生中医
时间:
2009-12-8 10:41
标题:
关注康复,才是真正的关注肿瘤
80%的肿瘤患者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
在肿瘤患者的人均医药费用支出中,40%是用于生命最后一年,而其中40%又是用于生命最后一个月。80%的肿瘤患者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
在一份调查问卷上,许多肿瘤患者在问及当治疗出院后想些干什么时,都很茫然地填上“无”字,实际上他们确实没有想到要在康复阶段进行特殊治疗。
必须确立终身的“第二治疗”思想
事实上,手术、放疗、化疗、激光等常规治疗是必须的,但远不是终结,因为攻击性的“第一治疗”充其量只能“减灭”或抑制肿瘤,无法彻底消灭肿瘤,更无法改变易使肿瘤发生、发展的内环境。注重整体康复的“第二治疗”,调整恢复受创伤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免疫机能,改变机体内利于肿瘤生长的小环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肿瘤复发、转移、再生。
对肿瘤患者来说,“第二治疗”可以说是终身性的,或者说至少必须经历多年以上,达到理想康复的三大目标后,方可暂时画上一个句号。因为,在我们的临床经历中,20~30年后又见癌症者并非罕见。确立终身的“第二治疗”思想,对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
肿瘤治疗的核心: 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是自身长期慢性的病理产物,有效的治疗不一定是把癌细胞全部消灭,例如小细胞肺癌虽然瘤体较容易消灭,但患者寿命并不一定延长;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却可长期带瘤生存。尤其一些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比较弱,合并其他慢性病也较多,若进行过度的攻击性治疗,则常因毒副反应严重,反而缩短其生存时间。所以,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整体康复。
“死马当作活马医”的陷阱
王老先生是一位晚期肺癌合并胸水及小量心包积液的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还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按常理不适合全身化疗,故最初只是局部抽胸水并进行腔内化疗,及全身免疫治疗、中药扶正综合治疗。结果胸水明显控制,肺内原发病灶未见增大。调整治疗3年余,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胸水稳定,但肺内病灶较前稍稍增大。此时,患者及家属不甘心于“坐以待毙”,竭力要求应用全身化疗以期控制病灶的发展,准备“背水一战”。于是到另一家医院进行了两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肿瘤病灶无明显缩小,相反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急剧恶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重,又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虽经多方治疗,无奈回天无力,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活得好活得久”才是根本目的
由此可见,在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体内肿瘤负荷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应用攻击性较强的疗法,有可能出现癌细胞与患者生命“同归于尽”的治疗结果。
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策略上,有人选择为防止“坐以待毙”而“背水一战”,也有人认为“九死一生”可防止“全军覆没”。
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性化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管是健康人还是肿瘤患者,都应以“活得好”和“活得久”为最终目标。其中“活得好”是基础,只有生存质量高,延长寿命才更有价值。所以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讲,应慎重对待没有肯定延长寿命作用的攻击性治疗;对某些不具有再次放、化疗指征的患者,一味地追求肿瘤局部的消退而不顾及全身情况,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两败俱伤”抑或“与狼共舞”
临床上有许多中、晚期恶性肿瘤,应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不可能完全杀死肿瘤细胞,而且由于肿瘤的长时间消耗,患者的体质往往很差,无法耐受攻击疗法的进一步打击。面对这一现实,与其是“奋力搏斗”、“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倒不如来个“一国两制”或“与狼共舞”,和平相处。
早有人指出,肿瘤是自身长期慢性的病理产物,有效的治疗不一定是把癌细胞全部消灭,例如小细胞肺癌虽然瘤体较容易消灭,但患者寿命并不一定延长;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却可长期带瘤生存。尤其一些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比较弱,合并的其他慢性病也比较多,若进行过度的攻击性治疗,则常因毒副反应严重,而缩短其生存时间。所以,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整体康复。
——摘自何裕民博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