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肾病诊法辑要 [打印本页]

作者: 坤鹤百草堂    时间: 2008-10-21 18:32
标题: 肾病诊法辑要
肾病诊法辑要
章真如
肾之病证,多与其生理功能相关,生理功能异常,则··有诸内必形诸外,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肾病症状。又因为.肾为五脏之本,其与诸脏腑、经脉相连,相生相克,联系至为密切,所以肾病症状也常常表现在其他脏腑和经络症侯之中。本节简要介绍章氏对肾病辨证的主要经验如下:
1.主症辨证
眩晕:章氏认为,眩晕皆由肾精亏虚以致脑髓不足;风邪易犯,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生风化火,两阳相搏,病因火动,以致眩晕。
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精虚亏,是造成耳鸣耳聋的重要因素。
健忘:《类证治裁》谓:健忘者,子徒然忘义,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小儿健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健忘证与肾精亏虚、脑髓不足有密切关系。
善恐:恐为肾志,《灵枢·经脉》篇谓: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则善恐。如因久病失精,房劳过耗,精气内亏,则表现善恐。
盗汗:《张氏医通·杂门》谓:包络之火,郁发也,肾之阴不能退藏于密,则盗汗出。说明盗汗发生可因肾阴不足,封藏失职而致。
喘息:《难经》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喘息之作,责之于肾,肾为气之根而主纳气,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若肾虚下元不固,或肺气无所主,而致肾失摄纳,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呼多吸少,气息短促而为喘。
水肿:肾者主水,《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谓:水之为病,其脉觉小,属少阴水肿之形成,虽为肺、脾、肾三脏相干,但关键在肾,肾虚则开阖无能而使水妄行。
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腰者肾之府,转侧不能,肾将惫矣。腰为肾之外候,肾气虚邪易入侵,反之外邪亦能影响肾气不足。外感因受风寒湿邪阻塞脉络,内伤则因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经脉所致。
骨痿:痿证有五,骨痿是其中之一。肾主骨生髓,《素问.痿论》谓: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章氏认为,骨痿重在补肾为主。
下消:《灵枢.本脏》篇谓:肾脆则苦病消瘅易伤。《石室秘录》谓: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三消也。
遗精:肾藏精,《景岳全书》谓:梦遗、滑精,总皆失精之病,虽表现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病因于肾虚不固,心肾不交,君相火旺,或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而致。早泄:早泄为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主因是肾气虚损,或先天不足,或房劳不节,或久病之后,有肾阳虚与肾阴虚之分。
阳痿:清.张璐谓:阳痿当责之精衰。肾虚则藏精不充,或命门火衰,肾气虚寒,或恐惧伤肾,均可导致阳痿。不射精:肾藏精,精液不能射出,实为肾气虚弱之一种表现。
强中:即阴茎异常勃起,经数小时、数,甚至逾月不衰。章氏认为此病多由嗜色纵欲无度,肾精耗伤,阴虚火旺,或过服温燥助阳之药所致。
癃闭:肾开窍于二阴,癃闭正是肾之疾病。《圣济总录》谓:肾脏不足,气不传化,膀胱有热,水道不宣,故小便不通也。
淋证:朱丹溪谓: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
章氏认为:淋之病因,除肾与膀胱积热外,尚与七情、饮食、房劳所伤有关。
遗尿:多发生于儿童,《灵枢·九针》篇谓:膀胱不约为遗溺。膀胱之功能,有赖于肾阴充盛,肾阳温煦,肾为水脏,中藏相火,膀胱为肾之府,肾又主前后二阴,故肾虚者膀胱气化失司,可以导致遗尿。
尿血:《素问·气厥论》谓: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丁甘仁医案》亦谓:肾阴不足,君相之火,下移小肠,逼血下行,小溲带血。因此,尿血病因为肾阴虚和邪热内迫,病位在肾与膀胱。
不孕证:女子肾亏而不孕者,表现为月经不调,或月经量少,血色暗淡,经期后延或闭经,小腹冷或少腹疼痛,性欲淡漠,腰酸腿软。男子肾亏而不育,常有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等症。总之,不孕不育与肾元虚亏,精气不足最为相关。
崩漏:崩漏与冲任失调有关,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胞脉又系于肾,崩漏与冲任二脉之损伤,肾气不足有密切关系。
小产、滑胎:多属肾气不固,胎元虚弱,因为胎系于肾,肾气壮则胎固,肾气虚则胎滑,肾虚不能滋养胎元,胎气不固,则易小产或滑胎。
解颅:亦称囟门不合。《幼幼集成》谓:解颅者由于禀赋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髓不足,故颅为之解开。
口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咸生肾。口中出现咸味,是肾病外候。
面黑:《灵枢·五色》篇谓:五色命脏黑为肾。
《证治准绳·察色要略》谓:黑以属水,主寒,主痛,乃足少阴肾经之色也。此色多为肾阳不足,寒湿太盛,或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或肾阴亏虚所致。
白发、脱发:《素问·六节脏象论》谓:肾者其华在发。肾之强弱,决定于须发之枯荣,无论白发、脱发,皆由肾精亏虚所致,与肝也有关系,肝藏血,发乃血之余也。
睾丸疝:睾丸属外肾,外肾患病,应属于肾。
2.肾之脉象 《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肾脉搏结而长。尺外以候肾。《素问·平人气象论》谓:平肾脉何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日肾平,冬以胃气为本。于此可知,肾脉部位在尺,肾脉主象为沉,肾之平脉沉而有力。脉学家王叔和著《脉经》,曾详细论述尺部脉象主证及治法。他谓: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尺脉紧:脐下痛;尺脉微:厥逆,小腹拘急,有寒气;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尺脉缓:脚弱不肿,小便难,有余沥;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溺血;尺脉强:小腹痛,脚下拘急;尺脉弱:阴气少,发热,骨烦;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出血;尺脉伏:小腹痛,癫疝,水谷不化;尺脉沉:腰背痛;尺脉濡:苦小便难;尺脉迟:下焦有寒;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3.肾之舌象察舌以测知。肾之变化,主要是舌质(舌体)之变化,舌苔与肾关系不明显,因为舌体本属心经,心开窍于舌,但舌根部仍属肾。舌裂:舌上出现裂纹,其形有横、纵、人字、川字、井字形等。多见于肾阴虚,伴有舌绛少津。舌胖:舌体虚浮肿大,色淡而嫩,边有齿痕,多见于。肾阳虚。舌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后光滑无苔,俗称地图舌,多属阴虚,有肾阴虚与胃阴虚不同。舌衄:舌上出血,舌红苔少,或舌体瘦瘪而红,唇赤,属肾阴虚。舌红绛,舌呈深红或鲜红,多见于温病后期,或某些慢性病后期,正虚邪衰,肾阴虚者。镜面舌:舌上光滑无苔,或如猪肝,舌绛而光,其色干枯不鲜,扪之无津,得之于重病或恶性病后期,肾阴欲绝者。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