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业医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必江
时间:
2008-12-15 16:36
标题:
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业医感悟
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业医感悟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这个病例是个老干部,是某大医院门诊部的书记,她不是学医的,她得的也是再障,病得每个月得输二三次血,反反复复地输血,输了好多年,凡是应该用的西药她都用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她通过她女儿,认识了我,但她毕竟是一家大医院的领导,一时还抹不下脸来。但是她女儿、儿子都反复劝她,最后还是到我这里来了。她要求到我家里来看,怕在医院看影响不好,我同意了。当时她根本不能上楼梯,都是他们背上来的。来之前,她就到医院把整套化验重新做了一遍,血色素四点几克,白血球两千多,血小板好像八千多,这些指标都不好。后来在我这里治疗不到三个月,血小板上升到两万多,尤其血色素上升特别快,到九克多,完全没有必要再输血了。这个书记现在八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好。那么,她总共吃了多长时间的中药呢?她连续一共吃了两年多的中药。
扶阳医话
下面我们回到扶阳的问题上。在临床上根据哪一些征象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这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在二、三十年前,就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阳虚的症状存在着双重性。
比如说一个病人,脉象是紧而数的,他就不能是阳虚吗?数脉实际上也可以有阳虚。我始终强调这一点,就是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的前提下达到的。
对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只作一个概述,那就是无论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实际上儒、释、道三者都是注重阳气的,我认为《内经》的作者和仲景也都受了重阳思想的影响。郑钦安也好,卢铸之也好,都始终强调的是以阳为根本,甚至于提出了“天下没有阴虚”这个观点。
看起来这个观点有点绝对,但是我们所讲的“天下没有阴虚”,是指阴阳关系的本质上没有阴虚,并不是临床表现上没有阴虚。所以我们在治疗上始终抓住这一根本不放,这就是要通过辨证啊!并不是说郑氏、卢氏就不辨证了,他们同样也是在辨证。
在郑钦安的书中有阴虚门,有阳虚门,但在阴虚门中也有很多病是采用阳虚门的治法,这就是根本。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典型的病人,她的本质是阳虚,但骨子里面都觉得烧,要天天泡冰水才觉得舒服。因为医生看到她有烧的一面,就是阳亢的一面,就认为是阴的不足,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清热凉血解毒的药,导致阳气外越更盛;虽然她症状上看来好转了,但她的尺脉已经无根,所以这并不是好事,会对病人的体质造成不良影响。
扶阳医案讨论
但是她的全身情况,她阳不足的症状也就更明显了,尤其在脉象上,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来。
脉象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分别,这例脉象看起来是紧和数的脉象,紧就是寒,数就是热。但她到底以什么为主?它没有根啊!她双尺都没有根。她是一个典型的阳不足的脉象。她前面所有的临床症状也支持这个判断。
这例病人很明显的一个临床表现就是上寒下热,上边好像是阳气不足,下边所表现的好像又是阳盛的症状,出现了阴阳格拒的现象。一般而言,阴阳格拒是内外格拒,但她的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格拒,这是上下的格拒。从理上来讲,上下格拒一般都表现为上热下寒的格拒,而不应该是像她这样一种格拒,但她今天恰恰就表现为这样的格拒,我想这也是个好事,至少可以增加我们临证上的见识。|
传道录
这个问题是曾经谈到过,四逆用干姜那是正四逆,就是真正地用来回阳救逆。病人已经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情况就非用正四逆不可,这个时候用干姜,主要是用它温守的作用,而其它更多的时候是用四逆的意,我们称之为四逆法。
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在于回阳救逆,而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
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没有这样全面。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对不是!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会影响内里的治疗。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而如果用干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