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西医向中医靠近的20个证据 [打印本页]

作者: 经方—cijit    时间: 2009-8-11 19:10
标题: 西医向中医靠近的20个证据
西医向中医靠近的20个证据
                      慕盛学
从近百年来西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医在逐渐向中医靠近。
   很多人会提出疑义,西医一贯排斥中医,怎么会向中医靠近呢?请看下列事实:
   1、头痛医头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始终把“治本”作为治疗的根本目的。
   西医在初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强调“对症”治疗的,就是通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常常会立竿见影,但也常常反反复复。因此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随着西医的发展,西医也开始研究发病的根本原因,也开始求本,但目前还不是非常普遍,治标为主的习惯仍然经常出现。另外有些病西医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方法,也只能治标应付。
   2 、健康的概念
  中医讲“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人是不但没有病,而且要与“天”、与“地”和平共处。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明确阐明:“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精神因素
   中医认为疾病可以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外感病是人感受外界的“风寒署湿燥火”而形成,内伤病是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引起。
   西医最初只认为疾病是感受细菌病毒引起,不承认“风寒署湿燥火”,更不承认“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是疾病的主要原因。后来承认了“风寒署湿燥火”可以致病,近20年又承认了人的精神因素可以引发疾病。于是近20年,西医开始培养心理治疗师,先后在医院建立了“心理治疗科”等有关项目。尽管目前西医承认精神对疾病有关系,但只认为精神因素只能引起精神性的疾病,在精神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的问题上,目前还没有太大的进展。但这已是西医突破外感病是细菌病毒致病理论的很大进步。
   目前又有新的进步,认为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内分泌的失调。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滥而致乳癌。紧张的环境刺激恐惧和焦虑可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免疫能力缺损而引起癌症。目前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提示,癌症的生长速度与个体的生活方式突然改变等心理因素有关。
   4、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最大特点之一。中医认为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人出现疾病是人的整体某部分出现了不平衡,诊断就是找出不平衡的位置,治疗就是通过药物和其他办法使之平衡。治疗不但要解除症状,而且要去掉产生症状的原因。这一切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整体。人的任何一个部分疾病都和整体有密切关系。
   西医认为人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机器,疾病只是某个“零件”出了问题,治疗只要修理这个有毛病的“零件”就可以了。因此西医针对人体的各个“零件”,分了很多科,用了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式的方法对人进行“修理”。因此“误诊率”长久居高不下,“返修率”此起彼伏。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西医不得不开始认识到重视整体的重要性。如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不但注重了药物的应用,还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必要性。虽然西医在重视整体方面还是刚刚开始,但让我们高兴地看到西医又进步了,又向中医靠近了一步。
   5、健康的标准
   中医讲健康的十大标准是:(1)、眼睛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2)、声息调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脏功能及循环功能良好。(3)、小便通畅:小便通畅,每天尿量1000至1500毫升,说明泌尿功能正常。(4)、大便通畅:大便每日一次或两次,无腹痛、腹泻,提示消化功能健旺。(5)、体形适中: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女性减100)(公斤)。(6)、牙齿坚固:保持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7)、腰腿灵便: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8)、.脉搏正常: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9)、饮食有节: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吸烟。(10)、.起居准时: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西医过去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标准扩大了,"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具体的也有10条标准,西医的10条标准和中医的10条标准是很相似的。(西医的10条标准见《时代和人类对新医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6、食疗问题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有“四气五味”,食品也有“四气五味”,只不过食品的“四气五味”特性不十分明显。因此正确的饮食,可以预防疾病,轻微的疾病,可以用食物治疗调理,而且认为食疗是上策。
   西医认为疾病是细菌病毒感染所致,饮食只是补充人体的营养,食物和细菌病毒没有关系,因此过去的西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对患者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长期的医疗实践,西医发现现在流行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等,这些病和不正确的饮食都有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病,必须要有正确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不能吃,或少吃。21世纪的西医开始注重饮食了,不能不说西医又进步了,又向中医靠近了。
   7、忌口问题
   中医讲治病的时候,很多病病要忌口。有“吃药不忌口,跑断医生腿”的说法。例如胃病患者治疗的时候,要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疔疮疖子等病要忌吃发物,痛风患者要忌吃海鲜等,这些都是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违反了就要出问题,这些都是必要的、科学的。
