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帖:浅评《人体使用手册》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2-7 21:55
标题:
转帖:浅评《人体使用手册》
邢汝霖 张维耀
《人体使用手册》(简称手册)作者吴清忠先生,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林宋瑜、颜展敏。大16开本21万字,19次印刷80万册,是发行量较大的著作。读后颇有感触,浅评如下:
一.文不对题
书名为“人体使用手册”。本书的书名首先在汉语语法上并不规范,这还不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电冰箱使用手册”、“语法手册”等名称。但在医学领域中,即使是科普书籍也不应该使用这个书名。因为该名称涵盖的范围太广泛、太深远了。如果使用这个书名像运动员的训练、航天员的保护、公务员守则几乎都可以列入“人体使用手册”之内。姑且不谈书名语言结构笔误,主要是讨论全书内容。从内容上看本书是关于中医和西医的原理、常见疑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优劣的对比,更有甚者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仍无定论的难点也予以独到地阐明。如经络系统(原书第39页),《手册》引用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的成果,罗列了“光纤维”、“钙离子”、“毛细血管”等西医概念,似乎揭示了经络系统的物质性。阅后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滑稽的调侃,而且也和书名远远脱了节。
二.不懂中医谈中医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库,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学科门类。和西医一样,研究的对象同是人体的保健和医疗。试图寻求中西医理论体系统一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手册》更高一筹,把生活、工程、理科、中医、西医一锅烩了。每一门学科都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构成,虽然有同一名词,如“能量”有在不同学科共用的现象,但不同学科都要为这同一名词赋予不同的内涵,这就是同一名词在不同学科的质的区别。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中西医概念,但在使用中完全脱离了中、西医赋予该名词的内涵。例如本书中使用的基本概念有“血气”一词,但作者并未对“血气”进行定义,只是用五个水平来度量“血气”:1.健康水平;2.阳虚水平;3.阴虚水平;4.阴阳两虚水平;5.血气枯竭。从《手册》罗列的这五个方面来看,说明《手册》中的“血气”不是规范的经典中医学概念。再看文章的结构,实在无法详细分析了。《手册》中提出一个判断,用血气枯竭水平来衡量血气水平这在逻辑学中叫做犯了以前题判断前题的错误。如什么叫“椅子”,因为它是“椅子“所以才叫“椅子“。“血气”的定义在中医古籍和现今教科书中都有明确解释,与《手册》所指截然不同。
《手册》阐述中医学灵魂概念“辨证论治”(本书第59页)时写道:“‘辨证论治’是中医辨病的基本方法,医生依据病人的症状以及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用推理的方法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在就病因拟定治疗方法”。相比之下,在不同的中医学书中对“辨证论治”概念的解释大同小异。上海中医学院在1972年所出专著《辩证施治》中,将“辩证施治”定义为:“‘辩证施治’就是运用四诊全面了解病人所出现的症候,通过分析,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实质,确定治疗措施”。《手册》对“辨证论治”的定义和一般中医书籍中的定义有质的差距。 像以上借用中、西医概念随心所用的现象在《手册》中通篇皆是。
三.缺乏医学常识
《手册》内容主要是介绍保健及医疗的经验体会。为了提高说服力,加述了许多医学理论知识。但作者似乎缺乏医学基础,所讲内容有许多错误,例如在DVD光盘中讲了一个病名:贫血(anaemia),《手册》将贫血定义为血液浓度不足。DVD字幕主标题是:“人体能量和血液总量成正比,只要增加血液总量,就能增加人体的血气能量”。其实血液、血气、能量的联系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由于字数限制,不在此分析其他不伦不类的论述了。
什么是“贫血”,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第2338页中指出:“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量、红细胞数及血细胞在容积低于正常参考质而言”。而《手册》把血液总量作为血液的浓度,认为血液浓度低就是贫血。这种认识表现出了医学常识的贫乏。
从孟德尔在隐修院用豌豆植物杂交进行试验发现遗传现象,发展到医学领域已经过了150多年。《实用内科学》对遗传病的定义:“人类子代和亲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和生化代谢等‘形状’都十分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遗传单位是基因,也是遗传的基础。通过一定方式传递至后代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而在《手册》第37页,想象式的将遗传病形象地定为“由于一家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的结果”。这种随便将医学术语滥用的做法可谓“胆识过人”。
四.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宇宙间确实有许多事务虽不是一类,但其间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甚至有一定的联系性,但绝不是一种事物,也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此事物的特性全部移植到彼事物上,这在逻辑上就出现了偷换概念的方法错误。诡辩术常常运用这一方法混淆真理。
十九世纪有的科学家把人体比做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对身体平衡失调的调控功能。但这种自我调控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在《手册》中同样提出“从系统结构来看,人体和计算机有许多基本的构架是非常类似的”。对这一判断句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当《手册》展开论述时,就出现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首先是把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绝对化。《手册》写道:“人体自身具有一个智能型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很可能再发现人体有问题时,能自动调整各种系统参数,克服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第93页)”。从论述语句表面看是推测句型,而实际上全面阅读《手册》后,重新认识上述观点,发现这种观点是绝对肯定式的。
