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年11月21号刘云舟老师讲承气汤化裁
[打印本页]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11-26 12:08
标题:
2017年11月21号刘云舟老师讲承气汤化裁
这节课我们讲承气汤化裁的最后几个方剂。
" F* Q f: S3 V9 l
! m+ d8 y2 B6 Z% b) ?% v
【大陷胸汤】
" v$ X/ u5 _5 C$ O, o
大黄(去皮,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3 A; M+ V" ?$ k7 G/ x, d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 t1 {" U1 ^# j) j+ q- Y: D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O9 ?" h- u D% B9 O
三才解析法
6 R" T) u! E/ D' j- D
阳性药:无
1 f: b% d* S( w9 A8 v
平性药:无
' e U& T0 N" [# S
阴性药:大黄 芒硝 甘遂(除燥)
* S$ a: O% w& z3 d% l: V
四象解析法
; h( S5 f* ~' J: y# @
君药:芒硝(大寒,苦咸)
/ q% ~% d4 A. ]
臣药:大黄(大寒,苦咸)
8 B9 y( i8 }3 d6 e4 p* V3 b W+ g
甘遂(寒,苦)
1 s, r0 i8 `0 f: Z) E3 Z
佐药:无
3 L& @* Q. [3 D' i; [* J* d
使药:无
0 Z1 |3 L/ @' C7 j1 b& W' f
药症:
# n/ B( z; x2 N3 D4 j
芒硝 大寒 咸苦
1 R8 J9 |7 z+ B: J" N
《本经》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 ]; }* B" q/ }# }5 i& W
大黄 大寒 咸苦
% h# e) Z, @/ [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 i! w( W1 l8 u7 ^; _5 r
甘遂 寒 苦 有毒
% }; i, H% e5 ~1 z2 Z7 J
《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
+ ~% e3 x; D& @4 b4 W" j) Y
+ G, I- s; E! o, [& \( F# s: _* g* U
芒硝一升,药量不小,软坚攻下的力度很大,因此为君。这个药,气、血、饮、食四大病理产物,无不能逐。能排空胃肠道。大黄六两,量也不小。
4 i$ o$ V) k3 S& t9 ~ f. J
两味药,都有“推陈出新”的作用,能排除胃肠道宿结之物,使“垃圾”没有存留的余地。
# Y) b* A8 E( J2 o
5 k6 a" m; ?6 ~( z5 M z- V1 e
甘遂的攻逐力量也很剧烈,要用生药,炮炙过的会失去疗效。用量一般2-3g为宜,而且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只有以末冲服,在胃肠吸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取其峻下之力,攻逐痰瘀积聚。
# W. p% Q8 `' K: t% Z( T, [1 l
4 O1 s9 { ^0 t1 K
从药量和药性来看,大陷胸汤三味寒性涌泻药,能直接针对阳明里实燥热证,峻下破结。
P1 m4 ~" O9 G: S! H9 t$ D
3 m2 f! ~5 [3 r; i
学习过《伤寒论》的都知道,大陷胸汤是用来治疗结胸证的。
' j! B5 ^* X9 ?5 k. [' e
8 t' l. x* v8 {- J- Z
大小承气汤是针对阳明里实,病理产物积于中下焦的情况。那么“结胸”,其实就是阳明病,病在中上焦。
& s i- C' Q5 ?, Q: a& G
( ]# x1 Y! a! N. T; y
既然病在中上焦的阳明里实证可以叫“结胸”,我们也可以称病在中下焦的阳明里实证,叫“结腹”,便于大家理解。
& y. {5 F7 N# J# H1 A/ Y7 r8 V8 V
5 P0 \/ z! N" d+ q
这次我们先来看一下汉传经方对大陷胸汤的临床指征总结:
$ ^# l, H' j. P( M) n
9 r! B' Y$ W: v3 L: J) o
阳明病,三焦俱实。其人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潮热汗出,短气躁烦,心中憹懊,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此燥热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汉传经方法钥》)
