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汤钊猷院士:手术放化疗治癌也可能致癌 [打印本页]

作者: 民生中医    时间: 2009-10-26 13:26
标题: 汤钊猷院士:手术放化疗治癌也可能致癌
博主推荐:汤钊猷院士曾经说:“患者最喜欢我用中医药给他术后调理。”汤钊猷院士是肿瘤外科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长期从事肝癌研究,特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相关基础方面成就显著。最早对小肝癌进行了系统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一次,电视台采访了再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汤钊猷教授,当主持人问到他对“告别中医”事件的看法时,他举了自身2个实例作出回应:第一个例子是他曾用针灸治好了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的阑尾炎,而母亲阑尾炎已并发腹膜炎,他是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抗生素治疗好的。第二个例子是他现在每周门诊,复诊的许多老患者不是冲着他“刀开得好”,而是肝癌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的。他亲自用中药方给患者调理,这就是医学大师的胸襟。近日,《文汇报》刊发了一篇汤钊猷院士观点的文章,转摘于此,以飨读者。


汤钊猷院士认为应该一边消灭肿瘤一边“驯化”残瘤


遏止疯狂生长的癌细胞,手术、放疗或化疗无疑是患者的不二选择。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司空见惯的癌症疗法有可能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在昨天由中国工程院与上海院士中心共同举办的“2009医学前沿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呼吁重视传统疗法可能带来的反作用,“它们既可以治癌也可能致癌”。



面对居高不下的死亡率,擅长肝癌切除手术的汤钊猷一直在思考“转移复发”这道世界性难题。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小肝癌的切除例数20年来增加了10倍多,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没有明显提高。即便是2厘米以下就开刀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69%。显然,癌转移是肝癌的主要死因。


在探寻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规律的过程中,汤钊猷带领课题组发现了不少出人意料的新问题。他举例说,医生有时勉强为已错过最佳手术期的晚期病人开刀,为的是减轻他们的痛苦。但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姑息性切除可能促发残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与某些手术“适得其反”的作用相比,放疗对于癌细胞的影响更为复杂。比如,在肝癌小鼠接受放疗的2天内,癌细胞生长“偃旗息鼓”;可等到30天后再观察,癌细胞的肺转移倾向竟然比那些“休养生息”的肝癌小鼠更高。


就在汤钊猷反思手术、放化疗与癌细胞转移之间的关系时,《自然》、《科学》、《癌症科学》等国际权威刊物上,也屡屡出现有关抗癌副作用的报道。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患乳腺癌的小鼠在服用化疗药物阿霉素或接受放疗后,一种信号蛋白立刻吹响“集结号”,指挥癌细胞向肺部迁徙。沿着“副作用”线索顺藤摸瓜,研究者发现,在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十分热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实也是“双刃剑”——短期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生长,长期反促癌细胞扩散——这种治疗方式,往往只能让患者生命延长几个月。


种种迹象提醒研究者,常规癌症疗法好似一只“潘多拉盒子”。在利与害之间,医生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汤钊猷说,15年的肝癌转移研究给了他不少启示:“癌症既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性疾病,是生活环境、癌细胞、体内微环境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行之有效的抗癌方式应该是,一边消灭肿瘤,一边从免疫、内分泌、神经、代谢等角度综合干预,调变肿瘤,最终令残癌细胞改邪归正。
汤钊猷强调,在“驯化”肿瘤方面,中医中药无疑“技高一筹”。他所在的课题组发现,将治疗乙肝的中药“苦参素”与干扰素配合使用,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当一群不幸患上高转移肝癌的小鼠服用一种5味中药制剂“松友饮”后,癌细胞增殖的速度明显放缓,向肺部转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摘自何裕民博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