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你会使用寒凉中药注射剂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必江
时间:
2008-12-8 17:56
标题:
你会使用寒凉中药注射剂吗?
临床上,不少医生对寒凉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当,不明白表未解不可治里的治疗原则,不在意滥用寒凉必伤阳气这一基本中医常识。
目前,临床上治疗外感表证,最常用的就是清开灵、双黄连、穿琥宁、痰热清和鱼腥草等注射剂。其共同点均是性质寒凉,着重点均是以寒凉之性来清实热和解热毒。临床上一般用于发热等症状较重的时行感冒(病邪已多入阳明),或里热炽盛而无表证的阳明实热证。依据中医理论,只有在出现阳明病症状时才能使用清法,而外感表寒实证如误用清热解毒药,不仅可使表寒闭郁,发热、咳嗽、头身疼痛、咽喉不利等证候更甚,而且可引邪深入三阴,以至变证丛生。
用药后病情加重时,多数医者并不认为是误用药物而引起的,仍认为是病情自然进展而加重,有时出现了严重的寒战高热,甚至神昏休克,也多是把原因归咎于病人的体质不适应,亦不认为是未辨证而盲目用药所致。
感冒系外感病证,中医将其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和体虚证等多种证型,又分普通感冒、时行感冒。由于目前阳虚体质者颇为多见,如老年人年高体虚或久有慢性疾病者,元阳素亏;中年人社会应激事件增多,如工作紧张、竞争激烈、夜生活无序、嗜烟好酒不良生活方式等,皆可导致阳气亏损。一旦感寒,病邪最易直中三阴,阳(气)虚感冒者常见。所以,感冒基本上是以阴寒之证为主的,也就是说患外感而适用寒凉针药的病机是不太多的。若一见发热等症状出现,便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给予寒凉中药注射剂静滴,再外加抗生素和激素,则弊多利少。
一般按此法用药后有两种转归:
一是暂时减轻了症状,病情似乎好转了,但这多是激素一时的效果,虽然表面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却损伤了元阳,埋下了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隐患。药性寒凉伤阳,又加之激素损伤肾阳,阳气多重损伤,机体免疫机能被严重损害,最终导致日后多病,或出现变证,或疾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
二是静滴多日,病情无明显好转,且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用药后出现病情加重,或产生输液反应,甚或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特别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素体阳气亏虚,感受风寒后,寒邪易直中少阴,少阴寒盛,太少两感,如再误用一些寒凉针剂静脉滴注,其发热咳喘等证候不仅无好转的迹象,反而有明显加重的趋势。还常见小儿感冒患者,用寒凉针剂静滴后,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当即便较前加重,还有些小儿在用药时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
凡此种种,多数并不是中药注射剂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不是中药针剂疗效不好的问题,其原因多在于医生临证不遵中医医理,不明确辨证而滥用的结果。
本来,一般的感冒可遵《伤寒论》太阳病所定之大法,伤寒表实无汗用麻黄汤,中风表虚有汗用桂枝汤,如辨证明确,几服中药便可治愈。受寒感冒发热,无论用任何寒凉针药退热都是错误的。发热是机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一种正常的自我防御抗病反应,不能强行退热,否则,便损伤阳气,助邪伤正,降低免疫,戕害机体。
医生在临证中对于阳气的重要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人体的生命机能活动离不开阳气的主导。处方用药应明辨阴阳,处处注意不要伤阳。特别是老人和小儿,滥用寒凉,阳气一伤,病即加重。损伤心阳,则心气不足,而致心悸气短,胸闷心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多见之;损伤脾阳,则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中脘冷痛,恶心呕吐,纳少腹胀,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小儿患者多见之;损伤肾阳,则命门火衰,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开阖不利,气化无权,为饮为肿,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多见之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8-12-8 20:45
请你表明转载帖子的出处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8-12-8 22:34
青霉素是寒凉注射剂吗?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8-12-8 22:57
一看就是所谓的火神派的作品了!
乱用寒凉中成药,是因为现在的医院的中医不进行辩证!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