. @0 C" [4 j$ d: r2 Y F& J1 B
7 y& U' l; v* @& w1 \8 [# [
病在阳明燥热的结胸证,属于三焦俱实证。主要症状就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 l" A @, C- l: m9 o3 p
* W/ z9 s0 `1 P- l1 d9 ]: q
其实,病人胸中也会出现疼痛的。伴随的症状,主要有潮热汗出、口干舌燥而渴、短气不足以息、烦躁和心中懊憹等。
4 R2 h8 n: o- q+ \
/ V6 K% v, D! u# N
造成结胸证的原因,《外台秘要》说的明确:“此由病发于阳而早下之,热气乘虚而痞结不散也,按之痛,其脉寸口浮关上反自沉是也”。
3 w" \. x0 g" f, Z9 g0 ~1 L& Y9 d& k) n
- ^* A8 t3 ]0 [6 |6 @
病发于阳,就是指的太阳病说的,包括太阳本证和太阳外感证。病在外,攻下过早,容易外热病邪乘虚而内入,结聚于心胸,下至胃肠,津亏热燥,痰瘀阻滞,大便干燥不通,因而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拒按而不可近。除此以外,也有内生燥热而热结三焦,出现结胸的。
+ n5 C+ o' f* v5 j
' ]( ]: s! ]( Q8 L5 F2 Q4 b3 s
典型脉象就是寸脉浮实,关脉沉。寸脉浮实,是上焦实热结聚,家父称之为“寸脉动”。关脉动,是病邪结于心下;那么,寸脉动,就是病邪结于心胸。关脉沉,是因为中焦闭塞,气机不通造成的。
0 m/ u! }9 x* c, R; s4 q
0 I3 d, C: n- A/ ?
病人五六天以上不大便,并且满腹胀满硬痛,并且疼痛拒按,谓之“不可近”。这说明,里面结实的很严重。同时潮热汗出,烦躁、懊憹,证明里面有了实热结聚。口舌干燥而渴,是热燥津亏。
5 O2 o, v3 U: @. R6 u4 @
* i9 s9 o% d# p& R, a, j$ `* A
“短气”,是因为“胃中空虚,客气动膈”。胃中津亏而正气虚,实热之邪结聚而上逆,膈肌上移而胸腔空间小,肺活量不足,而造成短气。
' Q6 k o( Z: A: o8 o8 ]) ]5 B
我们通过《外台》又具体解释了一遍何谓结胸,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大陷胸汤的这几个主要的应用指征,一定要记住。
/ U' M, y' P9 L1 N* f4 f7 ?) h
/ V( l* F' ?# k" Q9 M
这类需要攻下的病证,都叫做“热闭证”。也就是说,实热严重到极点,出现闭结不通,叫做“热闭证”。反之,虚寒到了极点,出现厥逆亡阳的,叫做“寒厥证”。
+ j; q5 ^+ u, S& t1 j* U; S' ^
三焦俱热,有大陷胸汤;三焦俱寒证,有大半夏汤对治。实热亡阴的,有大承气汤;虚寒亡阳,有白通加猪胆汁汤。三阳有什么方证,三阴也要有相对方证,这样才合理,符合汉传中医辨治理论。
U+ G3 K3 D2 Q' Y, Z
. d2 V# |3 l. X {: z0 V: i
接下来看《伤寒论》条文:
* U; x/ B! M: q" F( I" O
: o) N. N0 ~2 G: Y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憹懊,(属栀子汤)。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修正后条文)
% @8 V/ I8 ?. @0 J K7 z+ H
1 k- j( Q/ F) @
这条讲大陷胸汤证的形成以及表证误下形成热实结胸和发黄。
8 e: e H. K1 t- }6 N
: k1 i, b4 k! P) z0 W2 T
太阳外感病表证未解,医生不去解表,错认为是里实热结而攻下。浮数有力的脉变为沉迟,心胸之内疼痛拒按,胃中津亏热燥,邪气上逆而短气烦躁,心中懊憹,热邪内入而结实,则心下因硬而结胸,用大陷胸汤治疗。
' N4 D$ f# U$ f: ?7 D
还要注意,是否有我们所说的结胸证中的其他症状。如果病人没有结胸的这些症状,只是头汗、齐颈而还,其它全身部位不出汗,并且小便赤涩不利,这是里热瘀结,不能外越,热结于肌肤中,必然会发生黄疸。这个时候,可以用栀子柏皮汤或者茵陈蒿汤等治疗。
0 p9 k" \5 v3 O1 U$ ?4 `: |
" G! |. M; N; J: k2 w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 \! g" \8 R2 q: r: k
4 f8 E% q9 z* _, O; e5 c4 t
外感伤寒,六七天后传入阳明,伤寒得解,但出现了结胸证,里热结实于三焦,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用大陷胸汤。还是要注意是否有潮热汗出以及大便问题等。
. N1 G* m- y$ n1 z
" ]. R5 [1 O& i6 M. v- V4 F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也;但头微汗出,大陷胸汤主之。
