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年1月3日禤宝子老师讲《张仲景方剂化裁全解》整理
[打印本页]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7-1-4 22:26
标题:
2017年1月3日禤宝子老师讲《张仲景方剂化裁全解》整理
大家晚上好
7 F0 c2 _! @, l+ l0 n: }% [
今天的汉传普及课本来是另一外师兄弟讲的,临时有事,我来顶上,因为时间紧,没怎么备课,我简单讲一下,大家课后有问题再咨询。
) u8 [: `* B7 n* @, m8 _
今天我们学习麻杏石甘汤加减类方,
t8 A' E: `5 M- L: a2 O" M. f& H2 _& ?
麻杏石甘汤
- ?2 T7 v( f5 l9 t& o7 i. D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E2 g% E( ~; z4 Q3 [
文蛤汤
5 Z: f1 t: S0 {3 b# F; a
麻黄升麻汤
& p& t8 O( D5 u. J7 C. [4 r! j" S
先讲前面两个方
3 \( Y6 i9 ^, F2 v
在学习前我们再复习一下经方六纲基础,
, M6 E& n0 r) g- z+ v" S/ A& v
六纲者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也!
, I5 L: Z" d& v( E6 A) t
经方把人体的疾病根据各自的病理特性分为六个大类,太阳病的病理特性或者说本质是表实热,阳明是里实热,少阳是半表里偏于实热,少阴是表虚寒,太阴是里虚寒,厥阴是半表里偏于虚寒。六纲每一纲都包含了病位(表、里、半表里)、病性(寒、热、寒热夹杂)和病态(虚、实、虚实夹杂)。
$ T/ L7 u- R1 ^, Y3 o
六纲病有各自的典型方证,典型方证下又有不同的类似证型,这些证型可以单见,可以合并,像模块一样,可以相互组合而形成不同的方证。
: D- }, x$ d6 [, U
我们这一轮要学习的是这些不同方证的组合规律及用方。
# z7 J* W" @' j7 [ c+ h8 I
这些方和证都是有规律的,仲师已经给我们总结出来了
3 Y, C/ U8 G* i6 n% g1 t; Q
我们只需延着他的道路求方证对应就初步进入了经方的大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证定方,也可以以方测证,这样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如何方证对应呢?
4 G y& i) V% q4 t/ @8 I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
1 ]: s' o! E- j
这一段话就给出了指导思想,也暗藏了精髓。简单一点说就是用药物的阴阳(寒热)去中和疾病的阴阳(寒热),使身体阴阳平和,这样就会疾病不生。
. X# P+ |% k% ~+ C/ `
中医经方治病首先要辨寒热,疾病的寒热属性清楚了,我们就用相反的药物去中和疾病的寒热属性,使阴阳平和,疾病不生。
% z6 A) ~, x/ i1 C5 F l" o
有了这个概念,才容易逐步深入理解经方的各个知识点,
% J2 U3 }+ q, V! [
下面就按这个思想讲讲麻杏石甘汤吧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b2 A2 r; H) A: q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 @9 U0 D( f4 m1 Y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9 B" c; F1 J) T
三才解析法:
$ `8 G4 _1 I9 M- y) x
阳性药(温热):麻黄(温 辛苦涩) 杏仁(温 微辛苦)
9 ]3 x8 p, S" L: Q+ d6 P9 o
平性药(性平): 甘草(平 甘滋)
9 @1 [9 i5 _8 s, v4 h( ^ k$ W7 C
阴性药(寒凉):石膏(凉 酸)
四个药两温一凉一平,以温药偏多,凉药少,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它治寒邪重,夹有少量热邪的病。四象解析法:
) Y) k' `6 A' |# a: B
君药:麻黄(辛温 发散除凉滞)4两
2 ?# N) p8 K* ~: W; ~* D3 a
臣药:杏仁(辛温 发散除凉滞)50枚
3 S# Y/ B4 X5 Y/ s: ?( k
佐
* y' y% w7 S! D; t- y! B; I
药:甘草(平 护中,甘滋养津液)2两
& B- T# D6 f) l# Z/ m
使药:石膏(酸凉 敛化除烦)半斤君臣佐使的拟定有一个法则,首先把方子的寒热分辨出来,以寒为主的,君药就在寒药里面找,以热为主的,君药就在热药里面找,要符合1:药量或者堆儿最大:2:药物偏性也大:3:针对主症,这几个条件。选定君药后,和君药同一药性的为臣药,药性平的为佐药,和君臣药性相反的为使药。君药:(治主症)
6 R3 p& E. @& C, f5 A
麻黄 温 辛苦涩
3 U1 _; y$ Q7 W: J" O0 W/ ]- I
《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 D- O) E9 l! y" v. b3 S6 a
《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麻黄主治是中风伤寒,能够驱寒定喘,它是个解表的药,可以初步确定这个方证有外感表证,并以寒邪为主。臣药:(兼症)
# K; t$ T: }' N% l y( }4 s$ \
杏仁 温 微辛苦
) s: s5 w2 A' O) C1 K
《神农》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8 R! K# R) \- u7 \/ e& y
