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贴: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下)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7-26 16:29
标题: 转贴: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下)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7-2-15 18:45     标题: 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下)

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下)

                                张丰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皮肤疾病出现在人体肌表,其与络脉关系密切,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关于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的有关内容,笔者已在2月14曰6版《络病理论与皮肤病诊治》一文中有所论述,现就应用络病理论治疗具体的皮肤疾病体会,介绍如下。

  1.白癜风:风湿袭络,气血瘀滞,肌肤失养
  白癜风为临床难治疾患,传统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肾不足、风邪外袭、气血失和为其主要病机,治疗多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为主要治法。笔者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风湿袭络、气血瘀滞、肌肤失养,病机重点在于络脉瘀阻,治疗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大法。如治患者王某,女,48岁。项背部白斑反复发作4年,近期加重发展至双眉部。查:患者项背部有一12cm×16cm大小的色素脱失斑,双眉部内侧各有一1cm×1cm色素脱失斑,边界较清,周边部色素加深。现时有心慌、心悸,头晕,关节疼痛,舌淡,中心部有瘀斑,苔少,脉沉细缓,时有间歇。患者曾行光化学疗法,效果不佳。心内科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辨证为风湿袭络,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治以益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药用生黄芪、桂枝、荆芥、防风、秦艽、威灵仙、全蝎、女贞子、旱莲草、丹参、当归尾、炙甘草。黄芪最初用30g,渐增至45g。患者服药两周后,双眉部白斑开始减小,服药2月后,双眉部白斑消退,项背部白斑减小,中心部有色岛产生。患者以往之心慌、心悸症状消失,心率由以往的不到60次提高到现在之75次左右。此一举而两得。细思此患者内由心阳不振,外由风湿外袭,瘀血内阻心络,外阻肌肤络脉为患,故络通而气血得行,风邪得祛。

  2.慢性荨麻疹:风邪郁络,卫气不固,疏泄不能,气血瘀滞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治疗困难,病程长,影响患者曰常生活和工作。传统辨证将慢性荨麻疹分为多种证型。笔者认为慢性荨麻疹多由于风邪郁络,卫气不固,疏泄不能,气血瘀滞。风邪久羁,白天阳气盛,邪气郁阻于内,夜间阴气盛,邪气冲络而出,故皮疹外现。治以益气祛风,活血通络。如治范某,男,46岁,自诉全身起皮疹反复十余年,夜重昼轻,瘙痒剧烈。现患者神疲,舌淡红,舌底静脉曲张,苔白,脉沉。辨证为风邪郁络,卫气不固,疏泄不能,气血瘀滞。治以祛风活血,益气通络。药用黄芪、太子参、防风、荆芥、当归尾、全蝎、蝉衣、秦艽、丝瓜络、白术、桂枝、赤芍、白芍,服药两周后,病情减轻,坚持服药两月,皮疹消失,至今已有2年未复发。

  3.结节性痒疹:风湿虫毒阻络,气血瘀滞,积聚成结
  结节性痒疹中医学称为“马疥”或“顽湿聚结”,临床上多选用赵炳南老中医“全虫方”加减治疗,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对于新发的患者本方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的患者疗效较差。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风湿虫毒阻络,气血瘀滞,积聚成结。如治患者李某,男,32岁,手册。患者双小腿部结节一年,瘙痒剧烈。自诉自2001年秋天去南方旅游后出现,久治不愈。查:患者双小腿散在较多的绿豆大结节,触之略硬,表面有剥脱。舌暗红,苔白略腻,脉滑略数。辨证为风湿虫毒阻络,气血瘀滞,积聚成结。药用荆芥、防风、首乌藤、白芷、苦参、车前草、马齿苋、全蝎、夏枯草、当归、丹参、生黄芪。服药1周后,瘙痒减轻,2周后结节开始消退,服药1月后痊愈。

  4.阴囊湿疹:风湿下袭阴络,气血阻滞
  阴囊湿疹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皮肤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笔者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下袭阴络,气血阻滞。如治患者周政,男,72岁,病例号2897,患者阴囊部湿疹反复发作10余年,久治不愈,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查:患者阴囊部淡褐色肥厚斑块,局部苔藓化,有抓痕,血痂。舌红,中心部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苔白厚腻,脉滑。口唇紫暗。患者前治疗所用中药多系清热凉血解毒之药,效果不明显,即使有效,也维持时间短。首乌藤、白芷、全蝎、当归尾、苦参、车前草、丹参、泽泻、丝瓜络、麦冬、防风、秦艽、生龙牡、生黄芪。患者自述服药1剂后,瘙痒即止,未再发作。继服药两月,患者口唇变红而停药。

  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毒侵袭,气血瘀滞,络脉不通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与肝、脾二脏有关,急性期或为肝胆火盛,或为脾虚湿蕴;后期或患者年老体弱,气虚无力驱邪外出,湿毒壅盛,气血瘀滞,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缠绵不愈而表现为后遗神经痛。其基本病机为湿毒侵袭,气血瘀滞,络脉不通。如治李某,男,76岁,带状疱疹皮疹消失后仍疼痛半年有余,夜间剧烈,影响睡眠,口干欲饮,便干,舌暗红,苔少,脉细滑。考虑患者湿毒已尽,气阴两伤,络脉瘀阻。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止痛。药用生黄芪、五味子、麦冬、柴胡、枳壳、川楝子、延胡、丹参、赤白芍、车前草、全蝎、丝瓜络、红花、甘草,服7剂后,疼痛减轻,继服7剂,疼痛消失。

  6.红斑狼疮:毒热炽盛,脏络瘀阻,气阴两伤
  红斑狼疮是系统性疾病,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外因感受曰光热毒有关。热毒入里燔灼阴血,瘀阻经脉,伤于脏腑,蚀于筋骨则可以发病。热伤血络,血热外溢,凝滞于肌肤则见皮肤红斑;毒热凝滞,阻隔经络则关节肿痛;毒热内攻犯脏则五脏六腑脉络均可以受累,从而出现不同的损害,如狼疮心、狼疮肾、狼疮肺等等;曰久则毒热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伤。其病机为毒热炽盛,脏络瘀阻,气阴两伤。

  此外,外用药物,直接入络,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一大特色。风、寒、湿、热、虫、毒诸邪,外侵络脉,或由经入络,而致络脉气血瘀滞,营卫失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驱邪外达。中药外用,作用于邪气积聚之络,功专力宏,与内服药共用,一从内驱邪,一从外引邪,内外结合,事倍功半。如治疗慢性荨麻疹,用中药药浴的方法,方药艾叶、荆芥、防风、桂枝、丹参、蝉衣,水煎外洗。祛风活血,温经通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透骨草、威灵仙、桂枝、丹参、白芷、蝉衣、全蝎,布包后,放入蒸锅中蒸1~20分钟,外敷患处。湿疹,苦参、黄柏、马齿苋、丹参、红花、荆芥、防风,水煎外洗,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络病理论在中医学中是一个新兴的理论,它根植于中医经络理论,又融合了部分现代医学的研究内容,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络病理论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在各科临床中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完善。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