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刘师解惑
[打印本页]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1-8 09:56
标题:
刘师解惑
其他部分内容,会随着时间,逐渐公开讲解说实话,包括很多内部弟子,因为我没有细讲五证原理,因此进行猜疑,实在搞不懂了,就开始否定汉传学术,认为五证不是经方内容,因此,要另立门户,搞分裂,自成一家的搞自己的所谓医学体系去了汉传学术,经方上,初级是六纲,中级是五证,高级是药症和制方学,我们只细讲了初级部分,更何况,医经还没有讲对于汉传经方的理念上来说,表证分两种,一个是本证,一个是外感证。即:太阳本证,太阳外感证。少阴本证,少阴外感证。里证分三种,即阳明和太阴的上焦寒热证,中焦寒热证,下焦寒热证。要特殊说明的,就是阳明外证,实际上,就是太阳本症伤寒论书中讲的太阳病,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太阳外感证为了说清四神二旦汤的经方方剂分类学以及化裁变化法,现在拿出部分内容,献给大家,目的也是为了澄清一些谣言和诽谤对于伤寒论原书的概念模糊问题,再说一遍,那就是,从仲景原书中的条文表述来看,仲景本人对一些概念,也是存在着模糊性不然的话,他不会表述的不清楚后人也是糊涂庙糊涂神的去跟着走了到底是仲景错了,还是我们理解错了,这个官司就不要打了,澄清了就行了仲景也或多或少的将外感病都统称为太阳病导致了后世错误的认为表证就是太阳病我们汉传如果不把三阴三阳提纲按照三才六纲规则推演出来的话,也是难以澄清这个问题按照阳为实热,阴为虚寒的法则,一眼就看清了,太阳为表实热这才是太阳的真正病理,是太阳本证,伤寒论称为温病它要是受了外感伤寒,会恶寒,热发不出去,会发热,因此合起来,为发热恶寒无汗少阴是相对太阳的表虚寒,外感伤寒后,寒上加寒而无热,称为无热恶寒无汗所谓有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如果从本证上看,没有外感病参与,发热汗出,不恶风寒者,为太阳本证的表实热无热畏寒,手足凉,甚至逆冷者,为少阴本证的表虚寒另外,我经过反复思考和认定,认为经方的外感温病,称为“风温”包括中暍,也属于风温范畴这也就揭示了伤寒论不是不讲温病的经方十一家的《风寒热十六病方》,它这里面的“热”,讲的就是温热病这也证实,经方有温病一项小品方里面,温病讲的很全伤寒论里面的少阳、阳明病部分,也都可以作为温病的治疗范畴来认定伤寒论里面的风温、阳明中风、三阳合病等等,都与外感温病有关温病条辨,很多不是经方章法经方的温病,内容十分简明,没那么多说理的东西后世错误的认为伤寒论没讲过温病,因此搞出了温病学派一说温病,也要分本证和外感太阳病本证的温病,就是白虎汤证如果有本证,还不小心中风了,就要白虎汤加桂枝汤精简化裁的话,就是白虎汤加桂枝不小心伤寒了,就是白虎汤加麻黄汤,精简的话,就是麻杏石甘汤而少阴本证表虚寒,要青龙汤类方去麻黄,或者阳旦汤类方加细辛附子等,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小青龙去麻黄加附子汤等如果表有水饮证者,麻黄不要去掉如果麻黄过敏者,去麻黄加黄芪如果少阴有外感病,直接就用青龙汤类方,汗多的去麻黄加黄芪太阳多用白虎类方和阴旦类方,少阴多青龙类方和阳旦类方厥阴即是阳旦类方,少阳即是阴旦汤类方太阴玄武类方,阳明朱雀类方这是大概取向实际上,方药的药性,都是表里兼顾的病也都是表里并存的,不过有偏盛而已,有的偏于表,有的偏于里汉传的理念是:有诸内,必形于诸外,有诸外,必引发诸内黄连阿胶汤,是朱雀类方,能治里面的燥热伤及津血,也能治在表的燥热伤及津血很多热性的,燥性的皮肤病,用了很有效能治燥,更可以治烦,因为烦热含在燥热里,湿热,属于烦证范畴,因此,也可以治疗协热利,湿热便血,脓血痢疾,也可以治疗在表的热性痈肿,湿疹等等时方派很注重什么气滞、血瘀、痰瘀等病理经方却对此缺如,没人系统提炼我们的五证病理,填补了这项空白理论,要有理有据有框架才行两味为单方,三味称剂,为复方,四味小复方,七味大复方。剂,就是复方,包括三个单方如,干姜甘草汤,附子甘草汤,干姜附子汤,三个单方,合方即为四逆汤因此,剂,代表了合方谁说经方不可以合方?没有合方,哪来的现在的经方?