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帖:经方应用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16 12:02
标题: 转帖:经方应用的误区
转帖前言:此文为旧文, 原作者为Boxing,在中国中医药点击率已近一万,我先在伤寒论坛看到,再到中国中医药论坛阅读原文,感觉可以供大家借鉴的地方甚多,故将该帖中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回帖也转发过来。
以下部分是原帖:

下面引文为十多年前应邀在某院介绍家学时的临场即时发言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如对具体内容及史料需要讨论,以跟帖形式完成即可。只是最近我可能不在,不能及时回帖,望见谅。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
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

原文地址: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5888&start=12&show=0&man=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16 12:10
-- 作者: boxing
-- 发布时间: 2005/12/19 01:42pm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8 05:0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 ...

对仲景六经的理解,各家分歧很大。以内经六经代仲景六经的也为数不少。这是事实。
问题在于,以内经六经代表仲师六经,有这么几个问题: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脉、腑、脏之异,有挂一漏万之疑。
2、手足不能兼顾。
3、气血流通路线出现障碍。
4、有关临床验证的问题,不好争论。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古来很多注家,都是真正有临床经验的医家,所举医案,属实确是属实,往往与与观点实际并不相符。所以,一般都只能自己体会。
作为一家之说,我们理解仲师六经为独立于内经六经的证治体系。它基于内经六经,但不同于内经六经。正如前边我回答王亚当所问一样,如果说内经六经为人体的江河湖海的话,那么仲师六经则是承载这些江河湖海及到山川林木的大地,作为承载天地对其影响的载体.不知我的意思表达明白了没有,我尽最大的努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总觉得这样表达,反正是不如用古文表达清楚.但为了不给大家造成误解,只能这样了.
一家私见,并不能代表所有经方家的观点,望理解.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16 12:11
-- 作者: boxing
-- 发布时间: 2005/12/30 04:13pm

下面引用由suluji2005/12/30 00:51pm 发表的内容:


受教。
此境界修为如何才修得?

-=-=-=-=- 以下内容由 suluji 在 2005年12月30日 00:53pm 时添加 -=-=-=-=-
唯有缘。缘起则生,缘尽则死,强求不得。
此帖可沉了。

可惜,可惜....-=-=-=-=- 以 ...

