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2.28刘逍老师讲解小前胡汤
[打印本页]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7-2-28 21:57
标题:
2017.2.28刘逍老师讲解小前胡汤
【潜水】吉林-刘逍-汉传弟子
. J' K- Q6 W i" T
【小前胡汤】
2 u! M9 i; w5 X! i# u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 u$ Y& o3 m. k+ y; S: d" @! f2 }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q/ J7 k: A* h1 l3 T
【潜水】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0:13:05
4 K# o z' w; h9 j' b
小前胡汤,也就是伤寒论小柴胡汤,关于前胡与柴胡相关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
5 j. f9 U, p/ }/ a( r
柴胡这个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是“茈胡”。也就是“紫胡”,全称是“紫花前胡”。
i7 D* Y9 T9 {1 M
据《外台秘要》记载:“小前胡汤,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方。(胡洽云出张仲景)古今录验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
1 E' D& n* M, f
“大前胡汤,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胡洽云出张仲景)”。
7 V1 B0 j9 |4 R; ~9 K9 [( u; G& f. K
6 b8 G$ d6 ?' E
陶弘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柴胡),晚来医乃用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的本草一篇,只收录了前胡,而不见柴胡踪影.
# S3 l( _, T. z- h3 J+ f( @- c
所以小柴胡汤准确说是小前胡汤。如果还有不明确的人,请参考汉传中医论坛中发表的关于前胡的考证帖子。在这就按前胡讲解。
7 g* i( v" h0 f: u
小前胡汤这个方子,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与上一轮《类方讲伤寒》中讲解的已经很详细了,在这里做个简单的复习,重点内容还是在它的化裁上。
* K6 M3 d# A* t" m8 T! @
先来看小前胡汤的相关条文:
7 ^* T3 g1 b3 W+ N" @' V; f: Y
/ T* X' r. g- {# M5 n0 f- X U3 m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
8 V' S9 |$ m! J5 B
1 v6 W8 ^7 f* |* d- p
这条说的是少阳中风,即少阳本病合并太阳中风。
6 v I% d3 A2 q' p
既然说的是少阳病,那就要有少阳病提纲三症:口苦、咽干、目眩。太阳中风,要有头痛、身热、恶风、颈项强。以少阳为主,属少阳,所以用小前胡汤主之。
* V- {- I3 O5 s5 c. J
11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修订后: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 c7 j g: m. M$ K" B& U
呕而发热,只凭此证据,还不能定位为少阳病。所以在《补遗》中,师父对此条做了修订。先确定了少阳病小前胡汤证,有呕,有热,才可以使用此方。
4 Q6 V7 @( T, x
113、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宋101)
5 T& R) x2 b3 [* G" H: A0 C
这条前几天有人在群里问过,今天正好答复了
H2 U* P/ c3 q
读这条不能断章取义,诊断少阳病,使用小前胡汤,一定要有理有据,符合诊断要点:
$ k& j; |5 A. l% q3 d
1、提纲三症
( j5 s) z8 J* o2 o( H2 B, [
2、少阳病位表现
, t! g2 [, C- J( f
3、小前胡汤证以及或然症
! o/ r5 r6 r' A; Y
方证相应,才可处方。
t0 i; c9 W1 Y: a
这几点的详细内容我没列出来,就当作课后作业,自己填全吧
0 F( T0 e6 V5 w
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句,说的是战汗,是体内正邪相争,正胜邪却,汗出而解的过程。
3 Y9 T5 b. u; k/ h) I. d
本是小前胡汤证的病症,没有用“和”法,反而用了“下”法,本该出问题,如:
7 @9 y: d; W! S" B6 o
110、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宋 264)
$ {* _! ~6 r' g& X2 c" l
11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宋 267)
. k3 i- _, V" N, |
但是患者身体好,或者抗药能力强,或药量轻,病情没有变化,还停留在少阳,使用方证相应的小前胡汤,将病邪向表疏导,则会出现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L Y7 n) n) |- a0 @
这种情况我见过一次,是我的爱人,在哺乳期时,有一次在晚间发烧,是乳腺炎导致的
8 e8 V# O r9 w- `) c1 `, q3 |8 h1 b
当时的症状:口苦,头晕,胸胁满门,不欲饮食,往来寒热,脉弦,舌红
+ m% o5 d" l7 _% R
发烧39℃,恶寒,当时看是典型的小前胡汤证,由于是晚上9点多,就在药店买了小柴胡颗粒
# m+ D1 k5 M) h* ^" d
一次喝了2袋,其实成人可以3袋,并告诉她,喝完药一会儿要是更怕冷了不要怕,出了汗就会好
2 r% ?2 s6 a! T/ v
大约在11点半时吧,出现了寒颤,然后一身大汗,体温恢复了正常
! |/ ^6 }, l. D5 I% N' a6 a6 x/ f
再将壅堵的乳汁全部挤出,第二天一早又能正常哺乳了
8 e' f, G. W! c, f9 N$ I
胸胁满门-胸胁满闷
- e& [9 J- r+ T$ q& q" M/ }' [5 M
咱们继续往下
5 u+ `4 v& P2 r3 L; q# ]& W
11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6)
; @1 U- A1 L9 |1 V7 s; o
这条是小前胡汤的主要代表症状以及或然症,请务必记忆掌握!