9 Z9 |" a4 O$ g# I
太阳伤寒证,十多天后,传入少阳和阳明。热结在里,是阳明;往来寒热,是少阳。伤寒未解,还有太阳外感参与。这该是三阳合病,以少阳和阳明为主,用大柴胡汤治疗。
/ f1 X) o [1 y& _0 y
# \4 T5 W1 X: J( \0 Y. o0 E
如果只是出现结胸证的心下及胸胁硬满疼痛,而无大热、潮热,腹部和大便等都无典型结实症状的,这是“水结在胸胁也”,根本不是结胸证了,而是十枣汤证才对。
) W4 W& j8 `. c X/ M; V
$ t! V# [, e$ j& Y j
这段话,一定不要错误理解,本义是讲结胸证的鉴别证而已。尤其最后一句,“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十余日,见到“但头微汗出”,就要用大陷胸汤治疗了?
7 n) f. h U, `' U* ?( {
要理解成:“结胸证悉具,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 A1 T9 t9 N3 Y! r
1 \! B% ~( l. E6 y: `' m2 f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 V" O% r9 L, @9 A4 n# N
* Y7 Y7 |5 N3 U. w5 n
这条基本症状完备,就不赘述了。
1 ^' R) K# M U c) e$ m" I+ }1 V
: B6 y; R6 r: z6 K0 b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f0 H" z/ l0 H8 r* ~. ~6 o
/ F+ S2 q7 D4 R4 F& t" z- A i3 ~) N
伤寒五六天,呕恶而发热,当理解为心烦喜呕,寒热往来。除此之外,还有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伴随,才能叫柴胡汤证具。原条文很多地方都易引起误会,所以一定要整体思考。
3 i: [2 Y5 u7 S. R
) }* W9 V! t6 I" v% d4 G8 J
这种情况下,该用小柴胡汤治疗,但是,医生错误地用攻下法治疗了。如果柴胡汤证未变,病情没有传变,仍用柴胡汤治疗即可。
1 I9 ^4 O5 M1 h9 O, {9 W* G, C
条文说,虽然错误的攻下了,但没有发生传变,即“不为逆”,反而会蒸蒸发热而出现战汗而愈。这是因为患者体质好,内不虚,有抗御外邪的力量。
) m+ B9 o# d% Y
未经攻下或者攻下后,出现心下满而硬痛,同时具备大陷胸汤其它主要症状的,为结胸证,可用大陷胸汤治疗。如果只是心下满胀而按之不痛的,同时出现寒热夹杂,呕逆而下利的,因为不符合柴胡汤证的指征,所以不能用柴胡汤,是半夏泻心汤证。
- d) E5 N- I8 ^
这些讲的都是方证的鉴别。
! O& C; d+ S- h6 U, y3 Y
这节课我们先把方证应用指征列出,再讲《伤寒论》条文,这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能因为条文过于简单的表述,而误用方证。
) h: Y8 A2 l8 d8 R! k6 y9 ~
) ^4 X# @, G5 H! p# {7 K* ^4 Z
看下一个方剂:
. A. Y- \# B( {4 b* E6 E- K
【大陷胸丸】
6 E0 r* X8 o# v( `. D( g. H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 T) V$ @" L+ a8 D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 }+ @' H4 d F/ D" l
4 |* d$ ~! z1 i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t& S$ s5 o- [; M" v7 Y$ u R
三才解析法
" K1 q, X4 H3 |6 H$ v
阳性药:杏仁(除滞)
" J3 U" k' n/ X- w2 l/ F) @
平性药:白蜜(助阴)
+ ?3 Y$ @; O& s# s
阴性药:大黄 甘遂 芒硝 葶苈子(除燥)
" p- q: m; } N& P) D. h4 M" \
四象解析法
- x) v% e5 D9 b! v% A6 w
君药:大黄
# K9 l* f# r2 Q- W7 k
臣药:甘遂 芒硝 葶苈子
3 a0 ^0 \. q. F1 G
佐药:白蜜
! D% k3 O/ s- m# H* K" J+ |
使药:杏仁
7 H0 D. J% d4 N2 c
药症:
2 P. g( K" U) @4 Y/ h
葶苈 大寒 辛苦
; Z P! A1 ^5 C
《本经》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 U& e. a* C' z4 K& |
蜜 平 甘滋
: I) X+ P- r& a2 y+ {9 y
