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6年9月27日朴玲玲老师讲四逆汤 [打印本页]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9-28 20:47
标题: 2016年9月27日朴玲玲老师讲四逆汤
本帖最后由 WEIWENZHU 于 2016-9-28 20:47 编辑 ) W! N3 G+ Y: w0 L$ I, A3 \

( q3 j! s) k4 n5 Q' G1 {
2016年9月27日朴玲玲老师讲四逆汤
. b4 D; U( x- G( T0 ]% z
上节课我们讲了甘草干姜汤解决寒饮于内,兼有津亏的疾病。
我们讲的四逆汤里除了甘草干姜汤,还包含了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 e, z2 J' y! a( I2 @" W' \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切八片,一枚)
+ C, C: G+ M6 H' V! u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1、干姜(热 辛)1
平性药:无
阴性药:无
附子性热,药性比干姜要霸道,故为君药。
君药:
+ W! m4 a4 w8 h, Q# o' W附子  热  辛苦
, f  o) N( u) j2 t《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附子咱们前面讲四逆汤时已经讲过了,今天一起简单的复习一下。
附子可以温化凝聚的寒饮,去邪气结聚,驱饮向外排泄,还可以活血。
它对腰脊风寒疼痛,心腹冷痛效果很好。
风湿、类风湿离不开它,但要用生附子才好,制附子更偏向于里。
臣药:
0 G( _* q5 y( b2 A6 o/ ]干姜  热  辛
; }4 h) F4 B& c- p: T4 U1 X《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它性热,去寒饮,去寒厥。
它是味辛,有发散疏通的作用,去表的风湿痹阻。
干姜在内还可以温中,止寒性腹痛,对寒滞效果很好。
没有了甘草的调和,缓和药性,此方更加峻猛。
这个药是顿服,药量比四逆汤大。
也就是说干姜附子汤更多是针对急症或重症去的。
附子走外,干姜守中,表里俱温。
下面来看条文:
349、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宋61)。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下后,又发汗,津液伤,病入三阴了。
既然是三阴问题就会体现出真阳不足的虚寒问题。
由于阳气不足,到了晚上阳气入里依旧不足化阴。
人体的阳气,尤其是卫气的巡行,造成了这个昼夜的烦躁与安静的现象。
还是会有“但欲寐、不得眠”的情况的,所以也不是到了夜里就绝对的安静。
这里他缺津液么?
当然不缺。
“不呕、不渴”嘛,因为中土连水分都给冻住了。
不呕,说明没有明显的水饮上逆或痞证。
不渴,说明没有热证导致的津亏。
那患者会有口干么?
会有的。
我们刚才说了,患者内有寒饮凝聚,如同大地结冰,津液聚集给冻上了,津液不能上达,故而会出现口渴的症状。
但真喝水,如同冬日下雨,中土受不了的,喝了会更难受,所以这时候身体自然而然会指示不要水,故而会出现口渴而不欲饮水。
饮只能少饮温热的水,水中的热量能暂时缓解寒凝。
这里附子、干姜温化寒饮,冰化了,津液自然就能运行开了。
没有津亏,只有寒饮,故无需甘草参与也可以。
这条无表证,是说还没有太阳表证,少阴表证还是存在的。
而且两味热药,对治寒饮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再来总结一下干姜附子汤:
$ q" F) t: \. q0 K+ B五证:寒饮证
% [0 v- l5 Z1 A6 R! ?六纲:少阴太阴合病
7 v8 L8 n+ g. t1 w$ N$ ~症状:畏寒、四肢逆冷,寒战、无汗或少汗,寒凉腹痛等。
  ~9 e3 Y  ]" Y9 B$ ]体征:脉沉弱或微细、或弦,舌苔白有齿痕。
今天除了干姜附子汤,还要讲一个类似的方剂,那就是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2 V' x, i% E9 f: w7 b) C4 d, g. j/ ~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 z5 l" r* x4 ~8 Z9 c6 I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 N, m3 n9 j8 X三才解析法/ }0 Y5 H: e1 `, v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 干姜(热 辛)
7 u3 a- C3 A  h3 B6 a, R,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
" A7 v6 b3 v4 a阴性药:无
通过三才解析法可以看出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相同,只有阳性药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的药物的偏性比较大,而且附子、干姜都属大热性药,属于玄武类方。
四象解析法6 z* z4 b& V: P$ T
君药:附子(热 苦辛)1           附子(热 苦辛)2
  y& `9 ~- J0 y2 T$ a4 ]臣药:干姜(热   辛)1.5         干姜(热   辛)3
9 S" \- r' [' q% h7 k4 ]佐药:甘草(平 甘滋)2           甘草(平 甘滋)2
4 T+ q! q4 h. H" ^使药:无                                   无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宋370)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宋317)
这条,说的其实和四逆汤没什么区别,就是症状重,没脉了。
方子也是四逆汤加大了附子和干姜的用量而已。
这个下利清谷并不是说一定有,它只是有可能出现的一个症状。
里寒外热,汗出而厥,六脉俱无,这才是关键的主症。
这个汗,是亡阳的汗,阳气随着汗外溢,所以是汗出如油,很黏的,或者汗出如豆粒。
这个热呢,就是因为阳气都往外跑了,有可能是全身热,有可单独头部热而周身冰冷的,有可能心口局部热的。全身热,不包括手足,手足要逆冷。
这是因为阴阳不接续造成的一系列症状,所以这个“外热”是自身阳气,不需要清热,只需要把根本原因“内寒”解决掉,阳气归位,“外热”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这个病也是西医说的微循环障碍,就是休克了。
这个方常减量用于加减方中,单用的情况很难见到。
患者亡阳了,都直接去医院了,除非是自家人,外人用原方的情况很难见到。
所以大家只要知道了使用范围,减量用于其他方剂的加减里就可以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周二是国庆节假期,我们在湖南长沙有面授班,下节课等国庆假期以后的那个周二再讲。

) Z% N/ [: y0 H' G" m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6-9-29 14:20
谢谢师姐的讲解!感谢整理老师!
作者: 鲁谭嘉超    时间: 2017-2-4 15:27
学习了,谢谢: A; `& u' P/ y! c3 G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4 09:31
仔细体会
作者: 鲁谭嘉超    时间: 2017-4-30 09:29
谢谢了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16 15:16
通脉四逆汤的症状更加危重,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