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老子》思想的渊源1
[打印本页]
作者:
雁潇湘
时间:
2009-2-12 12:14
标题:
《老子》思想的渊源1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有个显著特征是讲“通古今之变,求治世之道”。《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凶吉”、“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淮南子.氾论训》:“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其实就是说,各学派作为“经世致用”之学,其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而已。对诸子百家之说,可以说都是政治哲学,或者说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经营治理的哲学,或者就叫“管理哲学”。
一般地说,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一定的进行自控和管理的社会机制,政治哲学或者说管理哲学就是这种社会自我调控机制活动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君王临制天下,须面对整个社会思考对策,辅佐们亦循此谋虑,因而其思想学识主要从社会里和政治中锻炼出,形成了以社会的经营治理为主要课题的哲学思想。这是我对诸子百家学说的总体看法,也就是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要是“经世致用”之学。
“诸家之说,《汉志》谓皆出王官。《淮南要略》则以为起于救时之弊。盖一言其因,一言其缘也1 ”,我理解吕思勉先生的意思是:大概,诸子百家学说思想是以神话宗教思想以及管理与政治等思想的历史纵向发展为源头和原因;而以王朝更替、社会变迁、客观现实社会生产力状态等现实社会时事的横向影响催化为缘由和事由。“王官”实现了学术理论思想的传承延续性,“救时之弊”引起了学术理论思想的演变发展。所以,既要论其因,也应谈其缘,因缘聚汇成为“经世致用”之学,其目的是“通古今之变,求治世之道”。
“经世致用”之学有着强烈的实践精神内涵,这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生命意识”特点的一个缘由吧,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生生不息”,其哲学的衍生演变特点很突出。我们假若理解了宗教神幻意识、神权至上思想与《老子》思想的这样一种“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史脉络联系,才会明白《老子》思想是“以德配天”思想演变的结果。《老子》形成了“以德配道”思想体系,从它思想体系的历史逻辑背景中,我们可以去认真理解思想理论发展与社会主体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力量同精神力量的相互作用,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出现长期的“政教合一”体制,没有欧洲那样完备的宗教意识形态,这同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特征有密切关系,这根源于它蕴含的“实践精神”和重伦理、重民本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从总体上来说,我们谈的这个传统文化思想的话题,其实就是个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