   过去的西医治病不要求患者忌口。西药的说明书上也不强调忌口问题,因此很多患者说“还是西医科学,不讲那些罗嗦”。 但是后来西医也发现了不讲忌口不行了,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因为不忌口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西医医生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也提出要忌口的问题,例如糖尿病就要少吃糖,肥胖要少吃高脂肪食品,服用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期间应该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服用治疗头疼的药期间忌饮酒等这些都是西医的进步,在向中医理论靠近。
   8、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的第二个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中医认为人是复杂的,病是复杂的,引起疾病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要想疗效好,必须用复杂的检查分析找出病变的原因,针对患者的病种、病情、病期、性别、年龄、环境、季节等综合因素,进行用药,这就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是全世界未来医学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是“量体裁衣”,是“因材施教”,是“小锅饭”。
   西医讲究集体治疗,同种病归与一个大病房,大致相同的药,大致相同的方。不重视病种、病情、病期、性别、年龄、环境、季节等综合因素的不同。是“商品成衣”,是“常规教育”,是“大锅饭”。表面上看西医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大治疗、高效率。实际上还是把人当作机器在流水线上用同一个方法修理有不同情况的人。
   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订做的服装在款式、大小、肥瘦、颜色等各个方面常常是可体合心的,买的成衣却很难可体合心的。因此西医的误诊率高,不良反应多。有些有远见的医师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实行“个体化治疗”, 虽然这种观点比中医晚了2000年,虽然还不太普遍,虽然刚刚开始,但西医已经看出了这是未来医学的目标和方向。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感谢西医的进步,又向中医靠近了一步。
   9、应用中成药
   目前国内的西医除了用西药治疗疾病外,还大量使用中成药治疗,这是中国西医比美国西医强的地方。中成药是应用中医理论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方剂进行优选,再经过标准化制作而成的药。由于不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其性质和成品服装类似,只能适合小范围的人群。因此中成药并不是最好的方案。西医肯应用中成药,说明西医认为西药里还有许多不足,这也是向中医靠近的一个方面。
   10、美国膳食的金字塔
   中医讲人的食物应该是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五谷为养,是指以粮食为主要营养;五果为助,是指各种水果起辅助的作用;五畜为益是指肉类是起补益作用;五菜为充是指各种蔬菜起到补充的作用。
   美国是世界上先富起来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过30年50年后,美国人发现各种“富贵病”频频出现,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上升到美国人各种疾病的前列,严重威胁美国人的健康。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饮食严重不平衡造成的,于是推出了“膳食的金字塔”金字塔的塔底是粮食,然后是蔬菜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第五层是油脂。这个膳食的金字塔和中国古代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但金字塔的观念比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晚了2000年。
   11、承认针灸
   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美国在1972年前是不承认针灸的,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解冻,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介绍了针灸之后,美国才开始逐渐承认针灸。目前全世界的所有国家,绝大部分都承认了针灸,世界卫生组织也组织编写有关针灸的标准等书籍。承认针灸,是西医向中医迈出了第一步。
   12、承认中医
   美国承认针灸,但不承认中医。可是面临21世纪西医遇到的各种难题,全世界的医学界,包括美国,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中医。人民日报2007年8月3日报道:“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王淑军) 记者今天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尽管美国承认中医也是有限度的,由不承认到有限承认,这已是向中医靠近的开始。
   13、德国的中医
   德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中医在德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德国卫生以及医疗保险部门曾一直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中医治疗费一直未被纳入医保。在德国,一次针灸治疗费用是25~80欧元,而针灸治疗是按疗程计算,一个疗程是10次,可见看中医的花费很高。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愿意自掏腰包去看中医。近年来,中医逐渐获得官方承认,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从去年10月以来,头痛、腰椎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已被作为保险对象。
   14、中医留学生增多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11月08日第二版) 新华社记者 孙恕,“中医不仅在亚洲国家日益受到重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医。目前,在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每年约2000人左右。”
   据介绍,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中医药对外教育基地,坐落于天津的“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学院”以长期的中医学历教育为主,每年招收来自欧、美、东南亚几十个国家的四百名留学生,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自90年代初至今,已接受42国家1365名留学生和研修生,接待来自29个国家的组织和团体2804人。中国有学者要废除中医,国外却有人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中医,而且别的学科的留学生在减少,学中医的留学生却在增加,能说西医不在靠近中医吗?