# I. E% q5 v5 F
115、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宋97)
! F. R e' J& k# b, @3 c3 ?. p) O/ X
这条说的是少阳病病理,理解即可。
. {, N0 j4 l8 a
小前胡汤,背过方歌的都知道: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说出了少阳病的治疗原则是“和”法
" S* ~4 i0 p' o8 B, T6 i. b# T
少阳病,不可使用汗、吐、下法和火针等进行治疗,否则就会病情传变,成为“坏病”。
. Y" f4 p& H8 g$ F ]$ V
但是如果来个已经是“坏病”的患者怎么办,只有打好基础,一门深入,学好汉传,才能“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 N. n* @1 R8 R) k9 Z X0 m" i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方子:
p5 U" e1 V7 t( [( K! O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9 D7 K+ q6 ]3 G* @4 I$ S: C5 x
阴性药:寒性药--黄芩3(除燥)
* U1 q4 I% s9 s4 @8 g+ i4 D
凉性药--前胡8 人参3(除烦)
5 P) A7 n/ P/ l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大枣12枚(助阴)
" |+ X- T: K. R6 v+ [6 ]( Q6 C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 生姜3(除滞)
7 l! m; Q. M- B( y( ^
这个方子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热多寒少的病证,在六纲上是属少阳病。
, D; B. J0 Q8 T5 j4 o
少阳病,热多寒少,用药上,就要寒凉药为君、臣,温热药为使药。同时,因为热多,津液遭到损伤,要用甘滋药为佐药,养津液,同时固护胃气。并且,这些药从整体上,都要表里兼顾才行。
4 f1 S7 R' a& h, z0 Q0 M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 u8 c% [9 C8 z$ @3 U
/ F! |3 [7 ], o& f" r; j+ I6 ~
君:前胡8 阴(主症)
4 B' f3 t& I/ l" ? {3 n
臣:黄芩3 人参3 阴(兼症)
0 p1 |9 ~3 {' ?: R5 V; w4 Y
佐:炙甘草3 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7 M! g* K3 ~' ~. e+ p8 Y6 X: q. |
使:半夏4 生姜3 阳(沟通阴阳)
3 b! \1 F9 O' c: D! G, ~
罗列分析一下药症:
, h. l3 V) n% d9 e
君:前胡8 阴(主症)
: A# @4 }7 ]3 {( w
前胡,凉,辛苦。
o8 Q3 g; a: M+ E5 o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 i4 L8 K1 d! C7 q2 {9 v( H
《别录》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8 T3 r* J* C& V' I4 [; t& n- u- @0 A
前胡为君药,对治主症,凉能清热,辛能解表,苦能涌泻。此药解表清里,去食积,通上焦邪气。
( W- R/ ?% G5 o
另外,前胡饮片的味道闻起来和尝起来味道应该是苦的,有的药商的前胡不是这个味道,而是发甜,使用时要注意。临床上,都是比较大剂量的使用才会发挥疗效。一般用量都在四两(60克)到八两(120克)左右。
% _ g0 b4 [; b" [4 x
臣:黄芩3 人参3 阴(兼症)
- `" p* M, t9 o% `$ `) H; u. J
黄芩,寒,苦。
. E5 l" A' C; J: X n0 |
《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 q" r1 A) A% s0 A$ O1 a5 j
《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 N2 F: j4 S: `: `& V% ~* _* q
黄芩作为臣药,解决前胡以外的兼症。寒对治燥热伤津,苦能涌泻逐邪。黄芩清热,利水,还能活血去血闭。治疗黄疸、痈疽、协热下利而腹痛,还可以消食,治疗热性的妇科病。
# [$ b. ] t! }) T. v0 E
人参,凉,甘滋。
5 F; Q4 W4 d# [9 c
《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
5 s+ I8 a$ J: m
智。久服轻身延年。
