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3.14小前胡汤化裁3 [打印本页]

作者: solo    时间: 2017-3-22 19:53
标题: 2017.3.14小前胡汤化裁3
20170314小前胡汤加减03
小前胡汤化裁3
汉传讲师:刘逍
我们开始上课。
小前胡去黄芩加芍药汤(前胡8,赤芍 3,人参 3,甘草 3,大枣 12,半夏4,生姜3)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凉性药--前胡8  人参3  赤芍 3(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大枣12枚(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生姜3(除滞)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阴(主症)
臣:赤芍 3  人参3  (兼症)
佐:炙甘草3  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4  生姜3 阳(沟通阴阳)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这句也有问题。
典型的少阳病,病位在半表里,寒热错杂,热多寒少。从三焦上来辨别的话,就是上焦实热,中焦不和,下焦夹带虚寒,热多寒少。
从症状主次上看,上焦的实热症状为主,中焦不和的症状为次,下焦夹带的虚寒再次之。
上焦的症状,《伤寒论》说的是:“口苦、咽干、目眩也”;还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中焦的症状,《伤寒论》说的是:“默默不欲饮食”。有食欲不振、呃逆、泛酸等症状。
下焦的症状,《伤寒论》说的是“邪高痛下”。以腹痛便溏为主。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臓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邪高痛下,这句说的好!这是在说明为什么少阳病会有“腹痛”的或然症出现。
邪高,位于上焦,体内的自身正气注意到它了,就要聚集到上焦去对抗邪气,自身正气的能量来源于中焦土的太极元气,所以上聚抗邪,必然要耗费中焦之气,中焦制约下焦寒水的能力就要下降,寒饮就要趁机上逆作呕,上冲到肺,就咳嗽,上冲到心,就心悸,上冲到头,就头晕,或然症就是从这个病机上来的
为什么会腹痛?
病邪在上焦阻隔,下焦之水不能蒸腾到上焦化成津液,除了上逆作呕,还要在下焦作乱,造成腹痛,严重的,还要水热互结,形成腹泻。
所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这个“腹痛”,加芍药的情况,是热邪更甚,同时腹痛明显的。黄芩也不用去掉,黄芩也有治疗腹痛的作用。
看一下药症:
芍药 酸苦
《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芍药号称“小大黄”。用三两,即可造成腹泻,达到清热通便,止腹痛的效果。
但考虑到下焦有寒饮参与,所以芍药不要用过,解决症状即可。
如果“腹痛”是寒性的疼痛,则要考虑加温热性的药症,加什么药?大家回去自己思考,就当做课后作业了。
讲到芍药,今天我看到昨晚群里有人对小建中汤的各种观点,各说各有理,我想问,一个方剂,是根据什么确定其主治的?
是药!药物是如何治疗疾病的?
是根据其四气五味,来以偏纠偏,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是根儿,是法则!检验一种理论的正确与否,要看其是否合理,合什么理?合真理,真理就是法则。
你去买瓶酱油,10元钱,你付了100元,人家找你10元,你干不?估计有人干,因为他认为100-10=10,找的对!这是2种运算法则导致的,但是科学不同于文艺,不可以百家争鸣,找别人90元,找你10元,有人愿意吗。
同理,五行生克,与真五行,只有一个是真理,有心之人自己对比去吧,不多说了,我们继续:
小前胡去大枣加牡蛎汤(前胡8,黄芩 3,人参 3,牡蛎 4,甘草 3,半夏4,生姜3)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寒性药--黄芩3(除燥)
凉性药--前胡8  人参3  牡蛎4(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生姜3(除滞)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柴胡8 阴(主症)
臣:黄芩3  人参3  牡蛎4 阴(兼症)
佐:炙甘草3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4  生姜3 阳(沟通阴阳)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这句比较简单,没问题。
前面讲了:“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病邪在少阳半表里,向里面侵袭,,里面正气就要拒绝,二者交争互结于胁下造成胁下痞硬。胁下,是两侧胸胁季肋这个部位,是少阳地界。
胁下痞硬,牡蛎能够解决。
