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学医心得(09)——《伤寒论》其书略说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安水蛇
时间:
2018-6-25 10:32
标题:
学医心得(09)——《伤寒论》其书略说
《伤寒论》一书对于中医的价值,就像**之于新中国一样,只要谈及中医,《伤寒论》几乎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经历了汉桓帝、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汉献帝时代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张仲景曾担任三国曹魏政权的长沙太守,著成《伤寒杂病论》后去世。到了晋代,太医令王叔和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价值,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就是王叔和整理出来的。
《伤寒论》的价值有多高?历代名医无不精于《伤寒》,几乎可以论断,不懂伤寒就不懂中医,精于《伤寒》就精于中医。伤寒论的思想价值在于辩证,实际功能在于解决问题,尤其是棘手的问题。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就很多珍贵的经方使用经验。数年来我用《伤寒论》给孩子治病,屡屡药到病除,从来没有因为感冒发烧咳嗽之类去过医 yi院yuzn(脱臼和摔伤去过医 yi院yuzn)。相反的,我孩子的同学大多每年都会因外感病住院几次,大多家长每年给孩子的医疗花费是我的100倍以上。《伤寒论》药效快,效果佳,成本低,更重要的是,熟读《伤寒》以后,不用遭遇堵车、挂号、排队之类的麻烦,不用被西医瞎折腾。
当然,也有人诋毁伤寒论,说《伤寒论》没有临床价值,说南方无伤寒,这些话都是不对的。说这些话的人,要么被假中医骗过,要么读不懂《伤寒论》,要么接受不了中医的思辨方式。中医对于思辨能力是有门槛的,诋毁《伤寒论》者,其人一般都存在智力硬伤。《伤寒论》对不对,好不好,弄懂《伤寒论》以后试一下就行了。
《伤寒论》版本颇多,如金匮玉函本、高继冲本、敦煌秘本、长沙本、桂林本、康治/康平本、赵开美本、成无己本等,市面上最常见的是赵开美底本的《伤寒论》。经常看到有人弄来多本不同的《伤寒论》来研究其区别和特点,辨析其中条文和方剂,实际上,这对于我们学习中医来说没有太大价值,这是文字工作者的事,不是学中医的事情。对有些条文存在疑惑的时候,查查看是否是传抄失误,校正一下就好了。
学中医,学的是书本中的道理,一本书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讲,这才是读书学习的要义。任何比较完整版本的《伤寒论》,其讲述的内容相互之间都有比较高的相似度,这就行了,即《黄帝内经》所谓“智者求同”者是也。
《伤寒论》的特点,相当于一个黑盒,某某脉症对应某某药,几乎没有中间过程,这恐怕是伤寒论难以读懂的原因。实际上,这个中间过程就是《黄帝内经》和《难经》。《伤寒论》中为什么没有这些中间过程呢?是否那个时代的从业者每个人都熟读《黄帝内经》,或者大家都懂得中间过程所以直接忽略,又或者是家传口授故意省略掉了中间过程?不得而知。
后世对《伤寒论》的注解颇多,我目前所知的较好的如《伤寒悬解》、刘渡舟《伤寒论坛讲稿》,其它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张锡纯《伤寒论讲义》、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等亦不错。唯《伤寒悬解》条理清晰,适合于我这种倾向于数学思维的人阅读。
我们通常接受的教育都是堆积过程,比如学建筑,先学高数、几何、力学、建材这些,最后这些基础科目学得差不多了在学房屋建筑学,学会了就懂了,基本上不存在“顿悟”的过程。然而,易经和中医是阴阳术数类,阴阳术数类的学习几乎不存在堆积式的学习,而是先学到,把所有需要学习的都学习了,还是不明白,然后,经历长期的混沌,最后突然清晰(顿悟)。《伤寒论》也必须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25 11:11
刘师的两本课堂实录讲解伤寒论目前是最佳的
作者:
矿泉水
时间:
2018-6-25 23:15
本论坛以宣传、学习、交流汉传中医学术为根本,可以学习、探讨和交流汉传中医学术理论。
您的这些文字均属个人见解,建议发布到博客、微博等个人信息平台,谢谢。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6-26 15:03
支持楼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精神,好坏各持已见。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7-13 19:06
:lol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