要修到此境界,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我这人要么不说,要说就说实话。我们私下交流时我给你说的,都是实话,多少代先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经验之谈。
上得一层山,识得一层境,不上这层山,确实是无法识得这层景的。这是个常识,但正因为是常识,才为人们所不重视。
就促景之学入门功夫而言,首要是背顺,而且是伤寒与金匮一齐背,背得倒背如流,脱口而出。这个背,有两个层面的用处:一是以后有大用,二是去练心,也就是古来说的去燥火。做学问,要的是有恒心,若心浮气燥,则或如如狗熊掰棒子,或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古日,欲速则不达,结局只能是到最终竹蓝打水一场空。这个东西古来还有个很多讲究,也还有很多效果,但用现代语言表达大约就是上述的这个意思了。真中医身体是很好的,到老往往是鹤发童颜。有个同道曾找我相会,我一看他的那样,我就笑,自己都是个病秧子,还给别人治病。交流结果证明,他确实没有下过功夫。后面的这叫题外话,但有缘之人,当明其中之理的。
其二叫思定。背过后要思。思是个过程,思的结果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明师是很少强加自己的观点与人的,因此才带来传统中医的代有奇人,也才有中医今天的百花灿烂。这个伤寒金匮,尤其是后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如神龙之形,鳞甲森严。如果没有第一层功夫,想明白这个层次结构,等于是白日做梦。举个例子说吧,以咳而脉沉浮论治,真是这么回事吗?你只有前后连贯起来反思,才能明白这条的真实含义。至于仲师这种写法,是古代的纸张缺乏导致的呢,还是为了免得传与非人形成的呢,只有天知道。
说句实在话,仲景之学与内经之学确实不是同源。当然,从根本思想上它是一致性的,但在方法论上的差距是很大的。就我个人而言,倒是觉得七篇大论反与仲景之学之有神合之处,不过这点纯粹是我个人的认识而已。
其三则是临症了。我与好多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朋友们都说苦于找不到明师。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有明师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人的机缘不同,明师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有志者,并不是什么不可越过的坎。关键在于自己前两步的基础打的是否结实。实在的说,明师也是一分为二的。即便是跟了个庸师,临症时只要你有定见,接受反面教材,或许是明师所不能授给的。我明白这点,是近年来,遇到一些自学成就了相当水平的人,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有着很强的临症处理能力。细问之,很多反而是得益于当年师从的失误。塞翁失马,又焉知祸福?
上述三步功夫,根据我所见所历,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难于成就的。此时,大约方可称得上是入仲师之门墙。
上述三步功夫,未谈关于如何知药。因为已脱离了本帖的主题。但究其方法,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尽管是初入门墙,但独步医林,是应当有保障的,至少不会为找不到饭碗而犯愁的。以我个人的观察,达到这样水平的人,月收入五六千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从入门墙到登堂入室的路是漫长的,天分与机缘不是人人都有的。但传统文化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但以我所见所识而论,内经七篇大论对中级到高级的水平提高,是非常有益的。要而言之,主要是它比较系统的表述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看法。
后面的不是我不说,而是因为有这世上确实有很多没有上到那层山的蠢人,听说那山上有那景,会大骂是胡说八道的。
再来两句招骂的话吧。
我真的不明白,当了多少年医生、竟然为了奖金少发了几百块、单位让下岗而犯愁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对中医的修理改造呢?假如你是西医,我见真西医黑心钱挣到几千万的大有人在,你没钱,说明你西医没学好,建议你先学好西医,养家糊口是重要滴,老婆孩个个是雷锋的家庭还是比较少滴,一心是不能二用滴;假如你是个中医,中医年薪二十万以上的人多的是,祖宗传下养命术,你连嘴巴也糊弄不了,说明你真不是个好中医。修理改造,当总设计师,是要有综合实力滴,光靠嘴上的实力是远远不够滴。老辈叫这种现象为心急吃不上热豆腐滴。这么多滴滴滴滴全是善意滴,是让同好们反思滴,也是我留给大家做纪念滴。
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16 12:13
-- 作者: boxing
-- 发布时间: 2005/12/31 10:19am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5/12/30 08:46pm 发表的内容:
到底误区在哪?为什么称之为误区?误区的界定?烦劳楼主再详加解释!谢谢

这玩意一定要让用直线式思维讲白了才算不成?
好,老兄,俺就用直线式思维的方法讲白:
本帖所言误区,直指的是以症代证。
本帖所言误区,泛指的是以治老鼠有效治人就有效的观念诠解、运用经方。
本帖所言误区,根本所指的是用不能自园其说的西医理论来解释仲景之学、来修理改造传统中医。
而以上误区,如果不引起警惕,轻易误人性命,有谋财害命之嫌;重则数典忘祖,有败家子之名与实。
本帖所言误区,是拣危害性大的讲,而不是全面系统的讲,因此,界定是子集,而不是全集。
本帖所言误区,之所以不以学术论文的办法一二三的讲,是因为本帖不是学术论文,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有所指的,以中的为目的,而不是以度人为目的。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16 12:14
以上部分,是我认为该帖子中比较有价值的东西。
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希望不会变成误导了 )。
作者: cctv01    时间: 2008-2-16 12:44
标题: 好贴就要顶
绵绵密密功,还愁没饭宗,学识真到空,无时在手中。

中医盛衰窘,培养狼一群,近亲繁殖堕,不败可能么?

华夏医学宏,岂用管窥中,大法在心手,疗疾造福生。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8-2-16 14:36
原帖由 cctv01 于 2008-2-16 12:44 发表
绵绵密密功,还愁没饭宗,学识真到空,无时在手中。

中医盛衰窘,培养狼一群,近亲繁殖堕,不败可能么?

华夏医学宏,岂用管窥中,大法在心手,疗疾造福生。

赞同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8-2-16 15:15
这个说法,还是糊涂着没搞清楚,粘连着内经,一团浑水。
作者: 慎独    时间: 2008-9-5 23:02
路过看看
作者: lony    时间: 2008-9-27 02:06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8-24 21:42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4-5 05:42
“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
核心理论是经方医学的生命。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6-6 03:54
:“上得一层山,识得一层景”。当练心、去燥,方能生定见。受教!感恩吾师!
作者: 观潮    时间: 2014-6-7 10:1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