   15、亚健康问题
   中医讲要诊断和治疗未病,提出“上医治未病”。并有一套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强调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变。有些疑难杂病,其病因复杂,久治不愈,很多人产生恐惧心理,而这些疑难病证,大多是内因大于外因,用现代防治方法难以预防。中医看来,它们在未病之前,就已经有了疾病的信息——阴阳气血、症状、舌脉等改变,此时若能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进行干预,可得到缓解或制止,这正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价值之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西医没有办法诊断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人,但能承认“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未病,已经很有进步了。
   16、生理和心理问题
   中医讲形神合一 其本质也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现象,“形”指形体形态,包括皮肉筋骨、内脏精血等;“神”泛指人的心理活动。神以气血津液为活动基础,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进行的。《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只有形神具备、心藏神气、魂魄和谐时,才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健康人。
   西医把人当作机器、肉体。研究的是人的生理现象,生理学和解剖学是西医的两大基础,治疗也是围绕生理解剖方面进行治疗,西医学和西医研究和解决的都是人的生理疾病,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人的精神因素。
   但上世纪70年代末,西医发现仅仅从生理和解剖上研究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谱的改变,使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西医又向中医靠近一步。
   17、医学的目标和方向问题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致中和”平衡的整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会患病,是因为人体偏离“中”,产生不“和”而失去平衡。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预防疾病,就是要时时处处保护人的正气,就是“上功治未病”。 所谓预测疾病,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诊断。至于个体化治疗那是中医的必然。医学的目标是通过治疗达到恢复人的“中”、“和”、“平衡”状态,其中平衡包括人体本身各个部分、系统的平衡,也包括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平衡。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变,是对西医提出的目标和挑战,是向中医靠近了一大步。
   18、肾开窍于耳的问题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意思是在五官和五脏的关系方面,耳和肾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耳朵的疾病和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肾的问题也可以从耳的变化反应出来。《四诊诀微》中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所以对耳朵的动静自然不可掉以轻心。
   西医认为肾和耳完全是两个系统,位置相差很远,功能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关系,“肾开窍于耳”没有任何理论根据。但是在西药中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药的应用时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和耳的副作用,甚至引起耳聋。为什么药物的伤害总是肾和耳相连,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发现人在胚胎发育时,肾和耳是由同一个神经发育而成的。这时才恍然大悟,“肾开窍于耳”是有道理的。
   19、手术问题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轻易摘除,如果某处有病,主张尽量保守治疗。
   西医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论诱导,作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对阑尾炎的治疗,以前西医一直认为阑尾是一个“退化无用”的器官,是个隐患,甚至主张没有炎症也要切除。而当今天他们认识到了阑尾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时,无数“无辜”的阑尾已经被切除了。
   又如很多人患扁桃体炎,对于经常患扁桃体炎的人,医生建议他手术摘除,一劳永逸,何乐而不为,于是很多人为了彻底治愈,把扁桃体摘除了。从局部来说,扁桃体总发炎,摘除好像是对的,但是从整体来说,扁桃体是人的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去掉了第一道防线,细菌和病毒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还有西医认为脾可有可无,一有病变就要摘除,后来发现摘除脾的人结肠癌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这才发现脾是人最大的免疫器官。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这些都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20、治病还是治人的问题
   中医的治疗对象是有病的人,一切治疗手段都是从有利于人的目的出发,把人调理好了,疾病也自然好了。
   西医的治疗对象是人的病,一切检查治疗都是围绕人的病,把病治好了,人就健康了。但是大量医疗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是最好的办法,常常是治好了这个病,出现了那个病,或反复发病。例如对于肿瘤,西医的观点一直认为不管良性还是恶性都要手术切除,特别是癌症,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切除,然后再化疗、放疗。这就是把患者的病放在首位,因此常常出现,手术做的很好,患者的病灶切除了,人却死了的现象。即使不死,也常常体力大伤,衰弱至极。近两年部分医生开始转变观念,对于癌症开始从患者整体出发,走一条先化疗、放疗,再手术切除,再化疗、放疗的路线。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患者能治疗得彻底,而且患者体能消耗少。这不能不说西医进步了,开始整体考虑了,开始治疗有病的人了,向中医的理论又靠近了。
   上面的20个事实都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这里只列出了这20项,还有一些,仅从这20项就可以看出谁科学谁不科学,谁经典,谁成熟,谁全面。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西医理论的进步,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承认中医的理论,有意无意地向中医方向靠近,这不是偶然,而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西医医疗技术的进步说穿了主要是医疗仪器的进步,都是现代科技的进步。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解释吗?
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28060&extra=page%3D1
作者: 经方—cijit    时间: 2009-8-11 19:16
西医理论的进步,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承认中医的理论,有意无意地向中医方向靠近,这不是偶然,而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