牡蛎,凉 咸。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 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牡蛎,凉可以除烦,咸可以软坚。清热软坚散结润燥,使津液生,从而消除胸胁痞热,牡蛎还能安神魂,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崩中带下,便滑尿数之证,都有机会使用。
去大枣,是因为大枣滋腻,阻碍气机。大家注意,凡是遇到气机阻滞明显,胸胁、心下痞闷胀满严重的,即使津亏的,也尽量不要使用大枣。用的话,会更加胀满。
小前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前胡8,人参 3,甘草 3,大枣 12,茯苓 4,半夏4,生姜3)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凉性药--前胡8  人参3  牡蛎4(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助阴)
        甘淡--茯苓4   (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生姜3(除滞)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阴(主症)
臣:人参3  牡蛎4 阴(兼症)
佐:炙甘草3  大枣12 甘滋
    茯苓4 甘淡  (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4  生姜3 阳(沟通阴阳)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心下悸,小便不利,前面说过,典型少阳病,下焦是有些许寒饮的,下焦水饮上逆,冲到心,则心悸,水都往上冲了,所以会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这时候,如果热象不重的,就去掉黄芩,加茯苓。
茯苓 甘淡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少阳病,是热多寒少,一旦有“心下悸,小便不利”的情况发生,就是寒热比例改变了,寒饮盛了。这个时候,就要减少清热药,加用利水饮的对症药才行。因此,它减掉苦寒的黄芩,加用了甘淡的茯苓。
茯苓,要用赤茯苓,白茯苓属于药食两用,力缓,适合给老人或者小孩子用,或者做成茯苓膏当食品服用更合适。
护胃气的佐药,甘滋药以炙甘草为首选,甘淡类则以茯苓为主。茯苓能降水逆,治疗水饮上逆造成的喘、呕、悸、眩四大主症,也可以治疗水饮不化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更能化水饮为津液,治疗水盛津亏的口干口渴等。正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的对症药。
小前胡去人参加桂枝汤(前胡8,黄芩 3,甘草 3,大枣 12,半夏 4,桂枝3,生姜3)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寒性药--黄芩3  (除燥)
              凉性药--前胡8 (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大枣12枚(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生姜3  桂枝3(除滞)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阴(主症)
臣:黄芩3  阴(兼症)
佐:炙甘草3  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4  生姜3  桂枝3 阳(沟通阴阳)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桂枝 辛甘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加了桂枝,就含有了桂枝去芍药汤方意,所以这个“外有微热者”,指的是少阳病,夹带有太阳病外感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是少阳太阳合并证,病人会寒热往来,并且必须要有恶风寒的症状表现才成立。加用桂枝三两,与生姜配合,解表祛风。
服后如桂枝汤法,盖上被子,轻微发汗。
去人参这里有问题。因为“若不渴”吗?口不渴就代表没有津亏?少阳病的病机是什么?温热多,寒凉少,伴有津亏和痰饮。少阳病那个咽喉和口中干,是不是津亏?因此,没有必要去掉人参。
所以,这条也演示了合方法,少阳病合并太阳中风,就要柴胡类方合并桂枝类方。
小前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汤(前胡8,黄芩3,甘草3,半夏4,五味子2,干姜2)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寒性药--黄芩3  (除燥)
        凉性药--前胡8 (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五味子2  (除滞)
         热性药--干姜2  (除饮)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如果以咳嗽的症状为主症,就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和干姜。那么,这个方子整个的走向也发生了改变,我们来看: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半夏4 阳(主症)
