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请求与徐荣祥教授比较烧烫伤治疗技术的公开信 [打印本页]

作者: 胡一刀    时间: 2008-5-6 14:07
标题: 请求与徐荣祥教授比较烧烫伤治疗技术的公开信
请求与徐荣祥教授比较烧烫伤治疗技术的公开信
徐荣祥教授:
您好。
通过网友的介绍,我在网络上看到您的鼎鼎大名,以及您在烧烫伤治疗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全世界为祖国中医争得了荣誉,令我深感敬服。
我叫李高令,青岛人,曾担任过四方区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青岛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受到党和国家很多领导人和部级领导的接见。中央电视台曾连续两个晚上在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播放过我的事迹,《东方时空》曾做过专访,中央电视台曾拍放过电视剧《青岛有个李高令》。我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交通系统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山东省模范个体户、明星个体户,新长征突击手,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只要您在谷歌或者百度里搜索李高令,几乎全是关于我的消息。
我在这里可能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了。但是,我只想跟您说,我不是骗子,请您能读完这封信。
教授,从网上对您的介绍,我知道您是山东人,咱们还是老乡。您在青岛医学院接受过高等教育,咱们似乎有缘。
教授,您是研究烧烫伤的专家,是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主任;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主编;全国烧伤创疡医疗网技术总指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成员。
您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使其成为创立烧伤创疡医疗学的主体技术,被国家科委登记为重大机密级科技成果,被国家卫生部定为首批十项全国推广普及的重大医药技术之一,现在已被世界上23个国家的政府批准为临床医疗治疗技术和药物,也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急救技术和药品,已治疗和拯救了 2000多万烧伤创疡病人。
1989年,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关于您的“中国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将对世界烧伤治疗产生革命”的文章,而后美国ABC电视台等均以《中国绝技》、《难以置信》专题报道了您的烧伤医疗研究成果及方法。美国前总统布什责成驻华大使给中国卫生部来函要求引进您的技术。世界各国烧伤及创伤专家均纷纷率团来中国访问了解和学习您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美国烧伤受难者基金会主席哈里·盖纳先生,自1989年始先后三次率美国烧伤专家来中国考察,称:美国烧伤受难者基金会创立至今,一直在寻求能恢复烧伤面容和拯救烧伤病人生命的方法和药物。现在终于在大洋彼岸找到了理想的烧伤治疗方法--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欧洲创伤学会主席Cherry来中国考察,当见到大面积III度烧伤病人被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成功地治愈的现实时称:当我们试图用湿润环境治疗创面时,中国则已经使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再生出了皮肤。新加坡中央医院烧伤中心主任、亚太地区烧伤协会主席李胜德教授亲自率医生来中国考察,成功地将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引进新加坡。
这些都是您的荣耀,也是祖国的荣幸,更是咱山东和青岛医学院的荣幸。
但是,不知道您是否真正的关注过青岛。这片美丽的海滨土地,是祖国诞生烧烫伤治疗方法的沃土。您所说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早在民国时期我家就开始应用其治疗烧烫伤。上世纪1958年大炼钢铁,当时的青岛市人民政府曾为我的外祖父配了小汽车,在全市各医院巡诊,只要有因烧烫伤需截肢的病人必须有我外祖父的签字,只要他老人家说不用截肢,医院就会把这个病人送到当时位于台东区和兴路我外公的住处(很大的一个四合院),由我外公救治。60年代我外公去世后,山大医院、市立医院、二医等很多大医院的外科医生都会用一张小处方笺写上我家的地址,将一些被烧烫伤的穷人或医生们的亲朋好友推介到我家……
您在青岛求学深造的时代,如果您关注过,就会知道我家一直默默地用着被您后来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着烧烫伤患者。只是因为我家里一直没有真正的从业医生,所以只能是进行民间治疗,一直未能总结和创造理论,更不要说进行推广和普及。
自我记事迄今,我家从未做过任何广告,仅靠口碑传播,已经治愈万余烧烫伤患者。青岛的报纸也刊登过我家治疗烧烫伤的事迹。一家医院采用了我家赠予其的一个普通药方,造就了一所知名的烧烫伤专科医院。
