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帖:以当代视角“重写”《本草纲目》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1-10 12:25
标题:
转帖:以当代视角“重写”《本草纲目》
以当代视角“重写”《本草纲目》
文化的?科学的?中医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些科学家前不久在沪提出一个关于中医药的大胆构想———实施“本草物质组计划”。此计划的提出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认为,这相当于用现代科学语言把我国的中草药宝典重新书写一遍,把《本草纲目》改造成“本草组分资源库”。上海曙光医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关鑫对这一计划的感觉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他说:“这将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巨大的工程,但这项计划也可看作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弄清“祖传秘方”的秘诀
“就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本草物质组计划’一旦实施,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有望对医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梁鑫淼认为,中药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复杂物质体系,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将中药科学发展成为能被国际广泛接受的现代科学,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稳定可控、药性安全有效,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据悉,这一计划近5年的总体目标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取30个方剂和300个药材,进行高通量制备和表征,建立一个包含12万个标准组分和3万个化合物的物质资源库及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资源库。近五年还将在资源库的高内涵高通量活性筛选、本草物质芯片研究、多组分多靶点协调作用研究、重大创新中药研发等应用研究领域开展示范性研究,初步显示出本草物质资源库巨大的潜在应用功能。
实现中医药的重大复兴
关鑫说,对付炎症,西医多使用抗生素,这就是针对人体内发病部位实施单靶点作用。而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西医则无法有效根治,原因也在单靶点上。“中医以多靶点治疗入手,实现了有效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这类疾病上为何比西医更占优势,寻求答案是现代人多年的渴望。现在,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哪怕只是找到了部分答案都是令人兴奋的。不能因为西方科学体系暂时性的无法解释而否认了它的科学性。这一计划如被成功实施,将有望使中医药实现一次重大复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这一计划通过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与突破,阐明中药物质基础,结合生物技术,从本质上回答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内在科学性。”
“只有系统全面地阐释中药物质基础,才能深入进行中药科学性研究,进而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伟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解读中药物质基础已经成为可能。据悉,这一计划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并有望得到支持。
论点
“本草物质组计划”是以现代科学语言描述中草药宝典,用发起人的话来说,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对于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一些专家此前在中国中医药发展论坛上的发言也颇多争议。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不能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
西医的长处就是中医的短处,而中医的优势正是西医的不足。中医的长处是“道”,总体规律,这是整体论,中医还有辨证论治。
中医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其自身来说,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中医界必须增强自信;其次,中医界要自强;三是中医界需要回归中医本身。在中医教学中,学习西医内容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二者要融合,而不是用西医来改造中医。建议中医院校把《老子》、《庄子》等中国哲学作为必修课。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用现代科技武装中医的思想
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疾病都用现代医学解决是不可能的,真正比较实用的中医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认识这一点的包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科技界的代表。从总体上来说,国际上对中医从过去的不认可到现在逐渐认可,表现在认可中医的国家数目在不断增加。
说到多元化的发展,就是允许以完全中医的、中西医结合的以及现代科学的不同思路来研究中医药,都应当给予经费支持,提倡百家争鸣,通过不同的体系来发展,最终殊途同归。简单地说就是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多元化地协调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中医的思想。
桑国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药传承与创新仍有瓶颈
在中药传承与创新方面,我们应当承认有一些瓶颈。第一,中药药性理论非常宏大,但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在21世纪一定要做出交待;第二,“四气五味归经”理论非常重要,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而外国人却在做;第三,老中医都说现在看病的疗效没有以前好,很大的问题是药材不好,饮片不灵;第四,中药包括药材、饮片、成药,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标准基本阙如。标准化还是很重要的,能够保证质量。总之要标准化、现代化,要构建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程 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1-10 12:31
看完这篇文章,有个问题,就是搞不清楚那种所谓的“多靶向”和“本草物质组计划”究竟是中医的思维还是西医的思维?
