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做一个完整的经方家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0
标题: 做一个完整的经方家
经方派除了剖析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更要探讨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作为相互认证。除此以外,伤寒论的药物炮制,煎药的方法,服药的时间,以及食物的禁忌,知道这些,并在临床中运用,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经方派。    例如,川附子的“炮”,牡蛎的“熬”,甘草的“炙”,与现在的炮制方法是不同的。伤寒论的煎剂服量,到底以多少为准,这个是必须要知道的。作为一个经方家,在临床运用当中如果不能运用这些,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经方家。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1
因为书中有诸多的难解之谜而形成一个学派,历史上前有《伤寒论》后有《红楼梦》,一个称作经方派,一个称作红学家。

  《伤寒论》第一个谜就是张仲景在自序的落款是汉长沙太守,据说《后汉书》并没有记载张仲景做过太守的官职。我去问师父,师父说;扁鹊被秦太医令所杀,原因是扁鹊有‘禁方’而不传所致。张仲景的书不传于世,可能与扁鹊的结局是一样的。自古名医多下场可悲。这个是师父的意见,从《千金方》来看,孙真人驰百金而购一方的说法,当时《伤寒论》的书有,但是仍没有传于世。《千金翼》所在的《伤寒论》书不全,就可以佐证。

   关于长沙太守的官职一事,我认为是这样。张仲景所处的时代应该是汉献帝末年,当举孝廉被封为长沙太守时,当时张仲景并没有到位,朝代已经更迭,由汉变成了曹魏政权,所以史书没有记载,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或者是被杀,书被抢夺,所以几个朝代其人的家族都不敢将书问世吧?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1
《伤寒论》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历传至今而不衰。我认为本书是研究各类疾病热型的书。所以前贤说;伤寒者皆热病之类也。旁证了本书是研究热病的书。本书中说;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为什么会这样?用现在的医学观点认为,当人的体温超过基础体温人就会感到冷。又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的寒热往来与西医的《症状学》所列举的热型是形同的。

   本书的自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这又是一个什么关系?《伤寒论》所说的六经,就是地气中的六步,(见气化论),用内经》的标本中气来作为说理工具。师父说;不明白标本中气不可以言《伤寒论》。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内经》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又说:本之下中之见,见之下气之标也。病有从标而得之,有从本而得之,有从中气而得之。又说:太阳从标从本又从乎中气。

   《伤寒论》是怎样运用的?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这是从乎本气。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是太阳病就必须具备这些症状。‘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这个是从乎标气。假如有发热的症状,原因就是从乎了中气。余皆仿此。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引用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2
搞临床的中医达成共识的是,中医的秘而不传的是药方的重量,而不是药方本身的组成。(当然也有秘而不传的药方)

  《伤寒论》是汤液派的源头,桂枝汤是万方之祖,可惜的是到现在,我们仍搞不清楚《伤寒论》的制度(度量衡)。这就制约了本书最大发挥在临床上的作用。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说;‘汉沿秦制’,这一下可把大家带到沟里去了。大家都在按这个思路来解释《伤寒论》的制度,历时千年至今也没有定论,悲乎。其实西汉初年确实是汉沿秦制,(因为太史公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可是自从新莽政权建立以后,到东汉末年三种制度是并存的。从‘货泉五十’的出土,就可以作为旁证。更兼满城汉墓出土的新莽时代量具实物,足可以证明我的观点,东汉末年三种制度并存的 观点。

   而张仲景是生活的年代是汉献帝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已成定局,所以在那个时期各种制度是并存的。而仲景生活的地方河南是汉曹共同统治的地方。当汉魏政权更替之时,一种新的制度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道轻轻痕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人识。而恰恰《伤寒论》就是用了这种制度。