臣:五味子2 干姜2(兼症)
佐:炙甘草3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前胡8  黄芩3(沟通阴阳)
咳嗽重,是下焦的寒饮上冲力度大了。
五味子  酸温
《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能酸敛,降逆,收摄水饮。对水盛津亏的痰饮咳嗽,具有敛化作用。
干姜  辛热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干姜能温中化寒饮,止阻水饮上逆、呕吐、下利。药性强烈,药力大,是温中良药。
去掉人参和大枣,是怕资助水饮,去生姜换干姜,是因为干姜的发散表邪的力度没有生姜大。干姜主要就是温里,和生姜比的话,生姜以走表为主,干姜则是守而不走。也就是说,干姜以固里为主,生姜以走表为主。
下焦寒饮上冲,造成下焦里虚寒,如果继续用生姜解表发汗,就有亡阳的嫌疑。所以这个方子用了干姜来固里护真阳。
这个方中的药,寒热比例已经改变,君臣佐使也随之换位,加入热性的干姜,温性的五味子,阳性药的力量已经超过了阴性药,治疗的是寒饮喘咳,夹带郁热的厥阴病。
所以,一个方子,在你辨证不熟练的时候,不要随意加减药物和变化药量,因为一旦这样做了,整个方子的配伍格局就可能改变了,对治的病机也不同了。
临床上一些人喜欢开大方,动不动20多味药,或者原方加减10多味,大多都是方证已经不对病机了。
今天算是把小前胡汤方证后面加减的条文讲完了。
    20170314课后答疑互动〗
【吐槽】安徽宣城高胜安中医爱好(1410765186) 21:30:00
课中作业答案是不是厚朴?
【冒泡】北京一张国成一中医大夫(1141514818) 21:37:12
寒性腹痛加吴茱萸
【活跃】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1:37:44
若凉性气滞腹胀痛,可以
【活跃】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1:39:07
可以对照神农本草经查找
【冒泡】北京一张国成一中医大夫(1141514818) 21:40:05
大方向是辛温,甚者辛热,守而不走的
【话唠】云南-汪春生-中医大夫(2562995915) 21:43:11
寒性腹痛应该吴茱萸不错,白头翁、当归也可以吧
【活跃】安徽 贾玮 中医爱好者(2503297932) 21:45:21
  辛苦了
【活跃】桂-彭法胜-汉传爱好者(1139899650) 21:46:07
白头翁不行,寒的
当归滋
对否?
用茴香如何
【冒泡】北京一张国成一中医大夫(1141514818) 21:52:18
讲课时,能在,具体方证化裁上,加上脉象讲解,那就更好了!
【活跃】湘郴州-何桂洲-中医爱好者/患者(173251757) 21:52:45
不是姜,寒性腹痛。。也能缓解一些吧。要不换成干姜
【活跃】豫   021王海涛     中医大夫(1258355621) 21:53:17
咱们经方里都是用赤茯苓吗
【活跃】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1:53:37
是的
【活跃】南阳   张泰玮  中医大夫(1162286448) 21:58:48
寒性腹疼加干姜
【活跃】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1:59:07
临床上一个方证能见到很多脉像,不配合说也怕是把思维局限固定了
【活跃】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2:01:48
白头翁的药性在汉传的论坛上或博客上有发表过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22&extra=page%3D1
这是论坛上师父讲白头翁药症的地址,好学者可以去学习下

2 x3 B8 u5 }7 ?4 i# t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4 16:33
仔细体会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4 16:31
黄芩和牡蛎的药证,值得深入思考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2-9 14:49
中焦的症状,《伤寒论》说的是:“默默不欲饮食”。有食欲不振、呃逆、泛酸等症状。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2-9 15:18
病邪在上焦阻隔,下焦之水不能蒸腾到上焦化成津液,除了上逆作呕,还要在下焦作乱,造成腹痛,严重的,还要水热互结,形成腹泻$ c+ E! o6 K3 i0 T! N5 k- G0 f
解释:水饮在下,慢慢会变水热,因火逆。芍药黄芩都可以去水热腹痛。! @9 H! W3 Y/ {8 h' w, {8 x
这是少阳太阳合并证,病人会寒热往来,并且必须要有恶风寒的症状表现才成立。加用桂枝三两,与生姜配合,解表祛风。: C  Q$ `8 l+ N5 [) C. L9 ?; u3 Q
服后如桂枝汤法,盖上被子,轻微发汗。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