您的发明,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我家的药方,是几代人一点一点摸索的。可以说,我们家的药方与徐教授研制的药方,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方子。
从网上有关对徐教授的争议,以及徐教授在自己博客里的个人身份声明,我深深的感受到徐教授孜孜不倦的求学心态以及敢于对医学界前沿课题进行挑战的无畏勇气。但是,我不知道徐教授还能不能接受一种与您发明的烧烫伤膏疗效相近甚至超越徐教授发明的烧烫伤膏疗效的药方及治疗方法。我请教了祖国的很多西医顶级的烧烫伤专家,没人相信我所说的事实,不相信世界上竟存在这样的治疗方法。
我家的李徐氏烧烫伤复方人造皮,其特点是:①敷药瞬间就在患者伤处形成一张新造的人造皮,30秒止住渗透液,59秒止住疼痛,换药过程无任何疼痛;②治愈时间快,三度及以下治疗时间仅7-10天;③治疗效果明显,三度烧烫伤第一时间治疗不留疤痕;④易于验证。不存在普通中药的疗程、反复问题。⑤治疗费用低,仅相当于普通西医治疗方案的30%
我家的方子与西医治疗相比较:①西医治疗:2小时后病人渗透液最为急剧,36小时、48小时或72小时通过人身自然抗体才止住渗透液,但必须同步补充大量体液物质,才能防止病人休克及死亡;中医李徐氏复方人造皮治疗:30秒止住渗透液,59秒止住烧烫伤剧痛,2小时后病人已回家,72小时后病人伤处血管已全部激活,生成婴儿般的柔嫩皮肤;②西医治疗:3-7天才到水肿吸收期,3-4周为溶痂期,进入感染高峰期;中医李徐氏复方人造皮治疗:8天,如不出意外(吃了禁忌食物),病人早已痊愈,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③西医治疗:无法避免治疗过程的疼痛;中医李徐氏复方人造皮治疗:治疗过程无疼痛感。
再从我家的方子与西医治疗下的烧烫伤病情演变来看:西医治疗按惯常规律,时常可发生一度变二度、二度变三度……的情况,导致患者深受休克关和感染关的折磨;采用李徐氏复方人造皮治疗:发生的变化是三度变二度、二度变一度……,令患者安全渡过西医的休克关、感染关以及恢复关。
我把我家的方子与目前网上、书籍资料中所能查到的药方以及治疗方法(包括近几天查阅了对徐教授您的一些介绍)进行了比较,不知是世界上真的不存在,还是各位西医专家学者比较含蓄或保守,竟没有迅速止住渗透液的药方以及治疗方法。这坚定了我在全国、全军、全世界推广这个药方的信心。甚至我相信:我的药方和治疗方法可以改变烧烫伤学教科书目前的研究理论。
不幸的是,在祖国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我虽然做了万般努力,但是一无所获。美国军方派人提出重金收购,朝鲜提出到其本土制药,当时我都没有答应,我只想通过努力让药方留在祖国。但是现在,我在犹豫祖国是不是真的不要我了,真的希望我把它卖出10亿美金来创外汇。
但是,我并不想这么做,我还是一直在努力,想留给自己的祖国。我在网上发了很多帖子,希望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老百姓的支持,给予一个鉴定药的机会。是好药,就在全国推广,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以及治疗的痛苦。
在我的一篇网帖的回复里,有人提议让我跟您比试一下治疗技术。有人能把我的药方和治疗技术与您的药方和治疗技术相提并论,我感觉很荣幸。也谢谢这位网友让我了解了您。说到比试,我惶恐呀。您是大家,我是平民百姓,还不是医生,家里也没有学医的,我不敢比试呀。再说,您在医院里治疗,有西医配合,可以输液,可以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并且有严格的消毒设施、无菌病房,还有着雄厚的科研理论;而我家虽然治疗万余病人,虽然从来都没有依赖过西医补充体液和吃消炎药,也从来不需要消毒或者无菌病房,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支持,但是一旦比试,就不是儿戏,一定要科学合理才行。可是,我们的条件极不对等呀。
但是,为了我家的药方不会在我这代失传,为了取得祖国的信任,我想来想去,只有向您求助,请您给予鉴定的机会了。因为您给我的感觉,您是一位正直、高尚、有责任心、对事业热忱、不逐名利的爱国人士。您可以向医学界顶尖领域发起挑战,一身大无畏气概,就是为了造福国民。
我有一个设想:就是我们相互比较一下我们的药方,验证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差距(不敢称比试)。如果我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确实不行,我也只好放弃请求祖国认可的机会。
我想:我们可以用各自的药方和治疗方法做一次动物的对比实验——利用乳猪做试验(当然,有相同烧烫伤面积及相同烧烫伤程度的患者验证更好,我们愿意选择伤势稍重的作对比验证)。主要比较在我们都不用任何西医治疗方法的配合下(即补充体液和输入抗生素生药物),我们双方的药方以及治疗方法哪一方更能迅速止住体液渗透?哪一方能迅速止疼?哪一方能在治疗全程无疼痛?哪一方伤面愈合快而且不留疤痕?是徐教授的“皮肤器官原位再生” 技术强一些,还是“李徐氏复方人造皮的爬行长皮”技术痊愈的快。
既然您是一位正直、高尚、有责任心、对事业热忱、不逐名利的爱国人士,那么我们想邀请新闻媒体和公证人员全程录像进行监督,每天公布最新治疗效果的照片,进行对比总结。通过比较,看一看我是不是一直在做黄粱梦,是不是我的药方以及治疗方法真的有很大差距。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请您登录http://blog.163.com/hnzzhy@126/看一看关于我的资料。
我不知道鉴定结束后,会对徐教授的产业造成何种影响。也不知徐教授是否有勇气接受我的请求,同意鉴定比较。我想,联合国以及美国总统都能接受中国的发明创造,我们自己的国家和专业机构以及专业人士,怎么就不能给予我这样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一次鉴定的机会呢?