   师父写的《伤寒论》将度量衡论给与了定论,我与80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了与师父同样的结论------《伤寒论应用的制度》。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2
本云黄耳杯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2
伤寒论有四条错简。
作者: 龙拐叟    时间: 2009-1-12 17:35
以上的五个问题,是伤寒论至关重要的五个问题,解决了这五个问题的人才可以讨论经方,也就是说你完全了解了经方,否则的话,只能是半个经方家,我师承崂山柳塘老人门下,已经完全解决了以上五个问题。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9-1-12 23:54
1、你自诩为完全解决了以上五个问题,那麻黄升麻汤到底是什么方?
2、你臆测的张仲景做长沙太守的事情,有何依据?没有史书为证,你怎么可以说得出口?难道真的是脸皮厚了就可以胡说八道!?
3、扁鹊的是“有‘禁方’而不传所致。”,你没有读过《针灸甲乙经》?怎么又胡说张仲景的也是如此?你不知道古人有“非人不传”之理吗?
4、你怎么不知道伤寒的内涵就说“旁证了本书是研究热病的书。”??你干脆叫张仲景改为《热病论》算了!难道三阴三阴三阳只能统御“热病”?你临床过没有?你看过《金匮》没有?
5、“当人的体温超过基础体温人就会感到冷”,不知道那些阳虚的病人是不是因为这样?你真是中不中、西不西!骡子一个!
6、像你的那些运气理论,从唐宋到今,已经说得烂了,还以为自己原创!不知廉耻!
7、“张仲景是生活的年代是汉献帝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已成定局”,你真是神算子!
那你知道你生活这个时代,日后又是什么情况?真是主观臆测!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9-1-13 00:00
你的祖师爷和你一样,读书不去考证,臆测成分太多,搞得误人子弟!
可悲!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9-1-13 00:24
“《伤寒论》所说的六经,就是地气中的六步”

真是不知道你懂运气的没有?
知道运气学说的都知道你这个“六步”的真假!
还是你或者你的祖师爷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突然间搞出来的?
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人气中”的是多少步?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09-1-13 15:34
标题: 请教龙拐兄
请教龙拐兄
   龙拐叟兄在论坛伤寒板块自信的宣布:“以上的五个问题,是伤寒论至关重要的五个问题,解决了这五个问题的人才可以讨论经方,也就是说你完全了解了经方,否则的话,只能是半个经方家,我师承崂山柳塘老人门下,已经完全解决了以上五个问题。”。。。。。
   末学听闻,不胜仰慕,所以想就这五个问题请教龙拐兄,还望不吝赐教!
   为了条理起见,我归纳了一下龙拐兄所言的这五个问题——
  1.“《伤寒论》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历传至今而不衰。我认为本书是研究各类疾病热型的书” ;
  2.“《伤寒论》所说的六经,就是地气中的六步,”;
  3.“搞临床的中医达成共识的是,中医的秘而不传的是药方的重量,而不是药方本身的组成”;   
  4.“度量衡论  黄耳杯 ”;  
  5.“伤寒论有四条错简”。
   第一个问题,既然龙拐兄说《伤寒论》是研究各类疾病热型的书?请龙拐兄指出六经六病哪一经是稽留热?哪一经是弛张热?哪一经是间歇热?哪一经是不规则热?哪一经是消耗热?这些热型与经方所使用的辨证思路有什么联系?
   第二个问题,地气六步说,这个地气在五运六气中又叫主气,其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卜算之术,具体的分法是:
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书於六气六步之中,主气一年分六步,一步主四个节气,即六十天八十七刻半。
六步 六气 二十四节气
初之气 厥阴风木 大寒到春分
二之气 少阴君火 春分到小满
三之气 少阳相火 小满到大暑
四之气 太阴湿土 大暑到秋分
五之气 阳明燥金 秋分到小雪
终之气 太阳寒水 小雪到大寒
    可以看出,地气的本义只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归纳法,这与经方的使用有什么关系?初之气 厥阴风木 大寒到春分——这个于厥阴病有关吗?确定厥阴病是要根据人体的症候的分型,还是根据节气分型?还有既然有地气六步说,那天气那几步走哪里去了,不能有阴无阳吧?
    第三个问题,
龙拐兄说“搞临床的中医达成共识的是,中医的秘而不传的是药方的重量,而不是药方本身的组成”,这就奇怪了,那《神农本草经》说了那么多药症功效干啥?《伤寒论》的一味药的加减即是两个主治的类方反复阐明了什么?药量固然是重要极了,但是药量的重要性是要建立在严谨的方证药症的这个方剂配伍的基础上的,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既然龙拐兄这么喜欢钻研数的问题,那么请教一下“桂枝汤,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为什么?  如果用水六升是什么讲究?如果煮取两升是什么讲究?