《手册》把人体器官比喻成灯泡,经络是电线,血气是电源,血气来源于血液。“正常的睡眠提供人体足够的造血时间”。《手册》认为血气不足时,通过睡眠方式就可以补充能量。这样就得出了人体是周而复始的“永动机”的结论。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有几位科学家都尝试把能量和热量消耗降到零,企图制造出“永动机”。直到1775年,法国科学院正式声明,拒绝与发明“永动机”的人接触;英美专利局也拒绝对“永动机”的专利进行受理。
《手册》的作者并不明白对“人体是一个自控系统”的提法早有科学家提出。例如“反馈”一词在1906年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著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一书,在书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反馈”,被誉为生物学经典著作。“反馈”就是“系统控制”的先期术语,局限在生物学范畴。直到二十世纪中叶N.维纳创立控制论,C.香农创立信息论开始,这次自然科学的新突破又成为科学哲学飞跃的基础。后来又被反用到人体系统。当前对人体自动控制能力的认识已经比较明确了。人体的修复机理有两个条件:1.要有外部能量输入;2.不是永恒的,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非在《机体论》中提出:“生命是一个有组织性、有序性和目的性的开放系统”,后来有人进一步提出“复杂的开放性和巨系统人体生命在系统脱离平衡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调整和通过睡觉来补充能量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负熵的输入和自组织相结合的复杂过程”。物理学家普里高津在《生命的热力学》一书中说:“事实上,现代生物学家都认为,熵增加定律适用整个系统”。根据以上论述,通俗地说,人体虽有自我调节功能,但人体的保健和医疗系统又是外部环境作用人体的复杂干扰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在人体自我调节之外的事物。所以说偷换概念是在混淆是非时最常见的一种语言技巧。
五.不可思议的理论推理
开篇标题“计算机科技的启示”,第一小标题“人体的电压是什么”。从标题看《手册》是要告诉读者人体电压是什么,电压度量方法及度量结果。可是《手册》第三页断然提出:“人体电压是什么?没有电压可量,就没有证据说明能量水平有问题……”所以说“至今医学上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人体能量水平的”。
上述的理论推理错的离谱了。从字义理解人体电压当然是生物电范畴。生理学家对生物电的研究历史十分久远。1791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发现生物电并著有《肌肉运动电流说明》。200年后的今天,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电理论已大量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生物电的研究已进展到可以测量出细胞的静息电位:在膜内是-10~-100毫伏;红细胞膜内为-6~-10毫伏,当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可以逆转,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内电位由负转正,达到+20~+40毫伏。所以怎么也弄不懂《手册》中所说:“人体的电压是什么?没有电压可以量,就没有证据说明能量水平有问题”的晦涩难懂的语句本意是什么?这种判断和推理是通过什么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
一不懂。第一段标题是“人体的电压是什么?”,但读遍全文《手册》也未讲清“人体电压”的定义;
二不懂。文中说“没有电压可以测量,就没有证据说明能量水平有问题”。但《手册》中心词是“能量”,作者治疗和诊断皆以补充能量为基准,不明白作者既然测不出能量水平,那怎能够对各种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和治疗呢?
三不懂。作者不是医生,又没有认真学过中、西医,怎么能成为中、西医学的评论家和治疗疑难杂症的神医?不读即懂、无师自通,岂不是把医病和著书作为戏谈?
讨论:《手册》是一本科普书籍,专业门类属于中医和西医。科普书籍写作方法不同于论文,生活语言多于专业术语,可以有故事情节。但中心内容是科学知识,不能夸张虚构。1985年杨沛霆等著有《科学技术论》 。书中提出“科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科学必须是对客观事实提出准确判断 ;2.对这些判断提出理论的抽象,成为人类头脑中规律的反应。2000多年前《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就是经过对大量事实的观察、试验,做出科学的判断,提出六经辩证的理论抽象;古希腊欧几里德写出《几何原本》也是经过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合理的科学论证。
《手册》之所以能够如此大量发行,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作者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社会现象。某人的观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表达,但要发行书籍,不仅要有作者原稿,也要有出版社发行,有责任编辑、组稿,有主编签字、有审读把关等许多环节。但看看《手册》封页,被评为2006年畅销图书第一名;2006年人气图书大奖;科普佳作奖;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这是为什么?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又看到了什么?
作者简介
邢汝霖 西安石油大学 教授 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学北院23号楼301号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383772
张维耀 天津市精粹国医经验研究所 主任医师 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 467号
邮编300110 电话022--27641818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8-2-10 22:28
类似这样的书,目前多如牛毛,混淆视听,天下最大的罪过就是乱写书,贻误后人千年!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