《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1 l, R8 `+ s9 x/ P2 M/ e1 @, j: w
杏仁 温 微辛苦
6 ]6 a/ | \5 \: @* P
《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i7 |, l: z# \
; s, u$ x- d- o7 k( }7 W+ t8 [+ O
《金匮》里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对治水热痰饮结于上焦的严重喘逆。葶苈主治病位也偏于上焦。葶苈子外皮不容易破,所以用时要炒一下,然后捣破,为的是“破壁”,水煎时药效才容易析出。
' T' z+ J4 v y' z! N0 i
白蜜,护胃气,养津液而补虚,治疗津亏痉挛。杏仁,制约寒凉太过,降逆定惊,更能沟通阴阳。
9 C3 ~+ t0 m0 p! \) g( k
条文:
/ d0 h; p! t. s8 L! z4 O
阳明病,热实结胸,其证缓,项强如柔痉,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者,大陷胸丸主之。(《汉传经方法钥》)
; d( f# @; B7 ^+ h
阳明病,热实结胸,具备了大陷胸汤证,但是临床表现的没有大陷胸汤证那么紧急,症状比较和缓,或者病人身体相对虚弱的,用大陷胸丸。
6 Z& A7 l* L& u6 i2 L
0 q: l+ n! k7 J# F& `0 A
总结一下大陷胸丸证:具有大陷胸汤证,头颈部汗多,全身其它部位无汗或汗少,颈项轻度痉挛僵硬如柔痉。
$ @1 \# W _6 B) v, v5 U$ K" c
4 ]4 h8 L$ v: E! |" [: ~+ L9 P
柔痉: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柔痉,就是热伤津液,肌肉不得濡养了,就要紧张痉挛。伴有汗出称柔痉,无汗称刚痉。
+ L0 z }) a* a t; F. H
0 y$ M: {4 D: t: c, u
它的痉挛不重,表现的相对柔缓,意识存在,就像那个癫痫的小发作一样,或者是肢体震颤,都属于这种。也有角弓反张的,但是不像刚痉那样严重。他说“如柔痉”,意思是类似柔痉,但是比柔痉还要轻些。这都是热伤津液造成的。
, U3 L7 D. q9 [
: a! ]/ e9 H8 W" t2 F$ f
唯独头部汗出多,是因为上中下三焦俱实,内外气机闭塞,热不得发越,唯有上攻头颈而得外泻。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头部也影响到的话,就会昏迷抽搐,或意识不清而谵语。
% U$ l! D- v/ e. k: p( R( P
& p$ ~; r: s) U+ \' N
结胸证,病情极重而体质好的,可用大陷胸汤。病情呈相对较慢性的,身体相对虚弱的,用大陷胸丸。这是两者运用上的区别。
; Z) i! K! k& c. @5 @% f4 e
( o% v$ A" G6 N8 `6 a
承气汤化裁加减课程中给大家展示的分析思路,通过这几节课也反复讲了很多遍了,只要大家仔细阅读这几节课程,心里都会打下这个分析学习思路的。
4 c- m1 a! p I0 }$ R
5 ?4 a3 X' T) h4 {/ G* r# q1 q
那么,承气汤化裁加减的最后两个方剂,便只把方剂、解析法和条文列给大家,不再详细地去分析,而是给大家留下一个自我思考的习题和空间,用承气汤化裁加减课程中学到的分析方式,试着自己去思考和总结,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 q% [& ]: R7 {9 T- k* i( S# Q
! ], \- H8 C- R2 h
【大黄牡丹汤】
8 [" I( _9 u( h1 w$ i* a+ X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宋本金匮》
2 {' Q) ^1 X1 s9 i+ x$ i* ]% L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 o$ L. t/ P. l A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 U1 D, u9 y: O0 j m; H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H: n( V: `1 a( d6 N8 t
三才解析法
. O; \9 }1 b+ b5 _9 P* u3 d
阳性药:桃仁
; }1 Y6 A1 [+ `; o i- \( W& o3 T
平性药:无
D- n% }( P$ w* B6 g7 o
阴性药:大黄、芒硝、牡丹、冬瓜子
) N& M0 D3 @6 O, X1 c1 T/ C" O: M
四象解析法
: a- @. k8 `5 E( W
君药:大黄
B; P* p6 [2 `) V4 q1 |
臣药:芒硝、牡丹、冬瓜子