《别录》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杏仁的主治是咳逆上气,也就是降逆治咳嗽,这个症是表证的常见症状,因此是辅助君药麻黄治表证咳嗽的。佐药:(护胃气)
0 H' A8 o5 ?/ K# E0 L
甘草 平 甘滋
9 }. T3 I2 J" C- J# l& _
《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y( L& j' y9 A4 X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主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也就是解毒调和寒热,护中焦胃气的。使药:(治夹杂证)
# y; }' p: J8 Q3 f
石膏 凉 酸
9 M* ?6 ~8 ?" p
《神农》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 K Z7 X) d& q( P$ X& ?: ?
《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石膏酸凉能敛化热邪,治津亏烦燥。对治实热证的,可治太阳的表实热也可以治阳明的里实热。这个方子从药上可以看出,它治风寒束表,气逆咳嗽,而有津亏燥热的证。按仲景的意思是治太阳(伤寒)阳明(外证)合病。汉传中医把外感病独立出来,把内伤严格按照六纲特性去分类,同时把阳明外证从新归类为太阳本证。因此这个方子可以说是治疗外感伤寒合并太阳本证的,也就是太阳伤寒证的方子。我们看看仲师关于这个方子的条文。32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宋63)
8 Q" G! \! E2 y! u
328、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宋162)
6 k. k# ~, {; Y
这两个关于麻杏石甘汤的条文,恩师在伤寒类辨讲解的时候变换修正了一下语序,使得更容易明白。“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9 A& H5 z, y5 `4 T3 q3 z3 h
“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S, Y8 P" E- _: l7 O. o) j
首先第一条,患者有外感伤寒证,医者给发汗法治疗,但是汗不得法,发汗太过,导致伤寒表证不解,还伤了津液,出现了汗出而喘,这个时候不要看做是太阳中风而给桂枝汤。它条文给了个提示,“无大热者”,没有大热就是提示还是有津亏燥热的,这个热比白虎汤证轻一些。
6 q( G, B3 s7 V) c3 b9 t6 D* W8 p
伤寒表不解加津亏燥热,就用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这个汤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去温热的桂枝加上酸凉的石膏。这样就好理解了。第二条,医生用下法,肯定是看到发热汗出,以为是阳明里实热,就给攻下法,其实这是太阳中风的发热汗出。
1 t) T* ^' |6 M1 M: i
还好,患者体质好,下后没伤胃气,津液卫气还能抗衡,因为攻下造成本能的气上逆而汗出微喘。因为下法多少也伤了津液,不能再用桂枝汤发汗,桂枝还是偏于温热。用麻杏石甘汤,麻黄配上石膏,发汗的作用不是很大,它们能破风寒结聚,降逆,解津液卫气郁热凝滞的情况。
+ c$ C: z. {! Y
条文病机也验证了上面方子分析的方证病机。临床上碰到感冒发烧咳嗽的,都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需要揣摩熟练。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 P' n2 V0 O- J, t
黄芩三两 石膏半斤(碎)杏仁十四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2 ?. x6 R+ o! S5 _: s1 m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方是麻杏石甘汤去了麻黄加上黄芩,杏仁和甘草都减了量,方子的寒热属性就变了,变得以寒为主了,放在这里讲解,是因为它也有上逆咳嗽,但是和麻杏石甘又不一样,这个上逆是阳热上逆,类似于麦门冬汤。我们看看这个方子的条文,在金匮里:
6 o; n- q0 ?( @8 K9 B7 E; v
7、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金匮增补师承课堂实录)是太阳阳明病,内外同热,没有里实大便硬的问题。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这是有太阳本证,就是白虎汤证,同时有里热伤津。火热上攻,气就不降了,要上逆咳嗽,火热上攻,津液不足,鼻子就要干燥出血的。燥热之邪比较重,临床上可以把石膏加量用,效果更好。还可以加上麦冬,生地等药,增强清热润燥。伤血分厉害,温热发斑,皮下出血的,可以加上阿胶。我们分析一下。
& x5 V0 M" Q% F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U3 `+ H" W* W6 Q* n: J
三才解析法
1 g4 G4 P2 \) ?+ T
阳性药:杏仁14枚
1 m) N( t; @, Y* D; n. g# P
平性药:炙甘草一两
4 G( B P* |) [. `, T6 _
阴性药:黄芩三两,石膏半斤可以看出这个方子以寒凉药为主,治温热病。可以是太阳病也可以是阳明病,或者太阳阳明合病。因为他们病理都是实热证,只是病位不一样。四象解析法:
" {( Y g* |$ r# i: |, _# A" r$ e
君药:黄芩
3 S- E8 k7 @3 i2 }; y, l
臣药:石膏
( w: N: [0 T* f/ e% ?