为什么四神二旦汤,只讲小方和大方呢,这里该有个规范性的法则在内这些,也都是从阴阳的2-7的数理框架上导出的二为阴阳,三为三才,四为四象,七为七曜四为四象,要体现出君、臣、佐、使才行君臣佐使,是配方的基本框架法则,必须遵守刘志杰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二 君药(或阴或阳) 主症 臣药(阴阳同君药)兼症 佐药(阴用甘淡,阳用甘滋)辅君臣而护胃气 使药(与君臣阴阳相反)信使,沟通阴阳,与君臣四气相对相反 有了君臣佐使的框架,才能通变化,知化裁这是小方的配伍规范标准大方为什么用七味药呢?因为作为四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玄武,是四方的星垣名词,每一方的星垣,都有七个星座组成,称为四七二十八星宿因此,选七味药,暗合其数,所谓合于术数,法于阴阳大方,即为小方的基本变化方,暗示了在小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的基本法则懂了从小方到大方的化裁变化,也就学会了加减而四神方小方虽然是四味药,但是,按规则,其中没有使药,只有君、臣、佐药。四神汤的大方,也是没有使药。为什么设这个规则呢?因为一旦加了使药反佐,疗效就会减缓,不能单刀直入的迅速治疗一些急证重症而阴阳二旦汤的配伍,则必须设置使药反佐,沟通阴阳。因此,加了使药,针对的就是慢性性疾病去了,要注重平调阴阳了四神汤,没有使药,偏性大,是霸道方阴阳二旦汤,有使药反佐,是王道方但是,四神汤来说,也可以根据病情缓急,加用使药阴阳二旦汤,也可以根据病情,去掉使药这都是活变法能听明白吗?还要继续细听下去吗那就好,有能听懂的就了不起举例说明吧比如玄武汤小玄武汤治阳气不足,内生寒饮,小便不利或尿频,腹中痛而下利,四肢厥冷者。茯苓(三两) 白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君:附子臣:干姜 白术佐:茯苓使:无阳气特虚,很急的,直接用小方,如果身体壮,寒饮盛,相对慢性的,温化嫌太慢的,就加用芍药,用的是系阳明法,温下利水芍药作为使药出现了如果是小真武汤证,夹带上焦热证,如黄连症,使药可以加黄连,就可以治疗虚寒饮证夹带实热的燥证,以及偏寒性的痞证了如果津亏水饮盛,可以在佐药上,加甘草更有了四逆汤以及肾着汤的内涵了再加桂枝,就有了苓桂术甘汤的介入了该方,君药附子,温化寒饮,祛寒通经因为有寒饮,必然会腹痛下利,食欲不振,呕逆等兼症,所以选干姜、白术药症去对治干姜和白术就是臣药,对治兼症那么,再根据甘淡渗湿护胃气的法则,佐以茯苓,淡渗利水,加强温化寒饮的效果,同时还护胃气这就是小玄武汤的配伍法则和方义说到这里,那么回头看看伤寒论里面治疗里虚寒的所谓四逆辈类方,配伍是不是都在小玄武汤的基础上变化的?小玄武汤,也内涵理中汤津亏的厉害,加人参的话,就有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的成分了这就是举个例子,你们再把神农本草的药症一一列出来,就会知道这个小玄武汤的广用了还有一个法则就是,药越少、药性的寒热越偏,疗效越迅速,治疗的,都是单一的急重症反之,治疗的,就是复杂的慢性病万方不离六类方,六类方,即四神二旦汤,是万方之祖,一切方都是从此化裁变化而来
作者:
878846645
时间:
2018-1-15 13:35
学习了,谢谢老师,感恩刘老师。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1-16 10:57
878846645 发表于 2018-1-15 13:35
学习了,谢谢老师,感恩刘老师。
一起学习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3-27 06:57
有些字里行间少了标点符号。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6 20:07
再次学习!
作者:
wuxian281
时间:
2018-6-29 22:09
谢谢刘师的分享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7-1 10:19
哈哈哈哈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7-2 16:24
学习了,因水平低,思想还是很模糊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8-10-9 17:59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