: v+ n v+ P b$ n* O
佐药:无
( l5 ~6 }- V# y+ }3 S* {
使药:桃仁
8 s; h* W. b; C( q
药症:
+ t! Z- I7 \7 u. _
大黄 大寒 咸苦
; X" Z, _* w: c- p/ ^6 U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 U; [4 B* |6 _1 s
丹皮 凉 辛苦
9 K$ I; H% w3 T; A
《神农》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藏,疗痈疮。
% [6 R" D- }5 X* g+ e: J
冬瓜子 寒 甘
N0 e/ f: | W% P' Y: N5 i7 X
《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要药。
! w1 X/ U# R8 P& Y. g$ U- h
芒硝 大寒 咸苦
% L" l2 \ }3 S3 ?' x; s8 W$ Z8 v
《神农》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6 M) X6 @8 @% w# A3 }
桃仁 温 辛苦
7 N: D0 v1 F' @- h$ x P1 q3 t8 @
《神农》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 c% }/ q4 F1 \2 b8 v _
# _# f' h( c8 r8 t! e5 m2 U9 f6 t
【大黄硝石汤】
) Z( I) j: H6 X3 @1 Y- d6 o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宋本金匮》
& t5 L8 l2 z: ?% a5 _' J' ]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6 c) v. g/ O% h; u+ H2 U+ t ?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3 D7 H* ^! d, x/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g) K+ E) D% J8 z
三才解析法
5 r: X9 q* _, q: x5 C" O
阳性药:无
* f# C8 V# ^ P/ }4 U0 N
平性药:无
5 X1 W0 V. J* ^+ k9 P
阴性药:大黄、硝石、黄柏、栀子
) K, M1 l4 a/ ^" m
四象解析法
, [) _2 Y9 |3 P. O9 C( G
君药:大黄
7 I* B2 m# I# J2 A. @2 B" \* c
臣药:硝石、黄柏、栀子
6 \+ }4 E8 u! Q8 ?+ Z( E
佐药:无
) g# R |# t6 e7 j( {8 [
使药:无
: }7 }& N8 V* F7 ?6 x# d) b# g6 v
药症:
1 `2 {$ H5 {$ C$ A8 ^8 q' W
大黄 大寒 咸苦
" U6 ^3 o% _; W# d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 y3 I* {, Z, o I$ i
黄柏 寒 苦
6 A: x3 j3 v l1 b" I' C
《神农》主五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 d- y( F+ u- y g# ?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N3 m) C+ E2 \; t, U0 V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 d" `! I5 `6 S0 }4 m
芒硝 大寒 咸苦
/ K- X! f* S" [. d
《别录》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 z. n3 L7 b. V# ]# R
硝石 大寒 咸苦
6 l8 d3 M6 O6 W5 X1 `4 J) U
《神农》主五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8 b$ q9 L1 |( V ?, C
这样,承气汤化裁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19 21:46
大陷胸汤,三焦具热。以前的片面想法,汉传给我纠正了,感恩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19 23:00
感恩云舟老师的讲解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8-4-6 14:08
感恩汉传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