佐药:炙甘草
9 E0 R) E3 o9 H4 @( _2 U7 u, w
使药:杏仁黄芩 寒 苦
9 v' i* g( ~) }" w: d
《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 j0 P2 D# E8 ^$ M0 k
《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黄芩苦寒能够涌泻湿热。它作为君药,自然是以治太阳阳明实热证为主的。其它几个药症上面也列了,不重复了。下面贴个相关病案大家参考一下
% y* V* ?' ~7 K! C5 N7 b
淳元堂医案—小儿咳嗽案
& t2 d' Q4 [2 N z
陈**,男,1岁3个月,初诊:2016.11.28
& c7 S' r0 P! E; W
主诉:咳嗽半个月
2 } y! g, B, ?$ f5 Y, f
病史:半个月前感冒发烧,发烧好以后遗留咳嗽不愈。
3 X$ [3 R3 i; A9 u
诊刻:流清鼻涕,打喷嚏,容易出汗,手心热,白天偶咳嗽,晚上入睡后咳嗽频一些,呼吸有点促。喝水多,主动要喝水,饮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淡黄,舌尖红,苔薄白,唇略干。脉浮数。
/ x0 x1 R" A4 z% a
诊断:风寒外感+太阳阳明合病
* M% P! X) [+ M# l
处方:麻杏石甘汤+前胡
2 A9 m7 }0 d! X# |2 Q
麻黄15,杏仁10,石膏30,炙甘草10,前胡30
2 u5 m) V c) P5 e G5 C* u
四付
G& D/ n9 x" H& A$ a
反馈:服完以后鼻涕不流了,不打喷嚏,咳嗽减轻很多,晚上偶尔还会咳几声。胃口可,二便正常,继续服两付痊愈。今天就讲这些,下周二再继续,大家有问题,思考了,还想不通的就提问,谢谢大家
/ g' [+ P# v( U' G4 B& H9 n4 Q
" U8 H; H. ?% \- G* @2 y
* i. E& `' R: z' M8 G! V8 [
作者:
经者方也
时间:
2017-1-5 07:58
学习了,谢谢。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7-1-7 11:08
讲的太棒了,谢谢分享
作者:
神奇的中医
时间:
2017-1-9 17:13
老师就是不一样
: ]! q$ C) ^: Z) k" t8 k# q
作者:
鲁谭嘉超
时间:
2017-2-3 17:40
学习了
9 K% X5 m3 O0 V7 O6 M8 L8 k7 L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4 13:53
仔细体会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7-5-8 07:29
学习中。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0 11:10
学习了,前胡药证值得思考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2-4 17:43
对比药症,很有启发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2-5 11:34
厉害厉害啊
9 R, K% ~$ ^" j( q, m: Z( ~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2-5 13:04
厉害啊。。。
3 W! N/ }5 B. V( E" g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2-5 16:58
厉害啊
8 P( Z/ o. c0 M6 ^& p B9 C0 e3 h T& t
作者:
wangrongjian
时间:
2018-8-31 09:25
经方中医正统
, e* ^# B% Z% |# N! N, ~# Q$ O! v+ p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