    第四个问题更有些奇怪了,经方的度量衡的考证,上海的柯雪帆教授早在1983年就已经根据古代的实物衡器(权)和量器直接核算,一两约等于15.625克,一升约等于200毫升,还有这个黄耳杯也没有什么需要神秘的,这个耳杯为古代饮器,亦称羽觞,椭圆形,多为铜制,故名黄耳杯,容量约为一升,龙拐兄欲言又止,不知还有什么高见吗?
     第五个问题,龙拐兄说“伤寒论有四条错简”,伤寒论的错简的确有,但是龙拐兄怎么就这么肯定只有四条呢?难道见过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稿的原件?
     求知若渴,万望龙拐兄开示
作者: 雁潇湘    时间: 2009-1-14 19:06
搬个凳子看看。
作者: 水过无痕    时间: 2009-1-29 20:19
先把中医学好才是正路
作者: across    时间: 2009-2-24 07:26
愿闻龙拐兄下文.
作者: 封狼居胥    时间: 2009-3-3 14:46
个人认为堂主辩论风格太狠,适于攻城拔寨,不适合和平期探讨!
风语师兄辩才不错,思路清晰,赞一个!
个人认为求道的法门多如恒河的沙子,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龙兄的也有龙兄的道理,多和风语师兄辨辨总不是错!呵呵!越辨越明哦!
盲人摸象,每人都认为自己不是盲人,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
努力进去。。。。。。。。
作者: 安宇    时间: 2009-3-15 19:36
做一个完整的经方家,龙拐兄认为只要完全解决了一下几个问题,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方家”:
1《伤寒论》第一个谜就是张仲景在自序的落款是汉长沙太守-----作者的职务
2《伤寒论》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历传至今而不衰。我认为本书是研究各类疾病热型的书,伤寒者皆热病之类也。旁证了本书是研究热病的书。---------《伤寒论》就是治疗瘟病得
3《伤寒论》所说的六经,就是地气中的六步,(见气化论)------六经就是气化学说
《伤寒论》是怎样运用的?------怎样运用气化学说
4伤寒论有四条错简-----只有四条?
5《伤寒论》的制度(度量衡)------药物剂量
    我替龙拐兄总结一下:《伤寒论》就是气化学说,《伤寒论》就是研究怎样运用气化学说来治疗各种热病。所以说“一个完整的经方家”就是运用气化学说治疗各种热病的。
   《伤寒论》只有三阳没有三阴吗?希望龙拐兄回去好好看看你的书,是不是少了三阴篇!
    治学一定要严谨,精益求精,不知什么是经方,就敢说“做一个完整的经方家要解决的五个问题”,我对于不懂装懂的而且不知羞的到处乱说的人,通常给四个字-----胡说八道。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10 08:45
没搞懂,度量衡不是考证很清晰吗?
作者: 水青    时间: 2018-4-11 09:58
这帖子看的难受
作者: zhchch    时间: 2018-7-4 16:57
真理就是唯一归一,汉传中医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框架及具体内涵已阐明,我就坚信汉传,任凭各种歪理邪说胡说去吧。翻开历史看看,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引无数无知者的反对,甚至招来血雨腥风。我坚定的支持刘师,支持汉传中医。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