希望我们的专家们不会以回归中医的口号,而继续行西医思维的路线——
下面几个帖子把这个“本草物质组计划”的相关文章再集中一下。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1-10 12:35
标题:
本草物质组计划
本草物质组计划
2007年10月28日第103次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香山会议相关领导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药物所、上海有机所、长春应化所、昆明植物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中心、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澳门大学等单位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药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复杂物质体系,解读复杂体系的物质基础是一项耗时、耗力而且难度极大的工作。目前,我国的中药研究面临以下问题:1)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理论尚未得到系统验证;2)中药研究技术和产品不标准;3)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仍不清楚;4)标准化的中药组分资源和信息资源匮乏。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创制,难以快速推进中药现代化。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将中药科学发展成为能被国际广泛接受的现代科学,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稳定可控,药性安全有效,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本次论坛正是基于我国迫切需要提升中药核心竞争力,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以“本草物质组计划”为主题,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集中配置优势研究资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系统、全面地阐释中药物质基础,为中药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基本保障。
1. 本草物质组计划(设想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梁鑫淼作了“本草物质组计划(设想与建议)”的主题报告,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
本草物质组计划旨在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本草物质组计划将从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两个层面解决中医药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本草物质组计划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宗旨,以中药研究的标准化、资源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力求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与突破,阐明中药物质基础,结合生物技术,从本质上回答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内在科学性。
本草物质组计划与中药系统生物学互为支撑,是中药物质高通量分离与表征的延伸与深入,是高内涵本草资源库的奠基石。
科技部原副部长惠永正作了题为“从本草纲目到本草物质组”的主题发言,认为中医药的发展应遵循传承、最大范围使用和创新的过程,中医药的创新在于结合化学和生物学技术,将中医药由以经验为中心的归纳科学转变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演绎科学,“本草物质组计划”将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树立一面旗帜,为联合中医药相关研究力量,迅速提升我国中医药研究水平,满足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需求奠定基础。
2. 采用代谢组学策略来认识和理解本草物质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贾伟教授作了题为"采用代谢组学策略来认识和理解本草物质组"的大会报告,认为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体系,可通过其整体性和动态性两大特点,采用自上而下的层次递进的方式,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加以理解和认识。贾教授提出通过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复杂的图谱,借助数理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不同来源的中药进行组学分析,找出物质组中成分的差异进行区分,还可以构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药理模型,进行毒理学评价和中药药效学评价,发现有毒物质组和活性物质组。采用代谢组学策略来认识和理解本草物质组,建立物质基础基本清楚、整体疗效和作用机制基本明确、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中药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3. 整体系统生物学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作了题为“整体系统生物学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强调开展中药现代研究必须在中医药整体观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发展与中药整体作用相适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罗教授在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Chemomics);将化学物质组学与现有的系统生物学整合,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研究模式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将外界药物干预体系的化学物质组信息纳入到系统生物学体系,可构建复杂体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网络模型,揭示药效物质群与生物系统复杂的协同作用关系,应用于中药复方药物和中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4. 基于本草物质组的多组分中药给药系统体内外药物动力学评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本草物质组的多组分中药给药系统体内外药物动力学评价”报告,基于中医的整体性思维和中药的多组分特征,提出中药制剂物质组的整体性思维,以本草物质组为对象进行中药多组分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血药动力学理论研究,为中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现代中药给药系统设计提供动力学评价方法。将面向物质组特征的多组分定量分析技术和定量计算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以本草物质组为对象的多组分中药释药动力学、血药动力学,该理论可能从药物动力学角度将组学方法与传统中药制剂的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为中药制剂的现代评价,特别是为多组分中药给药系统的定量设计、中药物质组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新的方法,实现中药给药系统的可视化、直观、简捷的定量化设计。
围绕本草物质组计划建议及其可能的运行机制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计划实施将能从物质组成及功能两个层面解决中医药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与突破,阐明中药物质基础;结合生物技术,从本质上回答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内在科学性。只有系统全面地阐释中药物质基础,才能深入地进行中药科学性研究,进而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建议:
与会专家建议政府组织和部署“本草物质组计划”,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集中配置优势研究资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进行集中、系统的研究,突破中药研究中的多个重大科技问题。