# ~$ I8 n! h3 @$ s; P% E. m0 c9 e
《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6 U2 B: e3 _) a2 B3 s) E
人参甘滋,补津液,凉,可以清热。要用东北的生晒参,用时要把“芦头”去掉,否则易“上火”。人参价格高,平时多是用党参代,但效果较人参差一些,可以加大用量。
) W" K; D# f. G7 T
佐:炙甘草3 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 ~9 F2 ?0 M# f' P1 x
" K4 \/ A( ?! }) k6 l9 @
甘草,也就是炙甘草,平,甘滋。
4 d; V. b9 w! ^ X
《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9 L M0 D; w8 y/ N" u) [/ j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 |; }1 l$ Z& m7 [
大枣,平,甘滋。
1 ~* K8 z& i" b2 \! I% ?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 p; i) c5 a7 X' Y5 v3 X; L
《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久服不饥神仙。
2 E) p: @3 a; J- p
炙甘草同大枣固护胃气,调和诸药。
- u1 R6 b+ [. e; f7 ?+ @+ c
少阳病位于半表里,热多寒少,津液不足,使药的使用,补津液,护胃气,防止津液大伤,疾病传变,或者胃气不足,下焦寒饮上逆。
! |' w! g7 A/ a/ |8 z% _! g9 ?
使:半夏4 生姜3 阳(沟通阴阳)
5 v6 x. h+ R3 q, U. W6 B6 U
9 _, G9 d1 \- @' b- S/ Q
半夏,大温,辛甘淡。
+ b4 V* {$ s! k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0 U! }" _% [. u# ~9 @
《别录》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
3 l, Z$ C% h. ?8 `# w& s: \
半夏有旱半夏与水半夏之分,水半夏有毒,非正品。半夏降逆作用好,照顾了下焦的寒饮。
/ H0 T" H$ u" `3 A+ F7 S5 h
生姜,大温,辛。
/ O" Z, o4 O, }, U! a# q
《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M; j8 C/ |4 r( w3 t- u$ q: m( v
《别录》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 ?! t8 n N0 w: C& M5 @+ O/ @
干姜温中去水饮,生姜则是解表止呕降水饮,有帮助太阳散邪的作用,小前胡汤,缺了它,绝对不行的,千万不要疏忽它。半夏呢,辛温而燥,能降水饮,降气止呕吐,散结气,也是偏于中上焦的药,配合生姜,效果更好。
( S8 Z- f% d' _' Z; O
少阳病,以津液不足和偏热为主。以上这七味药,把整个一个少阳病的寒热不调的问题,通通解决了。
5 r7 S$ K5 _0 {8 {/ B( O
今天就到这吧,下节课开始讲小前胡汤的加减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7-3-1 07:34
再次感谢老师的付出
作者:
经者方也
时间:
2017-3-1 07:59
谢谢分享
作者:
医海拾金
时间:
2017-3-1 19:42
学习了!谢谢分享!
( n7 ~) W5 {& _$ t( a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7-3-9 07:43
分析透彻 很受益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3-23 22:15
谢谢讲解,更清晰啦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4 15:45
仔细体会
作者:
鲁谭嘉超
时间:
2017-5-15 10:35
谢谢老师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2 16:30
谢谢分享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3 11:42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2-9 14:11
半夏甘淡,有个渗湿的作用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1 23:47
透彻入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