祖国中医源远流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经过民间多少代人验证的很多单方、复方,因国家目前的政策,已如同国家的华南虎、东北虎一样,面临灭绝的危险。通过这次比较验证,我们可以推动祖国创立一种机制,为祖国的中医科学开辟一条生路,即如颁布一部保护中医濒临灭绝的好药方的法典,给祖国中医秘方、验方拥有者经过祖国相关部门验证,早日为百姓造福创造条件,也为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人文财富。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价廉物美的祖国绿色中医也能治疗急症。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是鼓足勇气请您做鉴定的,请您看在老乡以及为百姓造福的份上,给我一次鉴定比较机会。我相信:我会还世界一个惊喜的。
静候徐教授的回音。
李高令
电话:13325005003
2008-5-6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8-5-6 19:56
希望徐教授能来到我们论坛,看到这个公开信!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08-5-6 21:18
支持!!!!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08-5-6 21:24
感动!!!! 李老师不愧是炎黄子孙!!!!强烈要求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08-5-6 21:28
炎黄子孙都来顶一顶,别让这帖子沉了!!!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08-5-7 11:24
我顶!!!!!!!!!!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8-5-7 11:55
许兄不得罐水哈,小心删贴
作者: 胡一刀    时间: 2008-5-7 20:24
标题: 回复有疑问的网友
有网友说“有这等疗效还找不到人来投资?需要跑去跟人打擂台?你要是输了,你还是宣传了自己,人家也没什么功劳;你要是赢了,岂不要砸人家的招牌。谁会去接受这样的挑战?”
        关于投资问题,网友怀疑的很对。但是,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青岛几家医院的主任医师,要辞职跟我合作,而且搞全国开发。我说不可能,只能搞地区的。他们向我要药的样品,药方,我不给。这样就合作不成。心态不好。我想用秘方赚钱,合理使用,造福大众。但我是不会受其他人控制的。今年4月中医药报社张东风主任记者采访过我治疗的病例。我不是找不到合作者,而是条件谈不拢。我要10亿美金卖到国外去,当然价格是不低的。在国内,以10亿人民币作为技术股,而且不用其制药,只准按量用药,有同意合作的吗?只要有同意的,我就可以合作。很简单,谁不信,谁邀请我去治疗病号,当地媒体全程报道。治不好病,我全部自费并登报道歉,治好了,媒体一定要实事求是的宣传,邀请者为我报销全程路费、住宿费、伙食费。我不收取治疗费的。
        关于打擂台问题,其实我无非在弘扬国粹——中医文化,并借弘扬我家秘方试图寻找一条中医药秘方的出路。我已经找过中央很多部长、首长、将军,在呼吁解决中意米方的出路问题。今天我仍然在努力为中医发展争取政策。另外,如果没有真本领,谁敢站出来打擂台?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烧烫伤秘方转让,打过电话去只咨询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多长时间止住渗透液”,回答都是需要输液。这个费用就大了。输液根据病情,要36或48或72小时。然而,在病人抢救的同时,如果用了我的药,病人的皮肤已经恢复生长了。我治疗的一个病例,即墨一女同志全身80%面积烧伤,在家中治疗,没打针没吃药,20天治愈。而某烧伤科主任现场察看病情后他们治疗需要30万元医疗费、60余天才能痊愈,还需做植皮手术。(详细看http://blog.163.com/hnzzhy@126/《祖国请相信我》一文。)
        青岛有远洋船,船上必备徐教授的烧伤药膏,但是有一艘船从来不用。因为我大哥在船上,每次只用我家的药。因为实践证明,徐教授的药是无法止住渗透液的。一旦遇到大面积烧烫伤,如果不能及时补液,徐教授的药就无法避免患者因失去体液而休克、感染。实事求是的讲,大面积烧伤徐教授的药需要配合补液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我家的药,不需要补液,也不会发生休克与感染。
        我们也没有必胜徐教授的把握,各方都有优势。另外我相信,徐教授不仅仅是企业家,更是科学家,科学家是有宽广胸襟的,不会缩手缩脚的。他们追求的是真理,而且是执着的追求。所以,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呀。而且,当他知道有人的方子与其方子疗效相近,他更会高兴。人的一生的寂寞莫过于孤独求败。

[ 本帖最后由 胡一刀 于 2008-5-7 20:27 编辑 ]
作者: 维宇    时间: 2008-5-10 19:42
爱心,诚心,还需要关心

[ 本帖最后由 维宇 于 2008-5-10 20:04 编辑 ]
作者: 初工    时间: 2008-5-11 13:33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