1、重大疾病防治中药方剂筛选及评价
针对几个重大疾病通过拟订的选择原则,选择临床有效的药材和方剂,作为本草物质组计划的研究对象,进行本草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研究。同时,依据传承和创新的原则,在选定的药材和方剂中选择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药材和方剂,通过标准化临床实验进行临床再评价以进一步验证临床有效性,通过系统生物学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指纹图谱等技术进行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研究,最终实现传统的临床有效性和现代科技确立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标准的统一。
2、本草物质高通量制备及表征的方法与技术
依靠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方法学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对本草物质基础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解析。分离材料的研发是高通量制备与表征的基础,大力发展基质材料,并在基质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多种新型的、系列的功能分离材料以适应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要求。在本草物质基础研究的广度上,对本草中的强极性物质,同系组分,微量组分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上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认识其规律,阐明其本质。特别是要加强强极性组分的研究,填补本草物质基础研究的空白。在本草物质组研究的深度上,将正交分离理念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分离分析的全过程中。而通量的提高是快速获取中药标准组分和化合物资源,获得中药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信息的重要保证。从总体来讲,本草物质组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借助分离材料的发展,结合多种分离模式,以分析指导分离,以分离验证和加强表征,在关键技术上形成突破,同时形成本草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
3、高内涵本草物质资源库的构建
构建本草物质组分资源库、信息资源库和知识资源库。本草物质资源库的设计体现了本草物质组的研究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继承与发展。选择在长期实践中具有传统中药特色的方剂或药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析方剂或药材在疾病治疗中各种成分的有效构成方式甚至其绝对的分子结构。在此研究过程中,通过归纳与总结,形成实物、表征信息和方法技术等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具有特定的中药治疗疾病谱,因而具有传统中药的特色,提高了资源的品味和可利用度。
4、本草物质芯片研究
发展以中药标准组分、标准对照品为探针的本草物质芯片技术。基于生物芯片技术原理,本草物质芯片技术的实施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探针分子的获得,即中药标准组分或标准对照品的获得;(2)中药标准组分或标准对照品的表面固定和对样品的识别;(3)识别结果的检测和分析。
5、本草物质资源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与评价
针对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结合高通量的中药制备技术与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技术,对本草物质资源库进行全面、快速、定量的活性筛选,构画药材的活性组分分布图,为诠释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抗精神抑郁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癌药物、抗肝肾纤维化、抗病毒药物等中药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相关基础研究依据。
6、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中医药理论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方证对应和病证结合的原则,首先建立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等多层次多指标的药理模型;然后从临床安全有效方剂出发,结合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筛选,确定方剂中主要活性组分或成分及其最佳配比;总结主要药效组分对主要作用靶点的影响规律及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结合以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物组等为主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在分子水平深刻揭示中药的作用机理,阐明方剂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机制。
7、重大创新中药示范研究
以经过系统筛选和全面表征的候选创新中药品种为对象,通过制药过程技术研究创新,建立过程先进、稳定可控的生产工艺;通过建立药材标准、技术标准、过程标准和产品标准,形成中药制药标准体系;针对开发品种,进行系统的ADME/T、代谢动力学和药理毒理研究,确定其药效物质基础,分析其作用机理,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通过开展系统生物学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系统评价其量效关系和有效性安全性,为重大创新中药的国际国内注册申请提供充分的依据;创制出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标准体系健全、临床安全有效的重大创新型中药,为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示范,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来源:
http://www.efst.sh.cn/showMeet.do?id=367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8-1-10 12:38
标题:
为何提出 「本草物质组计划」
为何提出 「本草物质组计划」
--------------------------------------------------------------------------------
http://www.wenweipo.com
[2008-01-07]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梁鑫淼是「中华本草物质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从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再到新中国时期的《中华本草》,我国的中医药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所证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至今没有被西医完全承认,这是因为大部分中草药方剂的有效组分还不明确,无法用现代医学加以阐释,中医药的安全性问题也缺乏科学分析。
为此,梁鑫淼等学者提出,我国应开展「中华本草物质组计划」。该计划就是要从总体上对500种左右的常用中医药药方进行提炼,用现代高效分离等技术,把这些药方分解成一系列的有效成份组,彻底弄清这些配方的药理所在。如此一来,彷佛是用现代科学语言把我国的中草药宝典重新书写了一遍,把《本草纲目》改造成了「本草组分资源库」。
参与计划的专家表示,这一计划是执行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的优选方案,能使我国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陈凯先院士则认为,当前,西医对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复杂性疾病缺乏有效治疗办法,中国我国如能通过本草物质组计划,研发出多组分最佳配比的新药,就有望对人类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科学时报》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